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明文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侧排式冷却结构的食物破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983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侧排式冷却结构的食物破壁机,它的搅拌杯组件设有搅拌电机组件、风道壳及叶轮,风道壳设于底盖内,搅拌电机组件设于风管部内,叶轮设于叶轮壳部内;下进风口与盆壳进风口对应连通设置,排风口与盆壳出风口对应连通设置;底盖的底部形成有底盖进风口,底盖的壁体上形成有底盖出风口,底盖进风口与风管部的上端连通设置,风道壳的下部形成有出风槽,叶轮壳部与底盖出风口通过出风槽连通设置;底盖进风口与盆壳进风口贴靠连通设置,底盖出风口与盆壳出风口贴靠连通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食物破壁机的排热效果好,避免搅拌电机组件过热。拌电机组件过热。拌电机组件过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侧排式冷却结构的食物破壁机


[0001]本技术涉及食物破壁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侧排式冷却结构的食物破壁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食物破壁机用于将食物切碎及将切碎的食物煮熟,由于破壁机的搅拌刀需要高速旋转切削食物,所以破壁机的搅拌电机组件需要高速旋转,搅拌电机组件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如果不及时冷却,可能会导致搅拌电机组件的绕组烧毁,现有技术的破壁机的冷却结构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排热效果不佳,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侧排式冷却结构的食物破壁机,它的排热效果好。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技术公开的具有侧排式冷却结构的食物破壁机,包括底座及搅拌杯组件,所述底座内设有开口向上设置的支撑盆壳,所述搅拌杯组件的上部设有杯体,所述搅拌杯组件的下部设有底盖,所述底盖适配放置在所述支撑盆壳内,其中,所述搅拌杯组件设有搅拌电机组件、风道壳及叶轮,所述叶轮的旋转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搅拌电机组件驱动所述叶轮旋转,所述风道壳形成有风管部及叶轮壳部,所述叶轮壳部设于所述风管部的下侧,所述风道壳设于所述底盖内,所述搅拌电机组件设于所述风管部内,所述叶轮设于所述叶轮壳部内;所述支撑盆壳的底部形成有盆壳进风口,所述支撑盆壳的壁体上形成有盆壳出风口,所述底座的底部形成有下进风口,所述底座的后侧壁上形成有排风口,所述下进风口与所述盆壳进风口对应连通设置,所述排风口与所述盆壳出风口对应连通设置;所述底盖的底部形成有底盖进风口,所述底盖的壁体上形成有底盖出风口,所述底盖进风口与所述风管部的上端连通设置,所述风道壳的下部形成有出风槽,所述叶轮壳部与所述底盖出风口通过所述出风槽连通设置;所述底盖进风口与所述盆壳进风口贴靠连通设置,所述底盖出风口与所述盆壳出风口贴靠连通设置。
[0006]优选地,所述底盖的内底面上形成有上凸围墙,所述叶轮壳部的下端及所述出风槽的下端贴靠于所述底盖的内底面上,所述叶轮壳部的下端部及所述出风槽的下端部适配设于所述上凸围墙内。
[0007]优选地,所述出风槽为从所述叶轮壳部至所述底盖出风口逐渐增宽设置。
[0008]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围壁部,所述排风口形成于所述围壁部上,所述盆壳出风口与所述排风口之间形成有排风槽。
[0009]优选地,所述排风槽包括下槽壁及上槽壁,所述底座包括底壳,所述支撑盆壳与所述围壁部一体化设置,所述底壳安装于所述围壁部的下端,所述下槽壁形成于所述底壳上,所述上槽壁形成于所述支撑盆壳与所述围壁部之间,所述下进风口形成于所述底壳的中
部。
[0010]优选地,所述底壳的外底部设有垫脚。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风道壳,风道壳形成有风管部及叶轮壳部,叶轮壳部设于风管部的下侧,风道壳设于底盖内,搅拌电机组件设于风管部内,叶轮设于叶轮壳部内,设置支撑盆壳的底部形成有盆壳进风口,支撑盆壳的壁体上形成有盆壳出风口,底座的底部形成有下进风口,底座的后侧壁上形成有排风口,下进风口与盆壳进风口对应连通设置,排风口与盆壳出风口对应连通设置,底盖的底部形成有底盖进风口,底盖的壁体上形成有底盖出风口,底盖进风口与风管部的上端连通设置,风道壳的下部形成有出风槽,叶轮壳部与底盖出风口通过出风槽连通设置,底盖进风口与盆壳进风口贴靠连通设置,底盖出风口与盆壳出风口贴靠连通设置,使得通过叶轮运转形成有序的排热气流,使得底座的底部下侧的温度较低的空气被吸入并经过风道壳的外壁的分隔导向作用而从上至下地冲刷搅拌电机组件的绕组,使得搅拌电机组件得到较好的冷却效果,所以本技术的食物破壁机具有较好的排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食物破壁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的A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食物破壁机的分解示意图。
[0015]图4为移去了底盖的本技术的搅拌杯组件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风道壳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的底盖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7为本技术的底座的前上视觉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8为本技术的底座的后上视觉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9为本技术的底座的俯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10为本技术的底壳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11为移去了底壳的本技术的底座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标号说明:1

底座;11

支撑盆壳;1101

盆壳进风口;1102

盆壳出风口;12

围壁部;1201

排风口;13

底壳;1301

下进风口;140

排风槽;141

下槽壁;142

上槽壁;15

垫脚;2

搅拌杯组件;20

杯体;21

叶轮;22

风道壳;221

风管部;222

叶轮壳部;223

出风槽;2231

出风槽侧壁;23

底盖;2301

底盖进风口;2302

底盖出风口;2303

上凸围墙;24

搅拌电机组件;25

发热盘盖座;3

套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5]本技术的食物破壁机,如图1至3所示,包括底座1及搅拌杯组件2,如图3和图7所示,底座1内设有开口向上设置的支撑盆壳11,搅拌杯组件2的上部设有杯体20,搅拌杯组件2的下部设有底盖23,如图1所示,当食物破壁机工作时,底盖23适配放置在支撑盆壳11内,底盖23的下侧设有插头,支撑盆壳11的底部设有插座,上述的插头与上述的插座电连接,本技术的食物破壁机还包括套盖3,在食物破壁机工作时,套盖3套在搅拌杯组件2
之外,套盖3的下端通过底座1支撑,当需要清洗食物破壁机时,可以取走套盖3,搅拌杯组件2也可以被取离底座1,以上描述为现有技术。
[0026]如图1所示,搅拌杯组件2设有搅拌电机组件24、风道壳22及叶轮21,如图4所示,叶轮21的旋转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搅拌电机组件24驱动叶轮21旋转,具体是叶轮21同轴线安装在搅拌电机组件24的转轴的下端。如图5所示,风道壳22形成有风管部221及叶轮壳部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侧排式冷却结构的食物破壁机,包括底座(1)及搅拌杯组件(2),所述底座(1)内设有开口向上设置的支撑盆壳(11),所述搅拌杯组件(2)的上部设有杯体(20),所述搅拌杯组件(2)的下部设有底盖(23),所述底盖(23)适配放置在所述支撑盆壳(1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杯组件(2)设有搅拌电机组件(24)、风道壳(22)及叶轮(21),所述叶轮(21)的旋转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搅拌电机组件(24)驱动所述叶轮(21)旋转,所述风道壳(22)形成有风管部(221)及叶轮壳部(222),所述叶轮壳部(222)设于所述风管部(221)的下侧,所述风道壳(22)设于所述底盖(23)内,所述搅拌电机组件(24)设于所述风管部(221)内,所述叶轮(21)设于所述叶轮壳部(222)内;所述支撑盆壳(11)的底部形成有盆壳进风口(1101),所述支撑盆壳(11)的壁体上形成有盆壳出风口(1102),所述底座(1)的底部形成有下进风口(1301),所述底座(1)的后侧壁上形成有排风口(1201),所述下进风口(1301)与所述盆壳进风口(1101)对应连通设置,所述排风口(1201)与所述盆壳出风口(1102)对应连通设置;所述底盖(23)的底部形成有底盖进风口(2301),所述底盖(23)的壁体上形成有底盖出风口(2302),所述底盖进风口(2301)与所述风管部(221)的上端连通设置,所述风道壳(22)的下部形成有出风槽(223),所述叶轮壳部(222)与所述底盖出风口(2302)通过所述出风槽(223)连通设置;所述底盖进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文
申请(专利权)人:李明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