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大载流面积簧片的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0990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置大载流面积簧片的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和簧片,端子本体内设有用于容置簧片的卡合腔,簧片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环,固定环之间通过间隔设置的固定筋条连接,固定筋条间隔设置,相邻的固定筋条之间设有间隔位;间隔位连接有活动筋条,活动筋条其中一端与固定环连接;活动筋条与固定筋条位于两端之间分别设有朝簧片内部凹陷的第一内凹部和第二内凹部,第一内凹部与第二内凹部交错设置;一条筋为断开筋,有较大的伸缩自由度,可减小插拔带来的硬摩擦;簧片断开位置公针插入时会与孔壁接触从而增加载流面积;活动筋条的第一内凹部位置反向凸块结构,在公针插入时会与孔壁接触,从而进一步增加载流面积,缩短导电距离。电距离。电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大载流面积簧片的端子


[0001]本技术涉及簧片端子
,尤其涉及一种内置大载流面积簧片的端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航天航空工程、电子通信工程等领域的发展,电连接器作为传递电信号和电能的基础元件,在系统中运用越来越广。作为连接器的关键部件,接触件的接触可靠性在实现电连接器连接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任何接触件的接触失效都会对整个系统的可靠性造成影响,冠簧式插拔是常见的接触件形式之一,其插拔力较开槽式弹性插孔较轻,插拔柔和,主要用于大芯数、高密度的电连接器。
[0003]现有技术中,多数的簧片接触件的结构是采用簧片收腰,冠簧接触件呈腰鼓形,采用冲压簧片扭曲,两头压装成型;这种簧片与公针只有一个接触位置,且与孔壁接触为两个接触位置,载流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置大载流面积簧片的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和簧片,所述端子本体内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簧片的卡合腔,所述簧片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之间通过间隔设置的固定筋条连接,所述固定筋条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固定筋条之间设有间隔位;所述间隔位连接有活动筋条,所述活动筋条其中一端与所述固定环连接;所述活动筋条与所述固定筋条位于两端之间分别设有朝所述簧片内部凹陷的第一内凹部和第二内凹部,所述第一内凹部与所述第二内凹部交错设置。
[000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筋条的所述第一内凹部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凸起方向与所述第一内凹部的凸起方向相反。
[000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块的凸起高度小于或者等于相邻的所述固定筋条的高度。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块远离所述活动筋条的一端为弧形端。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凹部和所述第二内凹部的凹陷位置设于两端之间除中间位置以外的其他位置。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筋条不与所述固定环连接的一端朝所述簧片内腔方向弯曲形成弯折部。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筋条与所述固定筋条的内凹部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其他位置宽度。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环包括顶端环和底端环,所述顶端环远离所述固定筋条的一端设有连续的锯齿状凸块。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锯齿状凸块圆弧过渡。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置大载流面积簧片的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和簧片,端子本体内设有用于容置簧片的卡合腔,簧片的
两端分别设有固定环,固定环之间通过间隔设置的固定筋条连接,固定筋条间隔设置,相邻的固定筋条之间设有间隔位;间隔位连接有活动筋条,活动筋条其中一端与固定环连接;活动筋条与固定筋条位于两端之间分别设有朝簧片内部凹陷的第一内凹部和第二内凹部,第一内凹部与第二内凹部交错设置;一条筋为断开筋,有较大的伸缩自由度,可减小插拔带来的硬摩擦;簧片断开位置公针插入时会与孔壁接触从而增加载流面积;活动筋条的第一内凹部位置反向凸块结构,在公针插入时会与孔壁接触,从而进一步增加载流面积,缩短导电距离。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17]1.活动筋条;2.固定筋条;3.底端环;4.锯齿状凸块;5.顶端环;6.凸块;7.第一内凹部;8.第二内凹部;9.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
[0019]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1]在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专利技术,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已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专利技术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原理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0022]现有技术中,多数的簧片接触件的结构是采用簧片收腰,冠簧接触件呈腰鼓形,采用冲压簧片扭曲,两头压装成型;这种簧片与公针只有一个接触位置,且与孔壁接触为两个接触位置,载流性能较差。
[0023]请参阅图1

图2,一种内置大载流面积簧片的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和簧片,端子本体内设有用于容置簧片的卡合腔,簧片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环之间通过间隔设置的固定筋条2连接,固定筋条2间隔设置,相邻的固定筋条2之间设有间隔位;间隔位连接有活动筋条1,活动筋条1其中一端与固定环连接;活动筋条1与固定筋条2位于两端之间分别设有朝簧片内部凹陷的第一内凹部7和第二内凹部8,第一内凹部7与第二内凹部8交错设置;插拔时活动筋条1被挤压,被公针与母针夹在中间,使弯折部9弯曲,使弯折部9与公针接触,增加接触点;公针插入时,活动筋条1形变,凸块6与母针内壁接触,固定筋条2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环固定连接,固定筋条2的中段呈向内凸起的弧状,公针插入后,固定筋条2中段凸起的弧形与公针接触;活动筋条1为断开筋,有较大的伸缩自由度,可减小插拔带来的硬摩擦。
[0024]在一个实施例中,活动筋条1的第一内凹部7设有凸块6,凸块6的凸起方向与第一内凹部7的凸起方向相反;收腰位置为上下错开结构,可减少插入时公针受力的突变感。
[0025]在一个实施例中,凸块6的凸起高度小于或者等于相邻的固定筋条2的高度。
[0026]在一个实施例中,凸块6远离活动筋条1的一端为弧形端。
[002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内凹部7和第二内凹部8的凹陷位置设于两端之间除中间位置以外的其他位置。
[00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大载流面积簧片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本体和簧片,所述端子本体内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簧片的卡合腔,所述簧片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之间通过间隔设置的固定筋条连接,所述固定筋条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固定筋条之间设有间隔位;所述间隔位连接有活动筋条,所述活动筋条其中一端与所述固定环连接;所述活动筋条与所述固定筋条位于两端之间分别设有朝所述簧片内部凹陷的第一内凹部和第二内凹部,所述第一内凹部与所述第二内凹部交错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大载流面积簧片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筋条的所述第一内凹部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凸起方向与所述第一内凹部的凸起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大载流面积簧片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的凸起高度小于或者等于相邻的所述固定筋条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青松胡倩铷欧阳子毅
申请(专利权)人:赛欧端子智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