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泵驱动的喷射增压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0542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电泵驱动的喷射增压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包括工作蒸气发生器、喷射器、工作蒸气冷凝器、缓冲分离器、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缓冲储液器、第三截止阀、第四截止阀;所述制冷剂发生吸收模块包括制冷剂发生器、提升管、溶液分离器、制冷剂冷凝器、制冷剂分离器、蒸发器、吸收器、储液器和溶液换热器;采用喷射器引射扩散气,解决了传统吸收式热变换器需要输入极高品位的电能的问题,实现全热驱动,以热驱动泵实现制冷剂与溶液的泵送和分离,也可以避免腐蚀问题,简化了系统循环结构。简化了系统循环结构。简化了系统循环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泵驱动的喷射增压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收式热变换器
,具体而言是一种无泵驱动的喷射增压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

技术介绍

[0002]吸收式热变换器是在发生器和蒸发器中输入中温度位下的太阳能、地热能、工业废热等热源,通过冷凝器中释放一部分低温热到环境,目的是在吸收器中获得部分高温热,获得的高温热约占输入热量的50%。吸收式热变换器可采用低品位热源驱动,能有效利用工业余热、地热、太阳能等低品位热源,实现节能减排降耗;且多采用H2O

LiBr溶液等自然工质,具有环境友好性,故对节能和环保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吸收式热变换器虽然可以实现低品位热的利用,但耗电依然存在,且溶液泵还面临着高温腐蚀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使用溴化锂水溶液作为工质的系统尤其严重。
[0003]为了实现零电输入,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技术便发展而来。通过加入和分离扩散气体可以实现系统在近等压条件下运行,这就使得气泡泵的应用成为可能。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将扩散吸收及气泡泵的原理与传统的吸收式热变换器相结合,包括扩散气体发生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电泵驱动的喷射增压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变换器包括扩散气体喷射增压模块和制冷剂发生吸收模块;所述制冷剂发生吸收模块包括制冷剂发生器(10)、提升管(11)、溶液分离器(12)、制冷剂冷凝器(13)、制冷剂分离器(14)、蒸发器(15)、吸收器(16)、储液器(17)、溶液换热器(18);储存在所述储液器(17)中的稀溶液在重力作用下由所述溶液换热器(18)预冷后进入所述制冷剂发生器(10)内,所述稀溶液内包括制冷剂和吸收剂,所述制冷剂在所述制冷剂发生器(10)内受热,向扩散气内扩散蒸发形成混合气体,所述混合气体携带部分所述吸收剂在所述提升管(11)中提升,并进入所述溶液分离器(12)中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所述混合气体进入所述制冷剂冷凝器(13)中冷凝后,进入所述制冷剂分离器(14)中,所述制冷剂变为液态与仍为气态的所述扩散气分离,且变为液态的所述制冷剂依靠重力自流入所述蒸发器(15)中蒸发重新变为气态,之后进入所述吸收器(16)中;所述溶液分离器(12)分离出的液体为具有所述制冷剂和所述吸收剂的浓溶液,所述浓溶液依靠重力进入所述溶液换热器(18)中换热预热后,进入所述吸收器(16)中吸收变为气态的所述制冷剂,并放热,且吸收有所述制冷剂的所述浓溶液重新变为稀溶液,所述稀溶液自流入所述储液器(17)内,所述储液器(17)内的液体自流入所述溶液换热器(18)中换热降温后重新进入所述制冷剂发生器(10)中;所述扩散气体喷射增压模块包括工作蒸气发生器(1)、喷射器(2)、工作蒸气冷凝器(3)、缓冲分离器(4)和缓冲储液器(7);所述工作蒸气发生器(1)产生的工作蒸气由工作蒸气发生器(1)的蒸气出口(1a)进入所述喷射器(2)中,作为所述喷射器(2)的工作流体,且所述喷射器(2)引射来自所述制冷剂分离器(14)中的所述扩散气,所述喷射器(2)将所述工作蒸气和所述扩散气由所述工作蒸气冷凝器(3)的工作蒸气冷凝器入口(3a)喷射至所述工作蒸气冷凝器(3)中进行冷凝,且冷凝后进入所述缓冲分离器(4)中分离,所述扩散气由所述缓冲分离器(4)中重新进入所述制冷剂发生器(10)中;进入所述缓冲分离器(4)中的所述工作蒸气变为液态,且所述缓冲分离器(4)底部的缓冲分离器出液口(4c)通过第一截止阀(5)与所述缓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宽姜少秋吴昭杰赵家鑫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