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燃油供油系统用换热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383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燃油供油系统用换热器。其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外管,外管内设有内管,外管和内管之间形成交换空腔,外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与外管连通,内管的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油管和出油管,热流体经过进油管和出油管在内管内流动,以与交换空腔内冷流体的形成冷热交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受力叶受到作用后带动内管转动,此时内管内流动的燃油也随之转动,通过内管的转动使流动的燃油充分的与交换空腔内的水进行冷热交换,以解决燃油在内管内经过时间较短无法充分交换热量的问题。内经过时间较短无法充分交换热量的问题。内经过时间较短无法充分交换热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燃油供油系统用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燃油供油系统用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燃油供油系统中需要用到换热器,以实现燃油与水的冷热交换,即:冷流体与热流体之间能量的交换,而常见的换热器有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通常由外管和内管组成,通过向外管内注水,内管内注燃油形成冷热交换,但是燃油在内管内流动时,由于流动的速度过快往往导致只有外围的燃油可以进行热量交换,很难实现充分的热量交换;
[0003]另外还需要考虑对换热器进行防护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燃油供油系统用换热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由于流动的速度过快往往导致只有外围的燃油可以进行热量交换,很难实现充分的热量交换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燃油供油系统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外管,外管内设有内管,外管和内管之间形成交换空腔,外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与外管连通,内管的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油管和出油管,热流体经过进油管和出油管在内管内流动,以与交换空腔内冷流体的形成冷热交换,所述外管与进油管和出油管固定连接,内管与进油管和出油管转动连接,且内管的外部呈环形设有多个受力叶;
[0006]所述外管的底部外侧设有底座,外管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凸起板,两个凸起板之间设有半圆形的防护板,防护板和底座之间设置有缓冲件。r/>[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受力叶由进油管向出油管的一侧弯折,以形成一个曲形受力面。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管的内壁呈环形设有多个扰流板。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管的内部设有导流管,导流管内靠近出油管一侧的半径与出油管半径相等。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管内壁呈环形设有多个凸起的扰流柱。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管内部设有导流板,导流板为螺旋结构。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件包括弹簧、防护板和海绵。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1、该具有防护结构的燃油供油系统用换热器中,受力叶受到作用后带动内管转动,此时内管内流动的燃油也随之转动,通过内管的转动使流动的燃油充分的与交换空腔内的水进行冷热交换,以解决燃油在内管内经过时间较短无法充分交换热量的问题。
[0015]2、该具有防护结构的燃油供油系统用换热器中,导流管内靠近出油管一侧的半径与出油管半径相等,从而使内管内的燃油顺利流出出油管,解决了内管与出油管产生高度差导致积流的问题,另外导流管内部设有导流板,导流板为螺旋结构,从而延长燃油在导流管内流动的距离,同时,通过螺旋设置的导流板还可以对燃油起到传输和扰流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内管结构剖视图其一;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内管结构剖视图其二;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底座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一;
[0022]图7为本技术的图6的A处结构放大图;
[0023]图8为本技术的底座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二。
[0024]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0025]100、换热器本体;
[0026]110、外管;111、进油管;112、出油管;113、进水管;114、出水管;115、凸起板;
[0027]120、内管;121、扰流板;122、受力叶;130、导流管;131、扰流柱;132、导流板;200、底座;210、防护板;211、滑柱;212、滑套;213、弹簧;220、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1]实施例1
[0032]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燃油供油系统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100,换热器本体100包括外管110,外管110内设有内管120,外管110和内管120之间形成交换空腔,外管11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水管113和出水管114,进水管113和出水管114均与外管110连通,内管120的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油管111和出油管112,热流体经过进油管111和出油管112在内管120内流动,以与交换空腔内冷流体的形成冷热交换,外管110与进油管111和出油管112固定连接,内管120与进油管111和出油管112转动连接,且
内管120的外部呈环形设有多个受力叶122;
[0033]外管110的底部外侧设有底座200,外管110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凸起板115,两个凸起板115之间设有半圆形的防护板210,防护板210和底座200之间设置有缓冲件。
[0034]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请参阅图2所示,首先将冷流体注入管道与进水管113连接,再将冷流体排出管道与出水管114连接,且均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以便于拆卸,然后再将热流体的燃油注入管与进油管111连接,燃油排出管与出油管112连接;
[0035]全部连接完成后,通过冷流体注入管道向交换空腔内注入水,水注入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作用在受力叶122上,受力叶122受到作用后带动内管120转动,此时内管120内流动的燃油也随之转动,通过内管120的转动使流动的燃油充分的与交换空腔内的水进行冷热交换,以解决燃油在内管120内经过时间较短无法充分交换热量的问题。
[0036]此外,受力叶122由进油管111向出油管112的一侧弯折,以形成一个曲形受力面,从而增大受力叶122受力面积,且提高其拉力系数,保证受力的稳定性。
[0037]实施例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燃油供油系统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100),所述换热器本体(100)包括外管(110),外管(110)内设有内管(120),外管(110)和内管(120)之间形成交换空腔,外管(11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水管(113)和出水管(114),进水管(113)和出水管(114)均与外管(110)连通,内管(120)的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油管(111)和出油管(112),热流体经过进油管(111)和出油管(112)在内管(120)内流动,以与交换空腔内冷流体的形成冷热交换,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10)与进油管(111)和出油管(112)固定连接,内管(120)与进油管(111)和出油管(112)转动连接,且内管(120)的外部呈环形设有多个受力叶(122);所述外管(110)的底部外侧设有底座(200),外管(110)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凸起板(115),两个凸起板(115)之间设有半圆形的防护板(210),防护板(210)和底座(200)之间设置有缓冲件。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启强李会刚余小科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晶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