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明文专利>正文

一种把手式出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0707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9
一种把手式出水机构,包括阀体和导水组件,所述阀体设有水路通道,水路通道的进水管和出水管随同阀体的通断结构的联动翻转实现管路连通或断开;导水组件包括导水旋转组件和导水件,导水旋转组件安装于出水管,导水件转动安装于导水旋转组件;供水管路连通于出水管,经导水旋转组件和导水件将水送出。该装置单独设置了一个旋转机构来调整出水方向,代替了现有技术完全利用管路自身韧性,以及现有技术利用管路与管路对接位置设置转动结构的方式,以此降低管裂漏水的风险。以此降低管裂漏水的风险。以此降低管裂漏水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把手式出水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设备
,特别是一种把手式出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销售的具有净水功能的净水器产品,安装最为方便的是台上式净水器。为了接水方便,绝大多数产品沿用了CN204474429U“带有流量计显示的台上净水器”的基本结构。为了兼顾接水和收纳方便,该方案的出水管收纳状态呈竖直向下,出水管上翻转打平后为使用状态,打平的出水管还能够左右进行旋转,该方案实现上述功能采用的结构包括壳体上端通过卡扣式连接有带中央圆孔的壳体上盖,滤芯上端固定连接有带中央圆孔的滤芯固定盖,滤芯固定盖的中央圆孔内设有与其扣接且带有出水孔的旋转盖,所述旋转盖的出水孔上连接有通过连接管连接的把手出水管,所述把手出水管通过旋转支架固定在旋转盖上。在使用时,可以向上展开出水把手和左右旋转出水把手,方便调整接水位置,收纳时逆向操作即可。
[0003]如CN204474429U“带有流量计显示的台上净水器”说明书附图1所示可见,支撑出水把手的旋转盖9在下,翻转出水把手的旋转支架93在上,该结构无法避免的情况是,在旋转支架93出水控制阀与滤芯上端盖出水孔之间,只能采用一小段柔性软管连接,在出水把手左或右旋转时,所述小段柔性软管既要承受扭力发生变形,管壁又要承受因管截面变扁而必然导致增大的出水压力,如此反反复复,必然影响软管的使用寿命,存在管裂漏水的潜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把手式出水机构,该装置单独设置了一个旋转机构来调整出水方向,代替了现有技术完全利用管路自身韧性,以及现有技术利用管路与管路对接位置设置转动结构的方式,以此降低管裂漏水的风险。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把手式出水机构,包括阀体和导水组件,所述阀体设有水路通道,所述水路通道的进水管和出水管随同阀体的通断结构的联动翻转实现管路连通或断开;
[0007]所述导水组件包括导水旋转组件和导水件,所述导水旋转组件00安装于出水管,所述导水件转动安装于所述导水旋转组件;
[0008]供水管路连通于出水管,经导水旋转组件和导水件将水送出。
[0009]较佳地,所述导水旋转组件包括旋转安装座、旋转安装组件和旋转位;
[0010]所述出水管相对于阀体翻转,所述旋转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出水管,所述旋转安装座的转动安装面设有轴向卡钩;
[0011]所述旋转安装组件包括转动凸台和转动盘,所述转动凸台固定安装于所述转动面,所述轴向卡钩自转动凸台中心孔穿过;所述转动盘的中心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经轴向卡钩安装于转动凸台,所述转动盘由轴向卡钩约束于转动凸台构成轴向转动装配;
[0012]所述旋转位设置于所述导水件,所述转动盘和旋转位固定装配。
[0013]较佳地,所述转动凸台的表面安装有弹性波珠,所述转动盘的底面以环形阵列的方式设有多个与弹性波珠对应的球形凹坑。
[0014]较佳地,所述转动盘的转动孔向中心伸出限位块,限位块的转动轨迹部分与轴向卡钩重叠。
[0015]较佳地,所述阀体包括进水管、出水管、阀片腔、固定阀片、转动阀片、旋转出水管和封盖板;
[0016]所述阀片腔呈水平设置的圆筒状,所述进水管固定于所述阀片腔的下端,所述进水管连通于所述阀片腔的内腔部,所述固定阀片约束于所述阀片腔的内壁将内腔部和阀片转动部隔开,所述固定阀片开设有过水孔将内腔部和阀片转动部连通;
[0017]所述转动阀片转动安装于所述阀片转动部,转动阀片的进水面贴合于固定阀片的出水面,所述转动阀片设有中心水孔,转动阀片的进水面开设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偏心设置并连接于中心水孔,所述过水孔位于所述连通槽的旋转轨迹上;
[0018]所述转动阀片的出水面安装旋转出水管,所述转动阀片固定安装于所述旋转出水管,所述旋转出水管由封盖板封装于阀片腔,所述旋转出水管的中心出水管经封盖板的中心孔伸出;
[0019]所述旋转出水管的出水端固定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和旋转出水管呈90度夹角。
[0020]进一步地,还包括翻转阻尼组件,所述翻转阻尼组件包括波珠盘和顶块;
[0021]所述阀体的另一侧设有阻尼腔,所述阻尼腔的平面部以环形阵列的方式设有多个凹陷,所述波珠盘和顶块固定安装,所述波珠盘设有波珠的面贴合于阻尼腔的平面部装配。
[0022]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安装座包括相互扣合的下壳和上壳,所述下壳底部和后部设有用于转动的避让镂空,所述进水管穿过转动镂空;
[0023]转动管和所述顶块均固定安装于所述下壳的内腔,所述上壳扣合于下壳,所述安装座的前端安装有导水组件。
[0024]进一步地,所述供水管的进水端连通于出水管,所述供水管穿过旋转安装组件后安装于导水件内,所述导水件设有出水嘴,所述供水管的出水端连通于所述出水嘴。
[0025]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提出的把手是出水机构,导水件呈长条把手状,所以整体叫做把手式导水件;导水件包括两个转动自由度给到导水件,一个是翻转实现水路通断的自由度,另一个是导水旋转组件给出来的水平旋转的自由度,两个自由度分别由一组转动机构来给出;现有技术使用阀体的进水管和滤芯的出水管构成水平旋转的转动结构,本方案的导水件使用单独设置的导水旋转组件实现水平旋转,水平旋转更加灵活轻松;导水件内供水管是较长的软管,导水件转动幅度很小,因而导水件内供水管承受的扭力较分散,不易导致软管因反复变形而开裂漏水。方案的两个自由度使净水器具有了较好的出水和导水结构,并且都没有对管路和管路连接的位置进行运动,不存在管裂漏水的潜在风险,相对保证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导水旋转组件的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导水旋转组件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0028]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水阀的左前视角分解状态示意图;
[0029]图4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水阀的右后视角分解状态示意图;
[0030]图5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水阀的后视视角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0031]图6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水阀的俯视视角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0032]其中:阀体100、进水管110、出水管120、阀片腔130、固定阀片140、转动阀片150、旋转出水管160、封盖板170、旋转阻尼腔180、导水旋转组件200、旋转安装座210、轴向卡钩211、下壳212、上壳213、旋转安装组件220、转动凸台221、转动盘222、限位块223、旋转位230、导水件300、出水嘴310、翻转阻尼组件400、波珠盘410、顶块420。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把手式出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和导水组件,所述阀体设有水路通道,所述水路通道的进水管和出水管随同阀体的通断结构的联动翻转实现管路连通或断开;所述导水组件包括导水旋转组件和导水件,所述导水旋转组件安装于出水管,所述导水件转动安装于所述导水旋转组件;供水管路连通于出水管,经导水旋转组件和导水件将水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式出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旋转组件包括旋转安装座、旋转安装组件和旋转位;所述出水管相对于阀体翻转,所述旋转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出水管,所述旋转安装座的转动安装面设有轴向卡钩;所述旋转安装组件包括转动凸台和转动盘,所述转动凸台固定安装于转动面,所述轴向卡钩自转动凸台中心孔穿过;所述转动盘的中心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经轴向卡钩安装于转动凸台,所述转动盘由轴向卡钩约束于转动凸台构成轴向转动装配;所述旋转位设置于所述导水件,所述转动盘和旋转位固定装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式出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凸台的表面安装有弹性波珠,所述转动盘的底面以环形阵列的方式设有多个与弹性波珠对应的球形凹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式出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的转动孔向中心伸出限位块,限位块的转动轨迹部分与轴向卡钩重叠。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式出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进水管、出水管、阀片腔、固定阀片、转动阀片、旋转出水管和封盖板;所述阀片腔呈水平设置的圆筒状,所述进水管固定于所述阀片腔的下端,所述进水管连通于所述阀片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文
申请(专利权)人:李明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