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极耳电池的胶垫装配装置及方法,其中,一种多极耳电池的胶垫装配装置包括有夹取模块、驱动的夹取模块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供料机构,夹取模块包括有控制件、第二驱动机构、多个条形弹性件,每一条形弹性件包括有连接段以及弹夹段,控制件上开设有滑槽,多个连接段适应穿过滑槽,第二驱动机构带动控制件相对条形弹性件上下移动,这样,控制件就可以控制弹夹段的张开和收合,从而可以实现胶垫的自动夹取和松开,在装配时,弹夹段夹取胶垫之后,将胶垫对准电芯的极耳并向下移动,最后控制件将胶垫抵推到电芯上端面即可完成装配。成装配。成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极耳电池的胶垫弹片式装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多极耳电池的胶垫装配
,尤其是指一种多极耳电池的胶垫装配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没有多极耳电池端部胶垫的装配设备,而多极耳电池端部胶垫的装配主要是靠人工来完成,不能自动夹取多极耳电池的胶垫,不能自动完成多极耳电池的胶垫的装配,所以生产企业需要花费大量劳动力去完成多极耳电池胶垫的装配,且人工手动装配容易导致装配误差,给生产带来极大不便,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极耳电池的胶垫弹片式装配装置及方法,其能自动夹取胶垫,且能自动完成胶垫与电芯的装配。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5]第一方面,一种多极耳电池的胶垫装配装置,所述胶垫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非极耳开孔和供极耳穿过的极耳开孔,所述多极耳电池的胶垫装配装置包括有夹取模块、第一驱动机构、供料机构,所述夹取模块包括有安装座、控制件、第二驱动机构、多个条形弹性件,所述安装座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并由第一驱动机构带动而上下移动,每一所述条形弹性件包括有连接段以及与连接段呈预设角度折弯连接的弹夹段,多个所述连接段的上端间隔设置在安装座上,且,多个所述连接段的排布位置与胶垫的非极耳开孔的位置对应,多个所述弹夹段组成用于卡在胶垫的非极耳开孔中从而将胶垫水平夹取的夹取部,所述控制件上开设有与胶垫的非极耳开孔和极耳开孔的位置对应的滑槽,所述滑槽上下贯通,多个前述连接段适应穿过滑槽,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安装座上并与控制件连接从而带动控制件相对条形弹性件上下移动,所述供料机构包括有供料平台,所述供料平台上至少凹设有供弹夹段竖直插入且与胶垫非极耳开孔对应的避让位。
[000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胶垫的极耳开孔的两侧均设置有非极耳开孔,对应的,多个所述连接段位于胶垫的极耳开孔的两侧,且,位于胶垫极耳开孔的两侧的所述弹夹段朝远离胶垫的极耳开孔的方向折弯。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取模块的正下方设置有多个固定柱,多个所述固定柱环形等距间隔排布形成用于定位电芯下端的固定位,并且,多个所述固定柱的高度大于电芯高度的四分之一且小于电芯高度的三分之一。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多个所述连接段沿非极耳开孔的截面延伸轨迹适应排布。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预设角度为15
°‑
40
°
。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供料平台位于夹取模块侧旁,所述供料机构还包括有用于驱动供料平台转动到夹取模块正下方的转动驱动机构。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供料机构还包括用于检测非极耳开孔是否与避让位的位
置相对应的CCD相机模块。
[0012]第二方面,一种多极耳电池的胶垫装配方法,利用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多极耳电池的胶垫装配装置进行胶垫装配。
[001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设计有条形弹性件以及控制件,条形弹性件的弹夹段与连接段呈预设角度折弯连接,将条形弹性件与控制件的滑槽适配安装后,在控制件相对条形弹性件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当弹夹段向下逐渐离开滑槽中时,弹夹段与连接段之间的角度不断变大最后到达最大值(弹夹段完全位于滑槽外时),即扩张状态,这样的状态可以将胶垫卡住从而将胶垫夹取,当弹夹段向上逐渐进入到滑槽中时,弹夹段与连接段之间的角度不断减小最终形成直线,这样的状态不再卡住胶垫,胶垫可以沿着弹夹段来回活动,方便胶垫卡入弹夹段或者移出弹夹段,基于这样的结构特性,可以实现自动夹取或松开胶垫,在进行装配时,利用弹夹段夹取胶垫,然后,第一驱动机构带动夹取模块下降,下降时胶垫与电芯的极耳位置要相对应,当下降到电芯的极耳穿入胶垫的极耳开孔时,夹取模块停止下降,接着,第二驱动机构带动控制件相对条形弹性件下降从而到达收合状态,让胶垫向下移走脱离弹夹段,之后,控制件继续朝着极耳的下端向下抵推胶垫,直至将胶垫推到电芯的上端面,在这过程中,由于控制件的底面可以完全抵着胶垫的实体部位,所以可以将整个胶垫平整地压在电芯的上端面上,而传统的装配方式抵压胶垫时,没有完全抵着胶垫的实体部位,所述胶垫不能平整的压在电芯的上端面,综上,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胶垫的自动取料和自动装配全过程,而且,装配精度高、装配效果好。
[0014]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又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胶垫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电芯和极耳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供料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0、胶垫;20、夹取模块;21、安装座;22、控制件;221、滑槽;23、条形弹性件;231、连接段;232、弹夹段;30、供料平台;31、避让位;40、固定柱;50、电芯;51、极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5]请参阅图1至图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极耳电池的胶垫装配装置,所述胶垫10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非极耳开孔和供极耳51穿过的极耳开孔,所述多极耳51电池的胶垫10装配装置包括有夹取模块20、第一驱动机构(图中未示)、供料机构(图中未示),所述夹取模块20包括有安装座21、控制件22、第二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多个条形弹性件23,所述安装座21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并由第一驱动机构带动而上下移动,每一所述条形弹性件23包括有连接段231以及与连接段231呈预设角度折弯连接的弹夹段232,多个所述连接段231的上端间隔设置在安装座21上,且,多个所述连接段231的排布位置与胶垫10的非极耳开孔的位置对应,多个所述弹夹段232组成用于卡在胶垫10的非极耳开孔中从而将胶垫10水平夹取的夹取部,所述条形弹性件23的数量和位置排布(即弹夹段232的数量和位置排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只要能够让弹夹段232将胶垫10水平夹取即可,可以理解的,从几何关系看,只要条形弹性件23至少有三个,三个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极耳电池的胶垫装配装置,所述胶垫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非极耳开孔和供极耳穿过的极耳开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极耳电池的胶垫装配装置包括有夹取模块、第一驱动机构、供料机构,所述夹取模块包括有安装座、控制件、第二驱动机构、多个条形弹性件,所述安装座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并由第一驱动机构带动而上下移动,每一所述条形弹性件包括有连接段以及与连接段呈预设角度折弯连接的弹夹段,多个所述连接段的上端间隔设置在安装座上,且,多个所述连接段的排布位置与胶垫的非极耳开孔的位置对应,多个所述弹夹段组成用于卡在胶垫的非极耳开孔中从而将胶垫水平夹取的夹取部,所述控制件上开设有与胶垫的非极耳开孔和极耳开孔的位置对应的滑槽,所述滑槽上下贯通,多个前述连接段适应穿过滑槽,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安装座上并与控制件连接从而带动控制件相对条形弹性件上下移动,所述供料机构包括有供料平台,所述供料平台上至少凹设有供弹夹段竖直插入且与胶垫非极耳开孔对应的避让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极耳电池的胶垫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垫的极耳开孔的两侧均设置有非极耳开孔,对应的,多个所述连接段位于胶垫的极耳开孔的两侧,且,位于胶垫极耳开孔的两侧的所述弹夹段朝远离胶垫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江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裕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