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即食冻干制茯苓片或丁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茯苓片或丁的制备方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即食冻干制茯苓片或丁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茯苓为多孔菌类植物的菌核,常见于松树的根部,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茯苓始载于我国最早的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谓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茯苓,味甘而淡,甘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却不伤正气。寒、热、虚、实诸证,茯苓配合其他中药服用,均可发挥独特的功效,是自古医家最常用的中药之一,有“十药九茯苓”之说。
[0003]现有的茯苓加工技术多为切丁后直接烘干,做法过于粗糙,使得在加工过程中有益成分产生较大的损失,并且成品口感极差,难以直接食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食冻干制茯苓片或丁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即食冻干制茯苓片或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将新鲜茯苓原料进行挑选清洗去皮称重后切成茯苓片或丁;步骤二:对茯苓片或丁进行熏蒸;步骤三:将熏蒸后的茯苓片或丁在维生素C溶液中进行浸泡;然后先进行速冻后再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后制成半成品茯苓片或丁待用;步骤四:根据茯苓70
‑
80%、薏仁1
‑
10%、赤藓糖醇1
‑
10%、芡实0
‑
5%、淡竹叶0
‑
5%、玉米须0
‑
5%、白扁豆0
‑
5%、山楂0
‑
5%、陈皮0
‑
5%、山药0
‑
5%、维生素B 0
‑
0.002%、维生素C 0
‑
0.05%的配比标准,称量薏仁、芡实、淡竹叶、玉米须、白扁豆、山楂、陈皮、山药挑选清洗后通过中草药粉碎机粉碎得到混合粉;步骤五:用三十倍常温水浸泡混合粉形成混合溶液;然后加入复合酶进行浸泡酶解;步骤六:将酶解后的混合溶液通过超声波进行提取;步骤七:采用真空抽滤去渣进行过滤后进行UHT灭菌处理;步骤八:通过反渗透膜进行浓缩后得到混合提取液;步骤九:根据步骤四的配比标准将称量后的维生素B、维生素C、赤藓糖醇和待用的半成品茯苓片或丁陆续放入混合提取液浸泡;步骤十:将浸泡后的茯苓片或丁进行蒸汽熏蒸后首先进行速冻、然后再进行冷冻干燥后制成成品茯苓片或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食冻干制茯苓片或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和步骤十的熏蒸条件均为:120摄氏度蒸汽熏蒸4小时。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