分离式排气系统、分离式排气系统的控制方法、发动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4346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离式排气系统、分离式排气系统的控制方法、发动机,分离式排气系统包括:进气管路;气缸,气缸的进口端与进气管路连通设置,气缸的出口端设置有增压管路和非增压管路,增压管路的出口端与涡轮机的进口端连通设置,非增压管路的出口端与三元催化器连通设置;排气通道,排气通道与涡轮机的出口端和三元催化器的出口端连通设置。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气缸的出口端设置增压管路和非增压管路,增压管路的废气会经过涡轮机排出,非增压管路的废气会绕过涡轮机,直接连通到三元催化器,较高的排气温度会有利于冷启动阶段三元催化器的快速起燃,有效改善排放,并减小了泵气损失,有利于气缸内废气的排空。有利于气缸内废气的排空。有利于气缸内废气的排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离式排气系统、分离式排气系统的控制方法、发动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离式排气系统、分离式排气系统的控制方法、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涡轮增压发动机利用排气能量实现较高的功率输出,但涡轮增压发动机在一定转速范围内,由于排气压力升高且高于进气压力,会对发动机的排气和扫气都产生不利的影响,泵气损失要高于自然吸气发动机,由此产生的较高的残余废气容易引起爆震。同时,涡轮增压器会消耗掉一部分热量,在冷启动过程中会影响三元催化器的快速起燃,导致排放不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式排气系统、分离式排气系统的控制方法、发动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涡轮增压发动机排放不达标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分离式排气系统,包括:进气管路;气缸,气缸的进口端与进气管路连通设置,气缸的出口端设置有增压管路和非增压管路,增压管路的出口端与涡轮机的进口端连通设置,非增压管路的出口端与三元催化器连通设置;排气通道,排气通道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式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路(1);气缸(2),所述气缸(2)的进口端与所述进气管路(1)连通设置,所述气缸(2)的出口端设置有增压管路(3)和非增压管路(4),所述增压管路(3)的出口端与涡轮机(5)的进口端连通设置,所述非增压管路(4)的出口端与三元催化器(6)连通设置;排气通道(7),所述排气通道(7)与所述涡轮机(5)的出口端和所述三元催化器(6)的出口端连通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管路(3)设置有第一控制阀(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式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管路(3)还设置有第一排气歧管(9),所述第一排气歧管(9)位于所述第一控制阀(8)与所述涡轮机(5)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增压管路(4)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式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增压管路(4)设置有第二排气歧管(11),所述第二排气歧管(11)位于所述第二控制阀(10)与所述三元催化器(6)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式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2)为多个,多个所述气缸(2)并排设置,各所述气缸(2)的出口端均设置有所述增压管路(3)和所述非增压管路(4),各所述增压管路(3)的出口端在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宏宇王占峰韩令海宫艳峰李金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