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馏单元无组织废气收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3290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0 0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馏单元无组织废气收集系统,包括蒸馏釜、冷凝器、残渣桶、漏斗、套管、隔间、连接管路和排气管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蒸馏单元无组织废气收集系统,对于蒸馏单元涉及的装置,蒸馏釜中的废气得到收集,经过二级冷凝后进入总排放管,进行处理;残渣桶和隔间中的废气得到收集,经过二级冷凝后进入总排放管,进行尾气处理;接受槽、回收槽的废气得到收集,直接进入总排放管,进行尾气处理;所有可能有废气逸出的位置,其废气都得到收集,避免了蒸馏过程对环境的破坏和对人员的伤害。蒸馏过程对环境的破坏和对人员的伤害。蒸馏过程对环境的破坏和对人员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馏单元无组织废气收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馏单元无组织废气收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车间吡嘧磺隆、吡嘧磺隆、烟嘧磺隆等合成过程中,缩合反应结束后,含有产品及溶剂(主要是甲苯)的混合液去离心机离心,离心得到的湿物料(含甲苯)闪蒸干燥以得到产品;离心出来的母液(基本是甲苯+很少量很少量的穿过离心袋进入母液的杂质及产品)去蒸馏回收甲苯,在蒸馏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废气;蒸馏结束后蒸馏釜底留下很少量的粘稠物装铁桶作为危废处理,这些粘稠物必须在高温状态下放料,否则冷却后凝固在釜底很难处理,高温放料时温度可达130度,带出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残渣槽顶部的放散管是常开状态 ,残渣带出或挥发的无组织废气,对环境和人员造成伤害。
[0003]为了解决蒸馏装置的尾气或废气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 211799794 U(申请号201922333369 .5)公开了一种粗苯残渣槽尾气回收装置,残渣槽的顶部分别设放散口一、尾气出口、萘油入口、残渣入口一及残渣入口二,所述尾气出口通过尾气主管连接初冷器或鼓风机上游的负压煤气管道;尾气主管上沿尾气流动方向依次设有闸阀k及尾气吸力自动调节阀组;所述萘油入口通过萘油管道连接脱苯塔塔顶萘油侧线采出口,所述残渣入口二通过残渣管道连接再生器底部的残渣出口管;据该技术能够介绍,其能实现粗苯蒸馏工序残渣槽尾气的全面回收,实现残渣槽尾气“零”排放目标。
[0004]另外,中国专利文献CN 215352817 U(申请号202121598517 .7)也公开了一种邻磺酸钠苯甲醛负压蒸馏浓缩无组织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缓冲组件、活性炭吸附组件及引风机;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罐A及真空泵,缓冲罐A一端连接于反应釜,缓冲罐的另一端通向真空泵,真空泵的一端连接于活性炭吸附组件,活性炭吸附组件的另一端连接于引风机,引风机的另一端通向VOC检测室;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缓冲罐B;所述缓冲罐A通过顶端的管道a连接于反应釜,缓冲罐A通过顶端的管道b连接于缓冲罐B,缓冲罐B通过顶端的管道c连接于真空泵的进气口,真空泵的出气口通过管道d连接于活性炭吸附组件的主进气管。该申请先用真空泵抽出废气,然后送入活性炭吸附组件进行吸附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蒸馏过程废气、排渣时产生的废气同时收集的系统。
[0006]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蒸馏单元无组织废气收集系统,包括蒸馏釜、冷凝器、残渣桶、漏斗、套管、隔间、连接管路和排气管路。
[0007]蒸馏釜顶部的废气出口与蒸馏釜排气支路连接,蒸馏釜排气支路连接至冷凝主路上,冷凝主路的出口与冷凝器上的入口连接;冷凝器的出气口与总排放管连接,总排放管与废气处理系统的进气端连通。
[0008]蒸馏釜的底部的排渣口通过排渣管道与残渣桶连接,残渣桶的入口设置了漏斗,
漏斗上方设置下端开口的圆筒形套管,排渣管道的出口位于漏斗上方,套管套装在排渣管道外侧,残渣桶排气支路与套管的顶端出气口连接。
[0009]残渣桶放置在隔间内,隔间的顶部设置一个废气出口,隔间排气支路的进气端伸入隔间内,残渣桶排气支路连接至隔间排气支路上,隔间排气支路的出口与冷凝主路连接。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接受槽,冷凝器底部的贮液器通过管道与接受槽的顶部连接,接受槽的顶部还设置了排气口,排气口连接接受槽排气支路,接受槽排气支路与总排放管连接。
[0011]进一步的,接受槽底部出口通过管道与回收槽连接,回收槽的顶部设置出气口,出气口上连接回收槽排气支路,回收槽排气支路与总排放管连接。
[0012]所述残渣桶排气支路上设置一个蝶阀。
[0013]所述隔间排气支路伸入隔间内的管道上设置一个蝶阀。
[0014]作为可选的,冷凝器有两个,分别为串联的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冷凝主路的出口与第一冷凝器上的入口连接;第二冷凝器的出气口与总排放管连接。
[0015]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本技术的蒸馏单元无组织废气收集系统,对于蒸馏单元涉及的装置,蒸馏釜中的废气得到收集,经过二级冷凝后进入总排放管,进行处理;排渣时残渣桶和隔间中的废气得到收集,经过二级冷凝后进入总排放管,进行尾气处理;接受槽、回收槽的废气得到收集,直接进入总排放管,进行尾气处理;所有可能有废气逸出的位置,其废气都得到收集,避免了蒸馏过程对环境的破坏和对人员的伤害。
[0016]另外,本技术还将残渣桶放置在隔间内,对残渣桶和隔间同时收集废气,对这部分容易被忽视的无组织废气做到了完全收集。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蒸馏单元无组织废气收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蒸馏釜1,废气出口1

1,排渣口1

2,排渣管道1

3,冷凝器2,第一冷凝器2

1,第二冷凝器2

2,接受槽3,回收槽4,残渣桶5,漏斗6,套管7,隔间8,蒸馏釜排气支路9,冷凝主路10,总排放管11,残渣桶排气支路12,隔间排气支路13,回收槽排气支路14,接受槽排气支路15。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
[0020]见图1,本实施例的蒸馏单元无组织废气收集系统包括蒸馏釜1、冷凝器2、接受槽3、回收槽4、残渣桶5、漏斗6、套管7、隔间8、连接管路和排气管路。
[0021]所述蒸馏釜1包括顶部的废气出口1

1和底部的排渣口1

2,蒸馏釜其他常规设置的端口此处不赘述。
[0022]蒸馏釜1的废气出口1

1与蒸馏釜排气支路9连接,蒸馏釜排气支路9连接至冷凝主路10上,冷凝主路10的出口与冷凝器2上的入口连接。
[0023]冷凝器2有两个,分别为串联的第一冷凝器2

1和第二冷凝器2

2。冷凝主路10的出口与第一冷凝器2

1上的入口连接;第二冷凝器2

2的出气口与总排放管11连接,总排放管11与废气处理系统的进气端连通。
[0024]两个冷凝器2底部的贮液器通过管道与接受槽3的顶部连接。接受槽3的顶部还设置了排气口,排气口连接接受槽排气支路15,接受槽排气支路15与总排放管11连接。
[0025]接受槽3底部出口通过管道与回收槽4连接。
[0026]回收槽4的顶部设置出气口,出气口上连接回收槽排气支路14,回收槽排气支路14与总排放管11连接。
[0027]蒸馏釜1的底部的排渣口1

2通过排渣管道1

3与残渣桶5连接。
[0028]所述残渣桶5的入口设置了漏斗6,漏斗6上方设置套管7,所处套管7为下端开口的圆筒形;排渣管道1

3的出口位于漏斗6上方,套管7套装在排渣管道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馏单元无组织废气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蒸馏釜(1)、冷凝器(2)、残渣桶(5)、漏斗(6)、套管(7)、隔间(8)、连接管路和排气管路;蒸馏釜(1)顶部的废气出口(1

1)与蒸馏釜排气支路(9)连接,蒸馏釜排气支路(9)连接至冷凝主路(10)上,冷凝主路(10)的出口与冷凝器(2)上的入口连接;冷凝器(2)的出气口与总排放管(11)连接,总排放管(11)与废气处理系统的进气端连通;蒸馏釜(1)的底部的排渣口(1

2)通过排渣管道(1

3)与残渣桶(5)连接,残渣桶(5)的入口设置了漏斗(6),漏斗(6)上方设置下端开口的圆筒形套管(7),排渣管道(1

3)的出口位于漏斗(6)上方,套管(7)套装在排渣管道(1

3)外侧,残渣桶排气支路(12)与套管(7)的顶端出气口连接;残渣桶(5)放置在隔间(8)内,隔间(8)的顶部设置一个废气出口,隔间排气支路(13)的进气端伸入隔间(8)内,残渣桶排气支路(12)连接至隔间排气支路(13)上,隔间排气支路(13)的出口与冷凝主路(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小雨荆和芳陶国忠尹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瑞邦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