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灯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3985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其包含一光源模块及一灯体。该光源模块包含多个发光二极管、一柱型基座及一导流罩。柱型基座包含一通道、一侧边围绕该通道的外侧表面与设置于通道内的一散热结构。所述发光二极管周设于该外侧表面。该导流罩设置于该柱型基座的一端。该灯体包含一灯壳、一风扇及一接头。灯壳具有一开口,该导流罩的该套接部套接于该开口。该风扇容置于该灯壳之内,其中该导流罩连接于该开口,使气流能够经该导流罩进入该散热结构。该接头设置于该灯壳,用于电性连接一外部电源,并使该发光二极管与该风扇能够由此连接获得相对应的驱动电源。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解决平面布置的局限,使清洁与故障替换容易,由此可降低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特别涉及一种全周式发光且具有主动散热机制 的发光二极管灯泡。
技术介绍
具有耗电少、能量转换效率高、寿命长以及不会造成汞污染等优点的发光二极管 已经纷纷应用在交通号志、指示灯及路灯上,而在节能减碳的趋势下,发光二极管灯泡更被 视为取代白炽灯泡与荧光灯等成为未来家庭照明的主流。为迎合上述潮流的发展,厂商分别开发出一些发光二极管灯泡。图1示例性示出 了一现有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泡10的示意图。发光二极管灯泡10包含一平面基板13,设 置于该平面基板13上的发光二极管14、用于提供该发光二极管14散热的散热装置12、用 于连接外部电源并由此提供该发光二极管14电源的接头11及用于隔离该发光二极管14 的灯罩15。现有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泡10中的发光二极管14采用平面布局,而此一平面 布局具有两种缺陷其一,平面布局可利用的装设面积较少,即在一定光照面积下,无法扩 充发光二极管14的装设数量,使亮度提高;其二,发光二极管14的散热装置12的设置也受 限于有限的平面边界,故在一定的所需散热面积要求下,将增大散热装置12的体积,进而 使发光二极管灯泡10的重量增加。此外,前述的散热装置12中可使用风扇(未示出),利用强制对流达到较佳的散热 效果,然而,现有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泡10的发光二极管14与散热装置12整合组装后,一 同安置于灯罩15中,由于发光二极管14的使用寿命长,发光二极管灯泡10可能是因风扇 (未示出)功能失效而必须整个更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此外,散热装置12长期使用,容 易积累灰尘,而现有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泡10的设计,无法容易地进行清理,终因散热装 置12的散热效率降低而使发光二极管14的寿命减短。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的种种缺陷,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改良式 的发光二极管灯泡,以提升发光二极管灯泡的使用效率及使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运用模块化设计,使其较易进行清洁及可进行 单独模块的故障更换,降低使用成本。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泡包含一光源模块及一灯体。该光源模块包含多 个发光二极管、一柱型基座及一导流罩。柱型基座包含一通道、一侧边围绕该通道的外侧表 面与设置于通道内的一散热结构,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周设于该外侧表面。该导流罩设置 于该柱型基座的一端。该灯体包含一灯壳、一风扇及一接头。灯壳具有一开口,该导流罩的 该套接部套接于该开口。该风扇容置于该灯壳之内,用于提供气流,其中该导流罩连接于该 开口,使该气流能够经该导流罩进入该散热结构。该接头设置于该灯壳,用于电性连接一外 部电源,并使该发光二极管与该风扇能够由此连接获得相对应的驱动电源。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嵌灯包含前述的一发光二极管灯泡、一用于固定该发光二极管 灯泡与提供该发光二极管灯泡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的插座以及一用于投射发光二极管灯泡 的发光的反射罩。通过本专利技术可解决平面布置的局限。柱壳的长度可任意延伸,即可增加发光二极 管的布置数量,故可有效地提高投射单位面积的亮度。柱壳内设置散热结构,并利用通过该 散热结构的气流使散热效率达到最佳化。发光部分与灯体模块化的设计,使清洁与故障替 换容易,由此可降低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示例性示出了一现有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的示意图;图2示例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的立体示意图;图3示例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示例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示例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灯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示例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柱型基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示例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鳍片散热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及图8示例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嵌灯的立体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发光二极管灯泡11接头12散热装置13平面基板14发光二极管15灯罩20发光二极管灯泡21对流孔31灯体32光源模块33周侧表面41导流罩42柱型基座43发光二极管灯板44灯罩45箭头51接头52灯壳53电源模块54风扇组合70鳍片散热单元71基板80嵌灯81插座82反射罩411套接部412 出风口413 开口421外侧表面422通道423端部424内侧表面425散热结构431发光二极管521容置空间522开口541外框542风扇543a正电极543b负电极544外侧表面545凸嵌合部4211长方形表面4251鳍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2及图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揭示的发光二极管灯泡20包含一灯体31 及一光源模块32。该光源模块32的外型呈一直柱状,其为一全周式光源,即光源模块32的 发光大多自光源模块32的周侧表面33射出。发光二极管灯泡20的设计遵循可单独更换的 设计概念,将其设计成光源模块32及灯体31两模块,由此除了可对个别单独模块进行故障 替换,还可降低应用端更换的成本。换言之,通过模块化设计所带来的好处,消费者可自行 更换已经损坏或寿命将届的光源模块32或灯体31。模块化的设计也可使其较易由使用者 进行清洁。发光二极管灯泡20外观整体的设计兼容于传统灯泡,即使用者可直接以本实施 例所揭示的发光二极管灯泡20取代传统灯泡(例如传统白炽灯泡或省电荧光灯泡等), 由此降低替代的门坎,增进发光二极管灯泡20的市场占有率。参照图4,光源模块32包含一导流罩41、一柱型基座42、多个发光二极管灯板43 及一灯罩44。灯罩44可为透明,其用以隔离保护光源模块32的内部组件,其顶部具有一用 于散热对流的对流孔21。导流罩41设置于柱型基座42的一端部423,导流罩41的一端设 有一套接部411,而另一端则设置一出风口 412。出风口 412由柱型基座42所容置,两者具 有相对应的截面形状,即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而言,柱型基座42具有一六角形的截面形状,而 出风口 412的截面形状也为六角形。导流罩41提供散热气流的导引,且具有一渐缩的结构, 气流自套接部411的开口 413进入后,经渐缩结构自出风口 412导入柱型基座42内部。套 接部411的开口 413与出风口 412的截面形状可为不同,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示,出风口 412 的截面形状为六角形,而套接部411的开口 413则实质上接近于圆形。参照图4、图6及图7,柱型基座42为一柱状体,其包含提供发光二极管灯板43支 撑及散热等的功能,柱型基座42具有一外侧表面421,发光二极管灯板43则周设在该外侧 表面421上,使发光二极管灯板43获得固定支撑。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该外侧表面421由 六片长方形表面4211所构成,而各发光二极管灯板43分别设置于其所对应的长方形表面 4211。参照图4,柱型基座42的内部沿轴向(如图4箭头45所示)的方向上设有一贯 穿通道422,自前述出风口 412导出的气流流入该通道422内,利用通道422及将气流导入 该通道422内等的组合,使发光二极管灯板43获得良好的散热。参照图4与图6,通道422 的内部可设有一散热结构425,利用该散热结构425可提高发光二极管灯板43可使用的散 热面积,再加上将气流导入通道,以强制对流的方式对该散热结构425进行热传导,如此不 单可确保发光二极管灯板43上的发光二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包含:一光源模块,包含:多个发光二极管;一柱型基座,包含一通道、一侧边围绕该通道的外侧表面与设置于该通道内的一散热结构,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周设于该外侧表面;及一导流罩,设置于该柱型基座的一端;以及一灯体,包含:一灯壳,具有一开口;一风扇,容置于该灯壳之内,用于提供一气流,其中该导流罩连接于该开口,使气流能够经该导流罩进入该散热结构;及一接头,设置于该灯壳,用于电性连接一外部电源,并使该发光二极管与该风扇能够由此连接获得相对应的驱动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上德张家诚陈正豪
申请(专利权)人:先进开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