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控制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3498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0 08:55
一种流体控制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流体控制组件能够应用于热管理系统,流体控制组件具有通道和接口,通道与接口连通,流体控制组件通过接口分别与热管理系统中的冷凝器、蒸发器、膨胀元件对接连通,通过使流体控制组件位于冷凝器后且位于膨胀元件前的通道中的至少部分与位于蒸发器后的通道中的至少部分靠近设置,这样可以使相互靠近的通道部分进行热交换,有利于使经冷凝器冷凝后且位于膨胀元件前的通道中的工作流体过冷,使经蒸发器吸热后的通道中的工作流体过热,相比于在系统中通过额外增加一中间换热器实现工作流体的过冷和过热,有利于充分利用通道间的热能换热,有利于减小系统能耗,提高换热效率。提高换热效率。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控制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流体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流体控制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的流体控制组件具有通道和接口,通道与接口连通,流体控制组件应用于热管理系统时通过接口分别与室外换热器、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对接连通,为保证流体控制组件通道中经冷凝器冷凝后且位于膨胀阀前的工作流体过冷,保证流体控制组件通道中经蒸发器吸热后的工作流体过热,相关技术通常会在热管理系统中增设一中间换热器实现工作流体的过冷和过热,这样增加了系统的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控制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有利于流体控制组件应用于热管理系统时,减小系统能耗。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流体控制组件,能够应用于热管理系统,所述流体控制组件包括通道元件,所述通道元件具有接口和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接口连通,所述接口用于与所述热管理系统中的冷凝器、蒸发器、膨胀元件对接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位于所述冷凝器后且位于所述膨胀元件前,所述第二通道位于所述蒸发器后,所述第一通道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通道的至少部分靠近设置。
[0006]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蒸发器、膨胀元件,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流体控制组件,所述流体控制组件具有接口,所述流体控制组件通过所述接口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蒸发器、膨胀元件直接或间接对接连通,所述流体控制组件为上述的流体控制组件。
[000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流体控制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流体控制组件能够应用于热管理系统,流体控制组件具有通道和接口,通道与接口连通,流体控制组件通过接口分别与热管理系统中的冷凝器、蒸发器、膨胀元件对接连通,通过使流体控制组件位于冷凝器后且位于膨胀元件前的通道中的至少部分与位于蒸发器后的通道中的至少部分靠近设置,这样可以使相互靠近的通道部分进行热交换,有利于使经冷凝器冷凝后且位于膨胀元件前的通道中的工作流体过冷,使经蒸发器吸热后的通道中的工作流体过热,相比于在系统中通过额外增加一中间换热器实现工作流体的过冷和过热,有利于充分利用通道间的热能换热,有利于减小系统能耗,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流体控制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正视图;
[0009]图2是图1中通道元件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图1中流道板与第一复合板的一个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1]图4是图3流道板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5是图2中阀安装座的一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6是图1中流体控制组件隐藏第一复合板的一个正视图;
[0014]图7是图1中流体控制组件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8是图7中牵引块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9是图2中贮液元件安装座的一个立体透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10是贮液元件的主体部分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11是图1中多通阀元件的一个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12是图11中多通阀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13是图1中流体控制组件应用于热管理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工作模式的系统示意图;
[0021]图14是图13中热管理系统的第二工作模式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23]参见图1,流体控制组件可以应用于热管理系统,其中热管理系统可以为车辆热管理系统,具体如新能源车辆热管理系统。流体控制组件100包括阀元件1、热交换元件2、贮液元件3以及通道元件4,阀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阀元件1与通道元件4连接,通道元件4具有通道,通道的数量可以为多个,阀元件1能够实现通道中的两个或多个的连通或不连通,并在连通时能够实现通道之间的直通连通和/或节流连通;热交换元件2与通道元件4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热交换元件2包括若干层叠的板片,热交换元件2具有不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内的工作流体(如制冷剂)和第二流道内的工作流体(如冷却液)可以在热交换元件3内进行换热,其中热交换元件2的第一流道与通道中的两个连通;贮液元件3与通道元件4连接,贮液元件4具有至少部分贮液腔,这是由于贮液腔还有可能由贮液元件4和其他部分共同形成,贮液腔与通道中的两个或多个连通,贮液元件4主要用于进行工作流体气液两相分离,避免工作流体(如制冷剂)中的气相流体流至后续通道回路。定义连接包括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或密封连接等方式;定义直通连通为不改变或者趋于不改变(如压损范围<1%)工作流体流过阀元件前后的压力,定义节流连通为工作流体流过阀元件前的压力大于流过阀部件后的压力。
[0024]参见图2至图4,为实现流体控制组件的轻量化,通道元件4包括流道板41和第一复合板42,在本实施例中,流道板41具有形成通道的槽腔和孔,槽腔和孔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其中孔用于形成为连通通道中的不同单个之间的连通孔道,孔贯穿流道板41设置,而形成通道的槽腔则不贯穿流道板41,形成通道的槽腔和孔具体可以通过冷挤压工艺一体形成。流道板41与第一复合板42贴合设置,流道板41与第一复合板4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流道板41与第一复合板42通过焊接密封固定,流道板41与第一复合板42配合形成通道元件4的通
道,这样相比与通过阀块整体机加工形成通道,有利于使通道部分元件轻量化具体地,流道板41包括第一壁411,沿垂直于第一壁411的方向,流道板41形成有自第一壁411向内远离第一壁411的槽腔和孔,相应地,第一复合板42包括第二壁42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壁421为平面,流道板41与第一复合板42在配合时,第一壁411与第二壁421贴合设置,第一壁411和第二壁421通过焊接密封固定,从而形成通道元件4的通道。当然孔还可以形成于第一复合板42上,即沿垂直于第二壁421的方向,孔贯穿第一复合板42设置,此时流道板41仅具有形成通道的槽腔,第一壁411与第二壁421贴合并通过焊接密封固定,流道板41与第一复合板42配合形成通道元件4的通道。
[0025]或者作为其他实施方式,流道板41和第一复合板42分别具有形成通道的槽腔,具体地,沿垂直于流道板41的第一壁411的方向,位于流道板41的形成通道的槽腔自第一壁411向内远离第一壁411凹陷形成;沿垂直于第二壁421的方向,位于第一复合板42的形成通道的槽腔自第二壁421向内远离第二壁421凹陷形成,第一壁411与第二壁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控制组件,能够应用于热管理系统,所述流体控制组件包括通道元件,所述通道元件具有接口和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接口连通,所述接口用于与所述热管理系统中的冷凝器、蒸发器、膨胀元件对接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位于所述冷凝器后且位于所述膨胀元件前,所述第二通道位于所述蒸发器后,所述第一通道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通道的至少部分靠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通过所述接口与所述膨胀元件的进口对接连通,所述膨胀元件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对接连通,所述第二通道通过所述接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连通或者所述第二通道通过所述接口、第三单向阀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通道段,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二通道段,所述第一通道段和所述第二通道段呈U型设置,所述第一通道段围绕所述第二通道段形成且位于所述第二通道段的外侧,所述第一通道段和所述第二通道段靠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元件包括流道板和复合板,所述流道板和/或所述复合板具有形成所述通道的槽腔,所述流道板与所述复合板配合形成所述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具有形成所述通道的槽腔,所述流道板包括第一壁,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壁的方向,所述槽腔自所述第一壁向内远离所述第一壁凹陷形成,所述流道板与所述复合板配合形成所述通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还包括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五通道、第六通道、第七通道,所述流体控制组件还包括第一阀元件和第二阀元件;所述第六通道通过所述接口与所述热管理系统中的压缩机出口对接连通,所述第一阀元件能够连通或不连通所述第六通道和所述第七通道,所述第七通道通过所述接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对接连通,所述第五通道通过所述接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对接连通;所述第二阀元件能够连通或不连通所述第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