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转向机构共同作用的减速器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0855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0
针对现有差速器的无极调节是通过电动方式实现的,结构复杂,且因为信号/电流的传递,导致难以第一时间实现所需的传动比,导致轮胎偏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与转向机构共同作用的减速器及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与转向机构共同作用的减速器,包括:中间轴、转向横拉杆以及用于与整车传动轴连接的左输出轴和右输出轴;所述左输出轴和所述中间轴通过齿轮组传动;所述右输出轴和所述中间轴通过带轮组传动;所述中间轴上装配有实现变速箱动力输入的中间轴输入齿轮;所述右输出轴上可滑动设置有挡盘,所述挡盘与所述转向横拉杆通过连接杆固连;所述右输出轴穿过所述挡盘后通过花键连接至所述带轮组的从动带轮。接至所述带轮组的从动带轮。接至所述带轮组的从动带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转向机构共同作用的减速器及车辆


[0001]本技术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转向系统与变速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与转向机构共同作用的减速器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差速器是通过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实现的左、右轮差速,当一侧车轮出现打滑时,另一侧车轮就失去了动力输出;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少量车型应用了差速锁,当打滑时,差速锁动作,实现动力输出。差速锁结构以及控制逻辑复杂,成本高。
[0003]如图1,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极变速型差速器,可以实现差速锁的相应功能,动力输入轴1与主动锥齿轮2通过花键连接,主动锥齿轮2与从动锥齿轮10相啮合,从动锥齿轮10通过花键与左半轴9固定连接,传动齿轮Ⅰ8通过键连接在左半轴9上,传动齿轮Ⅰ8与传动齿轮Ⅱ11相啮合,传动齿轮Ⅱ11通过键连接在中间轴5上,电动三爪卡盘7通过花键连接在中间轴5上,每个卡爪上分别固定一个1/3主动带轮6,从动带轮3通过键与右半轴4连接,V型带12连接在主动带轮6和从动带轮3上。当带传动比与图中直齿轮传动比相等时,即实现了差速锁止功能。但是电动三爪卡盘7难以第一时间响应转向时的传动比要求,会导致轮胎偏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差速器的无极调节是通过电动方式实现的,结构复杂,且因为信号/电流的传递,导致难以第一时间实现所需的传动比,导致轮胎偏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与转向机构共同作用的减速器及车辆。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与转向机构共同作用的减速器,包括:中间轴、转向横拉杆以及用于与整车传动轴连接的左输出轴和右输出轴;
[0007]所述左输出轴和所述中间轴通过齿轮组传动;
[0008]所述右输出轴和所述中间轴通过带轮组传动;
[0009]所述中间轴上装配有实现变速箱动力输入的中间轴输入齿轮;
[0010]所述右输出轴上可滑动设置有挡盘,所述挡盘与所述转向横拉杆通过连接杆固连;所述右输出轴穿过所述挡盘后通过花键连接至所述带轮组的从动带轮。
[0011]优选地,所述齿轮组为圆柱斜齿轮组或圆柱直齿轮组。
[0012]优选地,所述带轮组的主动带轮装配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主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通过V型带传动。
[0013]优选地,所述从动带轮的右带轮具有内花键,所述右输出轴靠近所述从动带轮的左带轮的一端具有外花键,所述从动带轮的右带轮通过内花键与所述右输出轴的外花键配合。
[0014]优选地,所述齿轮组包括与所述左输出轴固连的左输出齿轮和与所述中间轴固连
的中间轴输出齿轮,所述左输出齿轮和所述中间轴输出齿轮啮合。
[001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转向机构共同作用的减速器。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带轮与转向机构进行连接,所以通过带轮组,可实现左、右车轮转速不同,从而达到差速的作用。具体来说,本方案具有如下效果:
[0017]1.在任何时候,两侧车轮都有动力输出,在满足转向时的轮速差的情况下,避免了打滑,减少了差速器锁的使用;
[0018]2.将差速机构与转向系统机械连接,可以使得轮速差时刻与转向角度相匹配,避免了轮胎的偏磨;
[0019]3.齿轮组采用均为圆柱齿轮,传递效率高,同时更适用于当前的乘用车,因为绝大多数乘用车为横置发动机或电机。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
技术介绍
中的一种无极变速型差速器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施例中的与转向机构共同作用的减速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与转向机构共同作用的减速器,包括:中间轴21、转向横拉杆14以及用于与整车传动轴连接的左输出轴12和右输出轴16;
[0023]所述左输出轴12和所述中间轴21通过齿轮组传动;
[0024]所述右输出轴16和所述中间轴21通过带轮组传动;
[0025]所述中间轴21上装配有实现变速箱动力输入的中间轴输入齿轮20;
[0026]所述右输出轴16上可滑动设置有挡盘17,所述挡盘17与所述转向横拉杆14通过连接杆15固连;所述右输出轴16穿过所述挡盘17后通过花键连接至所述带轮组的从动带轮18。
[0027]本实施例中,齿轮组为圆柱斜齿轮组或圆柱直齿轮组,齿轮组包括与所述左输出轴12固连的左输出齿轮11和与所述中间轴21固连的中间轴输出齿轮13,所述左输出齿轮11和所述中间轴输出齿轮13啮合。
[0028]带轮组的主动带轮22装配在所述中间轴21上,所述主动带轮22和所述从动带轮18通过V型带19传动。具体来说,从动带轮18的右带轮181具有内花键,所述右输出轴16靠近所述从动带轮18的左带轮182的一端具有外花键,所述从动带轮18的右带轮181通过内花键与所述右输出轴16的外花键配合。
[0029]对于上述的减速器,左输出齿轮11与左输出轴12固连,左输出齿轮11另与中间轴输出齿轮13啮合;左输出轴12与整车传动轴相连;中间轴输出齿轮13与中间轴21固连;转向横拉杆14与连接杆15相固连;连接杆15与挡盘17相固连;右输出轴16一端与右左带轮181固连,另一端与整车右半轴相连,且右输出轴16在靠近左左带轮182一端具备外花键;挡盘17可在右输出轴16上滑动,其紧贴右右带轮181的一面具备耐磨性;右带轮181具有与右输出轴16外花键匹配的内花键,其可沿右输出轴16轴线滑动;V型带19连接主动带轮22和由左带轮182与右带轮181组成的从动带轮18;中间轴输入齿轮20与中间轴21固连,其余变速箱的其他齿轮啮合;主动带轮22与中间轴21固连。
[0030]本实施例中,变速箱的动力传递路径如下:
[0031]左侧:中间轴输入齿轮20

中间轴21

中间轴输出齿轮13

左输出齿轮11

左输出轴12

整车传动轴(车轮);
[0032]右侧:中间轴输入齿轮20

中间轴21

主动带轮22

V型带19

从动带轮18

右输出轴16

整车传动轴(车轮)。
[0033]本实施例中,转向时差速的实现原理为:
[0034]当转向横拉杆14动作时,带动连接杆15动作,进而带动挡盘17的动作,当挡盘17向左侧移动时,其推动右带轮181向左移动,使得从动带轮18啮合半径变化;当挡盘17向右侧移动时,右带轮181在V型带19产生的轴向力作用下向右移动,直至与挡盘17贴紧,这同样使得从动带轮18啮合半径变化。当从动带轮18半径变化时,意味着从动带轮18与主动带轮22之间的传动比I1发生变化。在车辆直行时,传动比I1等于中间轴输出齿轮13与左输出齿轮11之间的传动比I2;在车辆转向时,从动带轮18与主动带轮22之间的传动比I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转向机构共同作用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轴(21)、转向横拉杆(14)以及用于与整车传动轴连接的左输出轴(12)和右输出轴(16);所述左输出轴(12)和所述中间轴(21)通过齿轮组传动;所述右输出轴(16)和所述中间轴(21)通过带轮组传动;所述中间轴(21)上装配有实现变速箱动力输入的中间轴输入齿轮(20);所述右输出轴(16)上可滑动设置有挡盘(17),所述挡盘(17)与所述转向横拉杆(14)通过连接杆(15)固连;所述右输出轴(16)穿过所述挡盘(17)后通过花键连接至所述带轮组的从动带轮(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转向机构共同作用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为圆柱斜齿轮组或圆柱直齿轮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转向机构共同作用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轮组的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