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剂担载辊的制造方法、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9381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表面具有规则的凹凸的调色剂担载辊的制造方法和使用该调色剂担载辊的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防止调色剂附着到密封部件上引起的调色剂泄漏、结膜等问题。在圆筒状或圆柱状的辊原材料(400)的外周面上,压接分别具有相互不同的间距(P1a、P2a)的突起的压模(901、902)同时使辊原材料旋转,从而形成螺旋线状的第一槽(401)和与第一槽交叉的螺旋线状的第二槽(402)。形成的第一槽(401)的间距(P1b)与第二槽(402)的间距(P2b)的间距比为非整数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表面具有规则的凹凸的调色剂担载辊的制造方法以及利 用了该调色剂担载辊的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在利用调色剂使像担载体上担载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技术中,广泛使用 的是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且表面担载调色剂的调色剂担载辊与像担载体 对置配置的结构。本申请的申请人在先前公开的显影装置中,为了改善这 种调色剂担载辊的表面担载的调色剂的特性,采用了设置有形成为圆筒形 状的辊的表面规则地配置的凸部和包围该凸部的周围的凹部的调色剂担 载辊(参照专利文献l)。这种结构由于表面的凹凸图案受到管理且均匀, 所以具有容易控制辊表面担载的调色剂层的厚度及带电量等的优点。如上所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作为调色剂担载辊的显影辊与显 影器壳体之间的间隙中设置与显影辊表面抵接的密封件,来防止调色剂泄漏o ,专利文献l:特开2007—121948号公报(0053段、图4)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通过使密封件在沿着显影辊的旋转方向的所谓的 转迹(trail)方向上抵接,来防止显影辊表面的调色剂搔落。但是,由于 在表面附着了调色剂的显影辊上压接密封部件,因此不可避免会有调色剂 附着到密封部件的表面上。调色剂附着到密封部件上这一情形会导致由密 封不良引起的调色剂泄漏、固粘的调色剂附着到显影辊表面而引起结膜。尤其是,如上述现有技术那样,在调色剂担载辊表面设置了具有规则 性的凹凸图案的情况下,调色剂向密封部件的附着也会具有规则性地出 现,认为这种局部性的调色剂附着,容易引起调色剂泄漏或结膜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实现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表面具有规则 的凹凸的调色剂担载辊的制造方法以及利用了该调色剂担载辊的显影装 置及图像形成装置中,能防止由调色剂向密封部件附着引起的调色剂泄漏 或结膜等问题的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调色剂担载辊的制造方法中,该调色剂担载辊形成圆筒状 或圆柱状,其外周面具有用于担载调色剂的凹凸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该制造方法包括准备圆筒状或圆柱状的辊原材料的工序;在所述辊原材 料的外周面上形成螺旋线状的第一槽的工序;和在所述辊原材料的外周面 上形成与所述第一槽交叉的螺旋线状的第二槽的工序。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形态中,使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二槽的间距比为非整 数比。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形态中,使所述第一槽的螺旋角与所述第二 槽的螺旋角相互不同。根据这些形态,能提供可抑制调色剂附着到密封部 件上的调色剂担载辊。理由如下。通过在辊原材料的外周面上形成相互交叉的螺旋线状的第一和第二 槽,在辊原材料的外周面上形成所谓的菱形格子状的凹部。结果,在调色 剂担载辊的外周面形成由这样的格子状的凹部包围且分别具有大致平行 四边形的多个凸部。此时,由于使第一和第二槽的螺旋角不相等或使这些 的螺旋线的间距比为非整数比,因此在沿调色剂担载辊外周面的周方向排 列的各凸部之间,与调色剂担载辊的轴心平行的轴向上的位置会一点一点 地偏移。在这样制造的调色剂担载辊中,凸部具有将附着在密封部件上的调色 剂搔落的作用,尤其是,凸部的平行四边形的各顶点中,在伴随着辊的旋 转的调色剂担载辊表面的移动方向上位于最前方侧的顶点的调色剂搔落 效果最大。并且,若使调色剂担载辊在与密封部件抵接的状态下旋转,则 与密封部件抵接的平行四边形的顶点的位置随着旋转而沿该旋转方向一 点一点地移动。因此,由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实现的调色剂搔落在轴向上均 匀地进行,消除了调色剂的局部附着。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调色剂担载辊的制造方法,抑制了调色剂附着到 密封部件上,结果,能制造出可防止由调色剂向密封部件附着引起的调色 剂泄漏或结膜等问题的调色剂担载辊。此外,在这些制造方法中,上述第7一和第二槽可分别形成多条。在这些制造方法中,例如可以是,在形成所述第一槽的工序中,将具 有形成所述第一槽用的突起部的第一工具压接到所述辊原材料的外周面 上,使所述辊原材料在旋转的同时沿其轴向移动,在形成所述第二槽的工 序中,将具有形成所述第二槽用的突起部的第二工具压接到所述辊原材料 的外周面上,使所述辊原材料在旋转的同时沿其轴向移动,并且,使所述 第一工具与所述第二工具为相互不同的形状。这样,通过利用相互不同形状的两种工具对辊原材料表面进行加工,能制造出抑制了调色剂附着到密 封部件上的调色剂担载辊。该情况下,加工例如可通过切削或滚压成形来进行。另外,也可通过 将两种工具压接到辊原材料表面的相互不同的位置上来同时执行形成第 一槽的工序和形成第二槽的工序。例如可以是,将具有形成所述第一槽用的突起部的第一工具和具有形 成所述第二槽用的突起部的第二工具压接到所述辊原材料上使所述辊原 材料旋转,从而同时执行形成所述第一槽的工序和形成所述第二槽的工 序。由此,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制造具有上述特征的调色剂担载辊。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显影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备壳体,其在内部 贮存调色剂;调色剂担载辊,其形成为大致圆筒或大致圆柱形状,并且旋 转自如地轴支承安装于所述壳体,在其表面担载带电调色剂的同时旋转, 从而将调色剂搬送到所述壳体外部;和密封部件,其与从所述壳体外部朝 向壳体内的所述调色剂担载辊的表面抵接,来防止调色剂泄漏;所述调色剂担载辊在其表面具有规则地配置的多个凸部和包围该凸部的凹部,所述 多个凸部各自的顶面相互构成同一圆筒面的一部分,当将各凸部的所述顶 面的周围中的、在伴随所述调色剂担载辊的旋转的移动方向上位于最前端 的部分定义为该凸部的前端部时,在所述调色剂担载辊旋转一周期间,所 述各凸部各自的所述前端部所描绘的轨迹彼此在与所述调色剂担载辊的 旋转轴平行的轴向上的间隔的最大值,小于所述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 在这样构成的专利技术中,能获得各凸部的前端部的密封部件上的调色剂 搔落作用,位于各前端部的轨迹上的密封部件的表面上附着的调色剂可通 过该作用而被搔落。由于密封部件表面中任意前端部的轨迹均未包含的区域的调色剂不会被搔落,因此希望尽可能消除这样的区域。在本专利技术中, 由于各轨迹的间隔最大之处也小于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因此,对于至 少具有平均粒径以上的粒径的调色剂,能可靠地从密封部件表面搔落。即, 根据本专利技术,能抑制调色剂附着到密封部件上,从而防止由调色剂向密封 部件附着引起的调色剂泄漏或结膜等问题。尤其是,若使所述间隔的最大值为0,则能使密封部件表面的整个区 域与前端部抵接,使调色剂搔落效果最大。另外,还可以是,对于各个所述凸部而言,该凸部的所述前端部、和 与该凸部邻接的凸部中在与所述调色剂担载辊的旋转轴平行的轴向上的 位置之差最小的凸部的所述前端部之间,在所述轴向上的间隔大于0且小 于所述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一个凸部和与其邻接的凸部之间前端部彼此在轴向上的间隔为0,意 味着两凸部在轴向上位于同一位置,在但这样的构成中,两凸部的前端部 会与密封部件表面的同一位置抵接,仅能局部地获得基于前端部的调色剂 搔落效果。对此,若使两凸部的轴向位置不同,则能在密封部件表面的相 互不同的位置获得各个前端部带来的调色剂搔落效果。此时,通过该位置 之差小于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能将具有平均粒径以上的粒径的调色剂 可靠地从密封部件表面搔落。另外,还可以是,对于各个所述凸部而言,在与该凸部邻接且在所述 移动方向上比该凸部更靠前方侧的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色剂担载辊的制造方法,该调色剂担载辊形成圆筒状或圆柱状,其外周面具有用于担载调色剂的凹凸部,所述调色剂担载辊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准备圆筒状或圆柱状的辊原材料的工序; 在所述辊原材料的外周面上形成螺旋线状的第一槽的 工序;和 在所述辊原材料的外周面上形成与所述第一槽交叉的螺旋线状的第二槽的工序,并且, 使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二槽的间距比为非整数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有贺友洋前田将宏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