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端连接器、板端连接器和射频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172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端连接器、板端连接器和射频连接器组件。其中,线端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座、设置在第一绝缘座上的第一信号端子与第一屏蔽隔片、位于第一绝缘座上侧的第一屏蔽上壳、位于第一绝缘座下侧的第一屏蔽下壳、以及位于第一屏蔽下壳与第一绝缘座之间的屏蔽加强壳。第一屏蔽隔片位于相邻两个第一信号端子之间。屏蔽加强壳包括依次设置的前屏蔽板、连接板和固持盖,前屏蔽板位于第一绝缘座的绝缘嵌合部的下侧,前屏蔽板上设有位于第一屏蔽隔片正下方的第一弹性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全封闭屏蔽,降低与EMI及射频干扰相关的辐射,防射频泄漏,并可将对外部磁场的敏感度降至最低,具有优异的屏蔽性能、抗干扰能力和电学性能。能力和电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端连接器、板端连接器和射频连接器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线端连接器、板端连接器和射频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射频连接器通常用于装接在电缆或者设备上,以供输线系统电连接。射频信号因其频带宽、抗衰减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用于信号传输领域,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射频连接器的屏蔽抗干扰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现有技术中射频连接器组件中不管板端连接器还是线端连接器,其对插时连接器的接触平面一般没有金属屏蔽,信号屏蔽仅依靠连接器屏蔽壳周向上的框型结构来实现屏蔽,屏蔽接触距离短,容易造型信号泄露。此外,对于板端连接器,一般高度较低,连接器塑胶整体强度较弱。
[000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抗干扰能力强、强度大且屏蔽性能优异的线端连接器、板端连接器及射频连接器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线端连接器、板端连接器及射频连接器组件,具有优异的屏蔽性能,抗干扰能力强,大大提高了射频连接器组件的电学性能。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线端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座、第一信号端子、第一屏蔽隔片、第一屏蔽上壳、第一屏蔽下壳以及屏蔽加强壳,其中:
[0008]所述第一绝缘座包括绝缘嵌合部和绝缘固持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一屏蔽隔片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座上,且所述第一屏蔽隔片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之间;
[0009]所述第一屏蔽上壳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座的上侧,所述第一屏蔽下壳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座的下侧,所述屏蔽加强壳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座与所述第一屏蔽下壳之间;
[0010]所述屏蔽加强壳包括依次设置的前屏蔽板、连接板和固持盖,所述前屏蔽板位于所述绝缘嵌合部的下侧,所述前屏蔽板上设有第一弹性片,所述第一弹性片位于所述第一屏蔽隔片的正下方。
[0011]优选地,所述前屏蔽板上设有两个呈轴对称或中心对称的所述第一弹性片。
[0012]优选地,所述前屏蔽板边壁上设有向上延展的固定壁。
[0013]优选地,所述固持盖的侧壁前端设有屏蔽加强壁,所述屏蔽加强壁的下表面与所述前屏蔽板的下表面平齐。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第一屏蔽隔片、所述屏蔽加强壳与所述第一绝缘座通过镶嵌成型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线端连接器设置屏蔽加强壳与第一屏蔽隔片,屏蔽加强
壳在第一屏蔽隔片的正下方设有第一弹性片,在与板端连接器对插时,第一弹性片与第二弹性片的电性接触,并分别通过第一屏蔽隔片和第二屏蔽隔片,可以形成防止信号发生干涉的相互独立的屏蔽空间;设置屏蔽加强壳,在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配合连接时,可以实现全封闭屏蔽,从而可以降低与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EMI)及射频干扰相关的辐射,防射频泄漏,并可将对外部磁场的敏感度降至最低,具有优异的屏蔽性能、抗干扰能力和电学性能。
[0016]一种板端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座、第二信号端子、第二屏蔽隔片以及第二屏蔽壳,其中:
[0017]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与第二屏蔽隔片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座上,且所述第二屏蔽隔片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之间;
[0018]所述第二屏蔽壳包括屏蔽框和屏蔽弹性件,所述屏蔽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座的上侧,所述屏蔽弹性件上设有第二弹性片,所述第二弹性片位于所述第二屏蔽隔片的正上方。
[0019]优选地,所述屏蔽弹性件上设有两个呈轴对称或中心对称的所述第二弹性片。
[0020]优选地,所述屏蔽框上设有固定卡钩,所述第二绝缘座上设有与所述固定卡勾匹配的固定槽。
[0021]优选地,所述第二绝缘座上设有端子槽,所述端子槽呈凸字型结构,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包括依次设置的焊接部、固定部和弹性接触部,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凸字型结构的头部,所述弹性接触部自所述凸字型的头部朝着所述凸字型的尾部延伸。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板端连接器设有第二屏蔽壳和第二屏蔽隔片,第二屏蔽壳上的屏蔽弹性件上设有位于第二屏蔽隔片正上方的第二弹性片,在与线端连接器对插时,第一弹性片与第二弹性片的电性接触,并分别通过第一屏蔽隔片和第二屏蔽隔片,可以形成防止信号发生干涉的相互独立的屏蔽空间,可以实现全封闭屏蔽,从而可以降低与电磁干扰及射频干扰相关的辐射,防射频泄漏,并可将对外部磁场的敏感度降至最低,具有优异的屏蔽性能、抗干扰能力和电学性能。此外,第二屏蔽壳上设置屏蔽弹性件,提高其第二绝缘座表面的金属覆盖面积,有利于提高板端连接器的结构强度与使用寿命。
[0023]一种射频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任一种线端连接器,与上述任一种板端连接器,其中:
[0024]当所述线端连接器与所述板端连接器对插在一起时,所述第一弹性片与所述第一屏蔽隔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弹性片与所述第二屏蔽隔片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弹性片与所述第二弹性片电性接触,以形成相互独立的屏蔽空间,每个所述屏蔽空间内的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电性连接以传输电力和/或信号。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线端连接器设置屏蔽加强壳与第一屏蔽隔片,屏蔽加强壳在第一屏蔽隔片的正下方设有第一弹性片,板端连接器设有第二屏蔽壳和第二屏蔽隔片,第二屏蔽壳上的屏蔽弹性件上设有位于第二屏蔽隔片正上方的第二弹性片,在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配合连接时,第一弹性片与第二弹性片的电性接触,并分别通过第一屏蔽隔片和第二屏蔽隔片,可以形成防止信号发生干涉的相互独立的屏蔽空间,可以实现全封闭屏蔽,从而可以降低与电磁干扰及射频干扰相关的辐射,防射频泄漏,并可将对外部磁场的敏感度降至最低,具有优异的屏蔽性能、抗干扰能力和电学性能。此外,第二屏蔽壳上
设置屏蔽弹性件,提高其第二绝缘座表面的金属覆盖面积,有利于提高板端连接器的结构强度与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线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所示的线端连接器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屏蔽加强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屏蔽加强壳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线端连接器(不含第一屏蔽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板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图6所示的板端连接器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33]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射频连接器组件(未对插)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射频连接器组件(对插)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为图9所示的射频连接器组件的第一剖面示意图;
[0036]图11为图9所示的射频连接器组件的第二剖面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100、线端连接器;110、第一绝缘座;111、绝缘嵌合部;112、绝缘固持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绝缘座、第一信号端子、第一屏蔽隔片、第一屏蔽上壳、第一屏蔽下壳以及屏蔽加强壳,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座包括绝缘嵌合部和绝缘固持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一屏蔽隔片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座上,且所述第一屏蔽隔片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之间;所述第一屏蔽上壳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座的上侧,所述第一屏蔽下壳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座的下侧,所述屏蔽加强壳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座与所述第一屏蔽下壳之间;所述屏蔽加强壳包括依次设置的前屏蔽板、连接板和固持盖,所述前屏蔽板位于所述绝缘嵌合部的下侧,所述前屏蔽板上设有第一弹性片,所述第一弹性片位于所述第一屏蔽隔片的正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屏蔽板上设有两个呈轴对称或中心对称的所述第一弹性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屏蔽板边壁上设有向上延展的固定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盖的侧壁前端设有屏蔽加强壁,所述屏蔽加强壁的下表面与所述前屏蔽板的下表面平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第一屏蔽隔片、所述屏蔽加强壳与所述第一绝缘座通过镶嵌成型的方式固定在一起。6.一种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绝缘座、第二信号端子、第二屏蔽隔片以及第二屏蔽壳,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与第二屏蔽隔片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皇生邓忠诚赖小林尹绪引
申请(专利权)人: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