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螺的人工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1333 阅读:3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香螺的人工培育方法,将种螺装入网笼进行海域蓄养,该网笼每层放8个种螺,种螺产卵后收集卵袋进行室内孵化培育,当稚螺在卵袋内螺壳已经形成将要孵出时,纵向破开卵袋。优点在于: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既能获得大量优质、健康受精卵并进而培育出大量香螺苗种,同时还可以在种螺促熟暂养环节降低育苗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螺人工培育方法,尤其是。
技术介绍
香螺(Neptuneaarthriticacomingii)属腹足纲,狭舌目,蛾螺科,温水性大 型种类,最大成熟个体可达10cm以上。香螺是我国特有的海螺品种,主要分 布在我国黄渤海,以大连黄海产量最高、质量最优,壳大而质厚。香螺还是世 界上较稀有的海螺品种,其肉味鲜香,营养价值高,为人们所喜食,因此具有 很高的巿场价值。目前香螺的生产主要以自然海区釆捕为主,随着巿场上对香螺的需求量不 断增多,自然海区的釆捕已经无法满足巿场的需求,因此,急需通过工厂化人 工培育、养殖来满足市场的大量需求。但是,香螺繁殖生物学的研究只在近几 年才开始进行,而大规模生产性香螺苗种生产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工厂化人工 培育技术的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一般,现有的关于海螺人工育苗,种螺的促熟暂养是釆用室内促熟的方式, 需要换水和投饵,这样一来,必然会增加育苗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规模化香螺人工育苗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在种螺 促熟暂养环节降低育苗成本的香螺的人工培育方法。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香螺种螺海域蓄养产卵、收集卵袋、卵袋室内孵化培育。 所述种螺装入网笼进行海域蓄养,该网笼每层放种螺8个以下。 所述人工培育方法在卵袋室内孵化步骤中,稚螺在卵袋内螺壳已经形成将要孵出时,纵向破开卵袋。所述培育步骤中,稚螺培育密度为7500个/平方米以下。 所述稚螺用流水铜育。种螺海域蓄养,装入15层网笼,层间距为10 12cm,网笼直径为34cm, 网目为0.5mm;收集卵袋,用铲刀铲下卵袋,装入长50cmx宽40cmx高20cm的无孔鱼 箱,移入室内孵化;卵袋室内孵化,孵化期间每天换水二次,每次半量,4 5天倒池一次; 培育稚螺,每天全量换水一次,每天充气增氧。所述人工培育方法在卵袋室内孵化步骤中,孵化密度在200个/平方米以下。所述种螺壳高大于8cm。所述种螺在水流畅通的海域进行蓄养。通过本专利技术香螺的人工培育方法,既能获得大量优质、健康受精卵,又可 以简单、稳定的获得大量的优质香螺苗种,同时根据香螺的产卵袋特点,采用 一种海上挂养促熟的方式,将种螺的促熟、产卵移至自然海域第一、能够有 效地降低育苗成本,还保证了出苗量。第二、搡作方法简单。第三、由于在自 然海域促熟,所以可以大大降低种螺由于水质恶化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第四、 稚螺在卵袋内螺壳已经形成将要孵出时,将卵袋纵向破开,有利于稚螺的孵出。 第五、控制稚螺培育密度,可以防止由于培育密度过大,造成螺间互相吞食。 第六、采用流水饲育,有利于保持水质。具体实施例方式香螺为近岸贝类,多生活于泥沙质海底,幼虫可在潮间带生活,栖息底质 主要为泥质粉沙和沙质粉沙质泥,栖息水深10 70米,其中20-30米处较为 集中;香螺属温水性贝类,适温范围0 24匸,最适水温8 2(TC;香螺栖息于 盐度较高的海区,盐度较低的河口一般无香螺,盐度变化范围30~35%。,最适 为31 ~ 32.5%。;香螺是以其它贝类为主要食物的肉食性贝类。4香螺的生殖系统雄性由精巢,输精小管,贮精囊,输精管,阴茎组成,贮精囊成熟季节 精巢萎缩,贮精囊膨大,内部充满乳白色精液;阴茎位于头部右上方,靠近右 触角,阴茎发达形似鸟头,是鉴别雌雄的重要器官。雌性由卵巢,输卵管,纳精囊,蛋白腺,产卵器,产卵孔组成。 繁殖方式香螺的卵袋互相粘合形成一个塔形的卵群,形状象一穗脱去苞 米粒的玉米芯,在每年5月下旬~7月上旬由雌体排出的卵群附着在礁石等固 定物体上,每个受精卵形如一枚瓜子,尖头向外无规则的排列。卵子在卵袋中 发育60天左右,就变成8 12mm的稚螺,贝壳透明,外形清晰,再过若干天 稚螺就破壳而出。本专利技术的人工培育方法,利用香螺产卵袋的特点,将种螺海域蓄养产卵结 合卵袋室内孵化,从而达到在种螺促熟暂养环节降低育苗成本的目的,下面通 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使用种螺4万枚,出库稚螺69.4万枚。一、 种螺的海域蓄养种螺选择壳高大于8cm,生长良好、外形完整,无损伤的野生香螺4万枚 进行性腺促熟。将4万枚亲螺挂养在海区,采用网眼直径为0.5mm,网笼直径 为34cm,每层间距为12cm的15层扇贝养成笼,每层放种螺8个,根据种螺 数量、养殖规模等具体情况,每层也可放种螺7个左右。在管理过程中,要及 时清除死亡个体,防止相互感染。二、 种螺调查跟踪跟踪种螺交配产卵情况,定期进行性腺调查,掌握发育状况和产卵情况, 及时确定卵袋收集时间。香螺的产卵时间为每年的5月下甸 7月上旬,产卵水温15.o士o.rc,由雌 体排出的卵群附着在礁石等固定物体上,每个受精卵形如一枚瓜子,尖头向外 无规则的排列形成卵袋,香螺刚产出的卵袋呈乳黄色,互相粘合形成一个塔形的卵群,形状像一穗脱去苞米粒的玉米芯。三、 卵袋的收集一般从6月初到7月上旬开始产卵,共产卵袋16640个,当海域蓄养的种 螺产卵完毕后,将卵袋移至室内进行集中培育孵化。收集时将卵袋用铲刀轻轻 铲下,装入长50cm、宽40cm、高20cm的白色无孔鱼箱,充分冲洗干净,移 入室内培育池孵化。四、 卵袋的孵化将卵袋拿到室内孵化。卵袋孵化密度不宜过大,200个/平方米,或低于200 个/平方米,水温为自然水温。水温17.2-20.4'C时观察卵袋内受精卵,其发育 眷-大约需要40 60d。 表1香螺胚胎在卵袋内的发育过程<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表2香螺幼虫与稚螺的发育过禾<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水温20.2'C稚螺开始破膜而出。在同一簇卵袋中孵化幼虫先从边缘的卵袋 孵出,然后逐步向中间延伸。孵化过程中卵袋先从尖端裂开一道缝,然后稚螺先钻出一部分,将壳口部分留在外面,然后慢慢往外爬。期间每天换水二次,每次半量。4 5天倒池一次。在孵化后期要在每次倒 池时及时收集稚螺,在稚螺在卵袋内螺壳已经形成将要孵出时,要将卵袋纵向 破开,有利于稚螺的孵出。五、稚螺培育稚螺的收集共分五批,将破膜而出的稚螺幼体收集到水泥池里培育。 培育密度刚孵化出的稚螺5000个/m2。严禁密度过大,造成螺间互相吞食。室内水池孵化率室内水池孵化率=幼螺数/总卵粒熟数x1000/。 =78.3/115x100% = 68.1% 水质将幼体放入底层铺有波紋板的水泥池子,水温22.6°C,每天全 量换水一次(自然海水),最好是流水伺育,有利于保持水质,每天充气增氧。 表3稚螺培育的水质条件<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column></row><table>倒池随着稚螺的生长,池里残留的脏物比较多,池壁和池底附着有大量 稚螺分泌的黏液,会造成水质的恶化,对稚螺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3~5天倒 池一次,倒池时注意轻拿,轻放。投僻稚螺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香螺的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香螺种螺海域蓄养产卵、收集卵袋、卵袋室内孵化培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诗欢孙洋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