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4282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包括热循环回路、换热回路和热交换组件,换热回路与热循环回路通过蒸发器进行连接。由于在原有技术上增加了热交换组件,当外界环境温度要求稳定时,通过热交换组件与冷凝风机吹出的热气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对外界温度进行控制的技术目的。此时,冷凝风机吹出的热气不直接与空气进行换热,不会造成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高,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凝风机散热导致机床受影响而加工精度出现偏差的技术问题。加工精度出现偏差的技术问题。加工精度出现偏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床冷却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机床会有对发热部件进行冷却的需要,工业上使用冷却机进行冷却,通过将冷却机介质(水、油、气)输送到发热部位流道,吸收热量后到冷却机,制冷降温后再送回机床,热量则由冷却机排到环境中。
[0003]机床部件有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冷却机即通过对冷却介质温度的控制调节,满足机床运行的要求。
[0004]然而,一般冷却系统的冷凝器通常放置在机床上或者机床旁边,而机床环境大多是恒温环境,冷凝器吹出的热风会导致机床环境温度升高,从而影响机床的加工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冷却系统的冷凝器吹出的热气会影响机床的加工工作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包括:热循环回路,热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换热回路,换热回路与蒸发器连接,以使换热回路内的流体与热循环回路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换热回路用于引入机床内的流体并使其流经蒸发器后流回机床;热交换组件,热交换组件的至少部分与冷凝器的冷凝风机相对设置,以与冷凝风机吹出的热气进行热交换。
[0007]进一步地,热交换组件与换热回路连通,以使换热回路内的流经蒸发器后的流体进入换热回路内。
[0008]进一步地,换热回路包括引流管体和出流管体,引流管体的一端用于引入机床内的流体,引流管体的另一端与蒸发器的进口连接,出流管体与蒸发器的出口连接,以使引流管体所引入的机床内的流体流经蒸发器后进入出流管体内,出流管体的出口用于连通至机床;换热驱动泵,换热驱动泵设置在引流管体上。
[0009]进一步地,热交换组件的进流端与出流管体连通;和/或热交换组件的出流端与引流管体连通。
[0010]进一步地,换热回路还包括:水箱,水箱设置在引流管体上;其中,热交换组件的出流端与水箱连通。
[0011]进一步地,热交换组件包括:热交换管体和热交换器,热交换器设置在热交换管体上,热交换器与冷凝器的冷凝风机相对设置,以与冷凝风机吹出的热气进行热交换。
[0012]进一步地,热交换组件还包括:降温箱,热交换管体的两端均与降温箱连接,以从降温箱内抽取液体至热交换器内,并将流经热交换器的液体引回至降温箱。
[0013]进一步地,降温箱包括间隔设置的进液腔和出液腔,热交换管体的一端与出液腔连通,热交换管体的另一端与进液腔连通;和/或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安装在降温箱上,以对
降温箱内的液体进行降温。
[0014]进一步地,冷却系统还包括:热交换通断控制阀,热交换通断控制阀设置在热交换管体上;和/或热交换驱动泵,热交换驱动泵设置在热交换管体上。
[0015]进一步地,热交换管体的两端分别与换热回路连接,热交换管体的两端分别位于蒸发器的上游和下游;和/或热交换器为多个,多个热交换器沿远离冷凝风机的方向依次分布。
[0016]进一步地,热交换组件为多个,多个热交换组件相互独立地设置;和/或热循环回路还包括过滤器和热循环通断控制阀,过滤器和热循环通断控制阀设置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0017]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中的冷却系统包括热循环回路、换热回路和热交换组件,换热回路与热循环回路通过蒸发器进行连接。由于在原有技术上增加了热交换组件,当外界环境温度要求稳定时,通过热交换组件与冷凝风机吹出的热气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对外界温度进行控制的技术目的。此时,冷凝风机吹出的热气不直接与空气进行换热,不会造成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高,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凝风机散热导致机床受影响而加工精度出现偏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系统的实施例的循环回路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1]1、压缩机;2、蒸发器;3、冷凝器;4、机床;5、热循环通断控制阀;6、热交换组件;7、冷凝风机;8、引流管体;9、出流管体;10、换热驱动泵;11、水箱;12、热交换管体;13、热交换器;14、热交换通断控制阀;15、过滤器;20、热循环回路;30、换热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3]请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包括热循环回路20和换热回路30。其中,热循环回路20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蒸发器2和冷凝器3,使得压缩机1吸入蒸发器2中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汽后,经压缩机1压缩为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再输入冷凝器3中散热后冷凝成饱和或过冷的制冷剂液体,再流入蒸发器2蒸发冷却为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汽,最后再回到压缩机1中,准备进入下一次循环。
[0024]为了使换热回路30内的流体与热循环回路20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换热回路30与蒸发器2连接,使得换热回路30和热循环回路20通过蒸发器2进行换热配合。换热回路30用于引入机床4内的流体并使其流经蒸发器2后流回机床,从而对机床4进行制冷降温,使得机床4得以正常工作。
[0025]为了在机床4对外界工作环境的温度有要求时,降低冷凝器3进行散热工作时对机床4的影响,冷却系统还包括热交换组件6。热交换组件6的至少部分与冷凝器3的冷凝风机7
相对设置,以与冷凝风机7吹出的热气进行热交换,达到对机床4的外界工作环境温度进行控制的目的。
[0026]本专利技术中的冷却系统包括热循环回路20、换热回路30和热交换组件6,换热回路30与热循环回路20通过蒸发器2进行连接。由于在原有技术上增加了热交换组件6,当外界环境温度要求稳定时,通过热交换组件6与冷凝风机7吹出的热气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对外界温度进行控制的技术目的。此时,冷凝风机7吹出的热气不直接与空气进行换热,不会造成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高,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凝风机7散热导致机床4受影响而加工精度出现偏差的技术问题。
[0027]进一步地,为了使得经过换热的高温水再次回到蒸发器2中进行蒸发制冷,准备进行下一次换热循环,热交换组件6与换热回路30连通,以使换热回路30内的流经蒸发器2后的流体进入换热回路30内。
[0028]本实施例中的换热回路30的具体结构为,换热回路30包括:引流管体8和出流管体9其中,引流管体8的一端用于引入机床4内的流体,引流管体8的另一端与蒸发器2的进口连接,使得机床4内需要制冷的流体通过引流管体8进入蒸发器2进行蒸发制冷。出流管体9与蒸发器2的出口连接,以使引流管体8所引入的机床内的流体流经蒸发器2后进入出流管体9内,出流管体9的出口用于连通至机床4,使得经过蒸发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循环回路(20),所述热循环回路(20)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蒸发器(2)和冷凝器(3);换热回路(30),所述换热回路(30)与所述蒸发器(2)连接,以使所述换热回路(30)内的流体与所述热循环回路(20)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回路(30)用于引入机床(4)内的流体并使其流经所述蒸发器(2)后流回所述机床;热交换组件(6),所述热交换组件(6)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冷凝器(3)的冷凝风机(7)相对设置,以与所述冷凝风机(7)吹出的热气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组件(6)与所述换热回路(30)连通,以使所述换热回路(30)内的流经所述蒸发器(2)后的流体进入所述换热回路(30)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回路(30)包括引流管体(8)和出流管体(9),所述引流管体(8)的一端用于引入机床内的流体,所述引流管体(8)的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2)的进口连接,所述出流管体(9)与所述蒸发器(2)的出口连接,以使所述引流管体(8)所引入的机床内的流体流经所述蒸发器(2)后进入所述出流管体(9)内,所述出流管体(9)的出口用于连通至所述机床;换热驱动泵(10),所述换热驱动泵(10)设置在所述引流管体(8)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组件(6)的进流端与所述出流管体(9)连通;和/或所述热交换组件(6)的出流端与所述引流管体(8)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回路(30)还包括:水箱(11),所述水箱(11)设置在所述引流管体(8)上;其中,所述热交换组件(6)的出流端与所述水箱(11)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帅陈小玲黄家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