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把手、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2028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把手、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连接器把手,包括连接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具有至少一段弧形段,所述支撑部以弧形段的轴心为旋转轴具有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所述弧形段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沿所述弧形段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齿,相邻的所述第一齿之间为第一齿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避免因连接器把手变形导致的把手转动不顺畅问题,同时还能在组配过程将连接器把手定位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防止连接器把手偏转,便于操作及连接稳定性。便于操作及连接稳定性。便于操作及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把手、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连接器
,特别涉及连接器把手、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作为一种连接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08143105申请文件名称为连接器把手、连接器壳体组件及连接器组件,其连接器把手包括连接部和支撑部,支撑部的一端与连接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段弧形段,弧形段具有周向侧壁,弧形段设置有多个第一齿槽,相邻两个第一齿槽之间形成一个第一齿;多个第一齿槽和多个第一齿均沿周向间隔设置;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一凸块,第一凸块沿径向突出于周向侧壁设置。由于弧形段与配合的直线齿条段为薄壁结构,把手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变形,当变形后的把手相对第一连接器转动时,转动不顺畅,使无法准确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连接器把手、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连接器把手,包括:
[0005]连接部;
[0006]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具有至少一段弧形段,所述支撑部以弧形段的轴心为旋转轴具有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所述弧形段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沿所述弧形段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齿,相邻的所述第一齿之间为第一齿槽。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弧形段的两侧或一侧还设置有第二齿,沿所述支撑部第一旋转方向,所述第二齿设置于第一齿之后,所述第二齿异于第一齿。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支撑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两端,两个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呈U形。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器把手一体成型设置。
[0010]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和上述任一项的连接器把手,所述连接器把手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器壳体上。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支撑部具有沿旋转轴轴向设置的孔,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外壁上具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伸入所述孔,所述支撑部套装在所述支撑轴上且可绕所述支撑轴旋转。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支撑部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
[0013]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外壁上具有弹性卡钩,所述弹性卡钩嵌入所述第一缺口时将所述连接器把手限制在第一位置,所述弹性卡钩嵌入所述第二缺口时将所述连接器把手限制在第二位置,所述连接器把手受力时弹性卡钩被压出第一缺口或第二缺口。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凸脊,所述凸脊设置在所述支撑部沿第二旋转方向的转动路径上,所述连接器把手限制在第一位置时,所述支撑部接触所述凸脊并限制所述连接器把手在第二旋转方向的转动。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锁扣,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滑插件,所述连接器把手限制在第二位置时,所述滑插件可滑动插入所述锁扣内限制所述连接器把手转动。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还包括第一连接器端子,所述第一连接器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内。
[0017]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和上述任一项的第一连接器可插拔式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连接器壳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上的齿条段,所述齿条段包括内齿段、外齿段及形成于内齿段与外齿段之间的沟槽,所述内齿段与外齿段均包括多个第三齿,所述内齿段与所述外齿段上相邻的所述第三齿之间为第二齿槽;
[0018]多个所述第一齿分别与所述第二齿槽啮合、多个所述第三齿分别与所述第一齿槽啮合时,所述弧形段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沟槽内。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内设置有第二连接器端子。
[0020]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任一项的第一连接器和上述任一项的的第二连接器;
[0021]所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可插拔连接;
[0022]多个所述第一齿分别与所述第二齿槽啮合、多个所述第三齿分别与所述第一齿槽啮合时,所述支撑部旋转可驱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相对移动地设置,且所述弧形段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沟槽内。
[00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多个所述第一齿与第二齿槽非正常啮合时,所述第二齿与第三齿产生干涉,阻止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插拔连接。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连接器组件组配连接过程中,第一齿与第二齿槽啮合,第三齿与第一齿槽啮合,弧形段能同时深入沟槽内,对支撑部转动过程起到引导和定位作用,即使把手变形,也容易沿着沟槽转动;弹性卡钩分别与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配合可将连接器把手定位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防止连接器把手偏转,便于操作及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连接器把手位于第一位置时连接器组件未连接的状态示意图;
[0026]图2为连接器把手位于第二位置时连接器组件已连接的状态示意图;
[0027]图3为连接器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5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6为第一连接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第二连接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第二齿与第三齿干涉时连接器组件连接失效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
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4]如图1和2所示,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20和第二连接器30,第一连接器20和第二连接器30可插拔地连接。第一连接器20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一连接器端子(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接器端子安装于第一连接器壳体中;第二连接器30包括第二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端子(图中未示出),第二连接器端子安装于第二连接器壳体中。第一连接器壳体与第二连接器壳体可插拔地设置,第一连接器端子与第二连接器端子也可插拔地设置。第一连接器壳体与第二连接器壳体插接时,第一连接器端子与第二连接器端子也插接。第一连接器端子与第二连接器端子可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确定,可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端子结构。
[0035]第一连接器壳体上转动连接了连接器把手10,该连接器把手10在第一连接器壳体上转动时具有设置在转动路径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对应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不受外力作用下,连接器把手10分别可停止于该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而不发生转动。
[0036]如图3所示,连接器把手10包括支撑部11和连接部12,连接部12用于操作工人握持,方便操作。支撑部11位于连接部12的两端,整体上呈U形,连接器把手10横跨在第一连接器壳体上,两端的支撑部11分别位于第一连接器壳体的两侧。
[0037]支撑部11的一端与连接部12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段弧形段1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连接器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具有至少一段弧形段,所述支撑部以弧形段的轴心为旋转轴具有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所述弧形段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沿所述弧形段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齿,相邻的所述第一齿之间为第一齿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段的两侧或一侧设置有第二齿,沿所述支撑部第一旋转方向,所述第二齿设置于第一齿之后,所述第二齿异于第一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两端,两个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呈U形,所述连接器把手一体成型设置。4.第一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把手,所述连接器把手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器壳体上;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内设置有第一连接器端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第一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具有沿旋转轴轴向设置的孔,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外壁上具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伸入所述孔,所述支撑部套装在所述支撑轴上且可绕所述支撑轴旋转。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第一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外壁上具有弹性卡钩,所述弹性卡钩嵌入所述第一缺口时将所述连接器把手限制在第一位置,所述弹性卡钩嵌入所述第二缺口时将所述连接器把手限制在第二位置,所述连接器把手受力时弹性卡钩被压出第一缺口或第二缺口。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一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通明姜永恒丁川慧张育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