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控电池化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3460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0 0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阀控电池化成方法。该阀控电池化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向电池中灌注第一电解液,进行浸泡;步骤二:进行化成充电;步骤三:换酸:采用第二电解液替换第一电解液,其中第二电解液密度大于第一电解液;步骤四:静置;步骤五:抽酸:进行充电,充电结束前,将电池内多余的电解液抽出。提供一种缩短化成时间及生产周期的阀控电池化成方法。控电池化成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阀控电池化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阀控电池化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铅酸蓄电池从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工艺技术与研究日益成熟。因铅酸蓄电池的高回收性、安全性等优势,仍占据着蓄电池中的主导地位。随着新技术的崛起与发展及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铅酸蓄电池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节能降耗,减少污染也成为蓄电池生产厂家研究的课题。
[0003]铅酸蓄电池生产有两种化成方式,一种是槽化成,一种是内化成。槽化成因能耗高、污染大逐渐被淘汰,目前,阀控电池普遍采用内化成方式,用生极板组装电池在相对密封的状态下进行电池化成,这种方式可以简化生产工序,解决正负极板数量不匹配问题,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排放,改善了生产环境,符合国家降耗、减排政策。由于电池槽容积有限,使用低密度电解液会由于酸量不足,化成难以进行,因此只能使用高密度电解液进行化成,化成过程中温升高,采用小电流,长时间,生产周期一般需要4~5d。酸循环化成兼顾了槽化成和普通内化成的优点,在富液电池中广泛应用,由于阀控电池采用AGM隔板,紧装配,出厂时贫液状态,采用酸循环化成工艺,换酸时隔板内电解液不易置换出,换酸一致性差,尚未有成功应用案例。因此,如何利用酸循环优势,提高化成效率,缩短化成时间,缩短生产周期是阀控电池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缩短化成时间及生产周期的阀控电池化成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阀控电池化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一:向电池中灌注第一电解液,进行浸泡;让电解液充分浸泡透生极板。
[0007]步骤二:进行化成充电;
[0008]步骤三:换酸:采用第二电解液替换第一电解液,其中第二电解液密度大于第一电解液;
[0009]步骤四:静置;
[0010]步骤五:抽酸:进行充电,充电结束前,将电池内多余的电解液抽出。
[0011]第一电解液密度范围为:1.080~1.200g/cm3。
[0012]步骤一中,浸泡时间范围为:1~3h。,用较低的电解液密度,化成效果好,初期容量高。
[0013]步骤二中,采用多阶段酸循环化成,包括五个阶段,其中:
[0014]第一阶段的电流取值范围为0.03~0.06C(A),化成时间0.5~1h;
[0015]第二阶段的电流取值范围为0.2~0.3C(A),化成时间0.5~1h;
[0016]第三阶段的电流取值范围为0.3~0.4C(A),化成时间5~8h;
[0017]第四阶段的电流取值范围为0.2~0.3C(A),化成时间8~13h;
[0018]第五阶段的电流取值范围为0.15~0.25C(A),化成时间1~3h。
[0019]第一电解液化成充电总量为阀控电池额定容量的4.3~5.63倍,充电时间为15.5h~25.5h。
[0020]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第二电解液的电解液密度取值范围为1.300~1.325g/cm3。采用多阶段化成,开始使用小电流充电,减少极化,中间用大电流充电,加速化成反应进程,后期用小电流充电,提高电流反应效率化成时间短,化成在15.5~25.5h完成,化成效果好,化成时间短。
[0021]所述步骤三中,采用间歇充电方式换酸,具体步骤为:
[0022]3‑
1:确定换酸总时长T;
[0023]3‑
2:进行充电,设定时间后进入步骤3

3;
[0024]3‑
3:静置;
[0025]3‑
4:判断累计充电时长与累计静置时长之和是否到达总时长T,若到达,则进入步骤四,否则返回步骤3

2。
[0026]所述步骤3

1:重复总时间T的取值范围为12~20h;
[0027]步骤3

2中单次充电电流取值范围为0.15~0.30C(A),充电时间0.5~2h;
[0028]步骤3

3中单次静置时间0.5~2h。采用间歇充电方式换酸,换酸时间短,换酸效果好。
[0029]所述步骤四中,静置时间范围为4~6h。
[0030]所述步骤五中,分两个阶段进行充电,
[0031]第一阶段:用0.03~0.1C(A)电流充电0.5~1h;
[0032]第二阶段:用0.005~0.05C(A)电流充电2~4h;
[0033]第二阶段充电结束前,用气动隔膜泵将电池内多余的电解液抽出。采用充电状态下用气动隔膜泵抽酸,不用倾倒,操作简单。
[00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5]1)采用较低电解液密度,化成效果好,初期容量高。
[0036]2)采用多阶段化成,开始使用小电流充电,减少极化,中间用大电流充电,加速化成反应进程,后期用小电流充电,提高电流反应效率化成时间短,化成在15.5~25.5h完成,化成效果好,化成时间短。
[0037]3)采用间歇充电方式换酸,换酸时间短,换酸效果好。
[0038]4)采用充电状态下用气动隔膜泵抽酸,不用倾倒,操作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0040]实施例1
[0041]采用GFM

300E电池作为试验对象,从正常生产中抽取9只电池,灌注密度为1.080g/cm3的硫酸电解液并浸泡3h。
[0042]采用多阶段化成参数进行化成:
[0043]第一阶段:电流0.06C(A),化成时间0.5h
[0044]第二阶段:电流0.2C(A),化成时间1h,
[0045]第三阶段:电流0.4C(A),化成时间5h,
[0046]第四阶段:电流0.3C(A),化成时间8h,
[0047]第五阶段:电流0.25C(A),化成时间1h。
[0048]充入电量为电池10hr额定容量的4.88倍,充电时间15.5h。
[0049]换高密度电解液,电解液密度:1.325g/cm3,间歇充电,充电电流0.15C(A),充电时间2h,静置时间2h,循环进行,总时间12h。
[0050]静置4h。
[0051]两阶段充电:
[0052]第一阶段:电流0.03C(A),时间1h,
[0053]第二阶段:电流0.005C(A),时间4h。
[0054]在充电结束前,用气动隔膜泵抽出电池内多余的电解液。一只电池解剖,将隔板分为三组,上中下各取九个点,测量隔板内电解液密度,其余电池进行容量检测。
[0055]实施例2:
[0056]采用GFM

300E电池作为试验对象,从正常生产中抽取9只电池。灌注密度为1.200g/cm3的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控电池化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向电池中灌注第一电解液,进行浸泡;步骤二:进行化成充电;步骤三:换酸:采用第二电解液替换第一电解液,其中第二电解液密度大于第一电解液;步骤四:静置;步骤五:抽酸:进行充电,充电结束前,将电池内多余的电解液抽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控电池化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电解液密度范围为:1.080~1.200g/cm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阀控电池化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浸泡时间范围为:1~3h。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控电池化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采用多阶段酸循环化成,包括五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的电流取值范围为0.03~0.06C(A),化成时间0.5~1h;第二阶段的电流取值范围为0.2~0.3C(A),化成时间0.5~1h;第三阶段的电流取值范围为0.3~0.4C(A),化成时间5~8h;第四阶段的电流取值范围为0.2~0.3C(A),化成时间8~13h;第五阶段的电流取值范围为0.15~0.25C(A),化成时间1~3h。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控电池化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电解液化成充电总量为阀控电池额定容量的4.3~5.63倍,充电时间为15.5h~25.5h。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控电池化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第二电解液的电解液密度取值范围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银娟战祥连吴涛陈默杨会杰王刚陈龙霞李艳芬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