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转接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2283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改良的转接盘,主要连接于汽车轮轴及轮框之间,用以转接具有不同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的轮轴及轮框,其中该转接盘具有连接一轮轴的一轮轴定位侧,且相对于该轮轴定位侧的另一侧为连接一轮框的一轮框定位侧,该轮轴定位侧以及该轮框定位侧之间具有一手持部,且该手持部的表面上设置至少一止滑区段,以提供一足够摩擦力防止该转接盘在拆装时因沾满润滑油等油性物质,而造成拆装过程中该转接盘掉落损坏以及使拆装人员受伤的问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良的转接盘,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于汽车轮轴 及轮框间具有止滑区段的转接盘。
技术介绍
汽车车轮的组装方式中,常会用到一连接车轮轮轴以及轮框的转接盘, 原因是汽车自原厂出厂时,轮轴具有固定数量及型态的定位元件及定位方 式连接原厂轮框,因此,当使用者视其需求拟更换其他不同款式轮框时(诸 如时下最流行的休旅车、越野车等四轮传动型用车,欲实质增加轮胎触地胎 面宽度或是藉转接盘厚度增加有别于原厂设计的两相对轮胎最远距离,以 提高其能因应特殊路面需求及增高车行平稳度),都需要转接盘来衔接轮轴 与轮框所具有不同数量及型态的定位元件及定位方式,或是利用转接盘的 厚度来加宽轮框与轮轴间的距离,然而,轮轴系统上的润滑油等油性物质 是必需的,因此在组装转接盘时的操作上,常使整个转接盘都布满油性物 质,而金属打造的转接盘碰到油性物质时,缺乏摩擦力就不容易握持,尽 管技师们或是自行更换的使用者及玩家都带着手套握持转接盘,手套上也 是同样沾满了油性物质,因此很容易使转接盘自手中滑落到地面上,而组 装时汽车一定是被架高的,如此的掉落很容易就造成技师被砸伤,也会造成 转接盘破损的问题,然而,转接盘若受损会造成车轮与轮轴结合的偏斜,在 高速行驶中车轮即使只有微幅偏斜,也会产生极大的危险。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转接盘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 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 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转接盘,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转接盘, 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 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转接盘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 新型结构的转接盘,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防止车轮在拆装过程中,因转 接盘沾上润滑油造成摩擦系数降低,使得拆装人员容易不慎将转接盘掉落 造成拆装人员受伤以及转接盘受损的问题,非常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良的转接盘,其中该转接盘具有连接一轮轴的一轮轴定位侧,且相对于该轮轴定位侧的另 一侧为连接一轮框的一 轮框定位侧,该l仑轴定位侧以及该轮框定位侧之间具有一手持部,且该手 持部的表面上设置至少一止滑区段。本技术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釆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 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改良的转接盘,其中所述的止滑区段为凹设或凸设或凹凸交错 设置于该手持部的表面。前述的改良的转接盘,其中所述的止滑区段是由各种不同几何形状、 分布面积及排列方式构成。前述的改良的转接盘,其中所述的转接盘上设置一可容该轮轴通过的 中心套合部。前述的改良的转接盘,其中所述的轮框上设置一可容置该轮轴的第一 定位部及多数个可容至少 一框定位元件的第二定位部。前述的改良的转接盘,其中所述的转接盘具有多数个自该轮轴定位侧 穿通至该轮框定位侧的转接部,且该转接部能容不同型态的定位元件通过。前述的改良的转接盘,其中所述的轮轴设置一具有多数个轴定位元件 的轴定位盘。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改良的转接盘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 型对于改良的转接盘相较于现有习知的技术可达到提供转接盘较大的摩擦 系数,使金属打造的转接盘在即使是已沾满润滑油等油性物质的情形下,亦 可维持足够的摩擦力,使得拆装人员在组装的操作过程中亦可稳固的握持 转接盘,以避免转接盘掉落造成拆装人员被砸伤以及转接盘受损进而导致 有行车安全的顾虑。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良的转接盘,主要连接于汽车轮轴 及轮框之间,用以转接具有不同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的轮轴及轮框,其中 该转接盘具有连接一轮轴的一轮轴定位侧,且相对于该轮轴定位侧的另一 侧为连接一4仑框的一轮框定位侧,该轮轴定位侧以及该轮框定位侧之间具 有一手持部,且该手持部的表面上设置至少一止滑区段,以提供一足够摩 擦力防止该转接盘在拆装时因沾满润滑油等油性物质,而造成拆装过程中 该转接盘掉落损坏以及使拆装人员受伤的问题。本技术在技术上有显 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 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 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改良的转接盘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IB为本技术改良的转接盘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改良的转接盘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4、为^技术改良的转接盘又: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分解立体 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改良的转接盘又一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结合剖面 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 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改良的转接盘 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A及图1B所示,为本技术改良的转接盘较佳实施例的 外观立体示意图。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转接盘2包含有连接一轮框3 的一轮框定位侧23,且相对于该轮框定位侧23的另一侧为连接一轮轴1的 一轮轴定位侧21,该轮轴定位侧21以及该轮框定位侧23之间具有一手持 部22,且该手持部22的表面上设置一止滑区段221,而该转接盘2设置一 可容该轮轴1通过的中心套合部24,以及多数个自该轮轴定位侧n穿通至 该轮框定位侧23的转接部25,且该转接部25可容各种不同型态的定位元 件(一般是螺丝或螺栓)通过,又,该轮轴定位侧21及该轮框定位侧23分 别凹设多数个与该转接部25同心的容置空间251,使该转接盘2在与轮框 3与轮轴1结合时,用以容置该定位元件的顶部(如螺丝头),或容置与该定 位元件结合的定位元件结合部(如螺帽),以增加该转接盘2与轮框3及轮 轴1结合时的接触面积,使该转接盘2可与该轮框3及轮轴1贴合,而该 手持部22是可具有不同尺寸的厚度,供使用者或汽车玩家们依各自不同需 求选择,装设于该轮轴1及该轮框3之间,以达到增加汽车车轮两两相对的 最远距离,满足使用者所需的最佳操控性能以及汽车贴地的道路触感,而该 止滑区段221可由各种不同几何形状(斜紋、具齿状、波浪紋、格紋、圆 形、多边形等)、分布面积(以全圓周或区段等分布于该手持部"的表面) 及排列方式(径向或轴向或具任亦角度的间隔排列等方式)构成,并可凹 设或凸设或凹凸交错设置于该手持部22的表面,且该止滑区段221是可依 照不同的该手持部22厚度,设计出不同型式态样的止滑紋路及其分布区段 的大小等,以获得该手持部22最佳的摩擦系数,并使使用者在组装或拆卸时得以获得较大的摩擦力,避免该转接盘2在拆 装过程中掉落砸伤使用者,或甚至造成该转接盘2破损的问题发生。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技术改良的转接盘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 分解立体示意图,在此使用状态中,该轮轴1上设置一具有多数个轴定位 元件13的轴定位盘11,用以固定该转接盘2及该轮框3,该轮框3上设置 一第一定位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转接盘,其中该转接盘(2)具有连接一轮轴(1)的一轮轴定位侧(21),且相对于该轮轴定位侧(21)的另一侧为连接一轮框(3)的一轮框定位侧(23),该轮轴定位侧(21)以及该轮框定位侧(23)之间具有一手持部(22),其特征在于: 该手持部(22)的表面上具有至少一止滑区段(22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海
申请(专利权)人:台固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