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斥力传动偶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899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斥力传动偶合器,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该偶合器包括主动转子组件和从动转子组件,所述主动转子组件和从动转子组件同轴设置。所述主动转子组件包括主动转子载体、定位套筒、主动转子磁钢、主动转子弹性体及主动转子磁爪;所述从动转子组件包括从动转子载体、从动转子磁钢、从动转子弹性体及从动转子磁爪,相比于磁爪两侧同时嵌入磁钢而言,采用这种设计方案,一方面,可以减小磁阻力矩,使得该磁斥力传动偶合器单向传动力矩大;另一方面,当该磁斥力传动偶合器在不传递任何负载扭矩时,可以避免主动转子磁爪与从动转子磁爪因磁斥力而沿角向“刚性碰撞”在一起,通过设置弹性体可起到弹性缓冲的作用。弹性体可起到弹性缓冲的作用。弹性体可起到弹性缓冲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斥力传动偶合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传动装置,具体是一种磁斥力传动偶合器。

技术介绍

[0002]永磁偶合器是依靠稀土永磁材料的磁力实现驱动轴和负载轴之间的非接触传动,尤其是同步传动永磁偶合器在机械传动系统中已有较多应用。
[0003]常见的同步传动永磁偶合器主要有筒式结构和盘式结构两类,无论是以上哪种结构,都是依靠永磁吸力实现驱动轴与负载轴之间的传动,且主动转子与从动转子之间的气隙值是恒定的。盘式结构同步传动永磁偶合器因存在较大的轴向力,故生产中很少使用。筒式结构同步传动永磁偶合器的磁钢径向参与磁偶合,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导致内转子的磁钢固定比较困难,且主动转子与从动转子的同轴定位也不方便,会导致“偏心吸附”在一起难以分离。另外,该筒式结构同步传动永磁偶合器的径向气隙不可调节,弹性缓冲能力稍差,单位体积内所传递的扭矩值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斥力传动偶合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磁斥力传动偶合器,包括主动转子组件和从动转子组件,所述主动转子组件和从动转子组件同轴设置。所述主动转子组件包括主动转子载体、定位套筒、主动转子磁钢、主动转子弹性体及主动转子磁爪;所述从动转子组件包括从动转子载体、从动转子磁钢、从动转子弹性体及从动转子磁爪;
[0007]所述主动转子磁爪一侧开口槽内设置的主动转子磁钢与所述从动转子磁爪一侧的开口槽内设置的从动转子磁钢取同名磁极相对设置如N

N或S

S磁极;所述主动转子磁爪另一侧开口槽内设置有所述主动转子弹性体,所述从动转子磁爪另一侧的开口槽内设置有所述从动转子弹性体;所述定位套筒的外圆柱面与所述从动转子磁爪的内圆壁面之间存在径向间隙ΔR。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
[0009]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主动转子载体端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地设置若干个相同的主动转子磁爪,所述主动转子磁爪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开口槽,开口槽的截面呈扇形,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在若干个主动转子磁爪一侧的开口槽内嵌入所述主动转子磁钢,另一侧嵌入所述主动转子弹性体。
[0010]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从动转子载体端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地设置若干个相同的从动转子磁爪,所述从动转子磁爪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开口槽,开口槽的截面呈扇形,且按照一定的顺序在若干个从动转子磁爪一侧的开口槽内嵌入所述从动转子磁钢,另一侧嵌入所述从动转子弹性体。
[0011]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主动转子磁钢和所述从动转子磁钢的截面均呈扇形,两
者分别嵌入所述主动转子磁爪和所述从动转子磁爪的扇形截面的开口槽中,所述主动转子磁钢与所述主动转子磁爪之间、所述从动转子磁钢与所述从动转子磁爪之间均构成“形锁合”。
[0012]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主动转子弹性体和所述从动转子弹性体的截面均呈扇形,且两者分别嵌入所述主动转子磁爪和所述从动转子磁爪一侧的扇形截面的开口槽中,所述主动转子弹性体与所述主动转子弹性体之间、所述从动转子弹性体与所述从动转子磁爪之间也均构成“形锁合”。所述主动转子弹性体和所述从动转子弹性体的扇形角度分别大于所述主动转子磁爪和所述从动转子磁爪的一侧开口槽的扇形角度。
[0013]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主动转子磁爪与从动转子磁爪沿圆周方向均匀交替排列布置。
[0014]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主动转子磁钢与所述从动转子磁钢的尺寸相同、材质相同;所述主动转子弹性体与所述从动转子弹性体的尺寸相同、材质相同。
[0015]在一种可选方案中:工作状态下,所述主动转子载体的右端面与所述从动转子磁爪左端面之间、所述从动转子载体的左端面与所述主动转子磁爪的右端面之间均存在轴向间隙ΔL。
[0016]在一种可选方案中:工作状态下,所述主动转子磁爪的主动转子磁钢与所述从动转子磁爪的从动转子磁钢之间存在角向间隙α;所述主动转子磁爪的主动转子弹性体与所述从动转子磁爪的从动转子弹性体之间存在角向间隙β。
[0017]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主动转子磁钢、所述主动转子弹性体与所述主动转子磁爪之间除了“形锁合”外,还采用胶水粘接。所述从动转子磁钢、所述从动转子弹性体与所述从动转子磁爪之间除了“形锁合”外,还采用胶水粘接。
[0018]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主动转子磁钢与所述从动转子磁钢选用高性能永磁磁钢,优先选用钕铁硼材质;所述主动转子弹性体与所述从动转子弹性体选用弹性材料,优先选用橡胶材质。
[001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1该磁斥力传动偶合器的主动转子磁爪与从动转子磁爪的一侧嵌入磁钢,另一侧嵌入弹性体。相比于磁爪两侧同时嵌入磁钢而言,采用这种设计方案,一方面,可以减小磁阻力矩,使得该磁斥力传动偶合器单向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传动时的扭矩值最大;另一方面,当该磁斥力传动偶合器在不传递任何负载扭矩时,可以避免主动转子磁爪与从动转子磁爪因磁驱动而沿角向“刚性碰撞”在一起,通过设置弹性体可起到弹性缓冲的作用。
[0021]2该磁斥力传动偶合器的若干个相同的主动转子磁爪与从动转子磁爪沿圆周方向均匀交替设置,且磁钢和弹性体均通过“形锁合”和胶水粘接方式安装于主动转子磁爪和从动转子磁爪的左右两侧扇形开口槽内,因此,工作时,磁钢和弹性体的定位准确、固定可靠,磁钢不易脱落。
[0022]3采用磁斥力传动取代常规的磁吸力传动,即圆周方向的磁斥力偶合传动取代了径向的磁吸力偶合传动,显然,磁斥力偶合气隙值的大小会随着负载的大小而变化,这样容易设置较大的主动转子与从动转子之间的角向间隙α值,以此来增大该磁斥力传动偶合器的弹性缓冲能力。当所述磁斥力传动偶合器工作时,随着负载增大,而角向间隙α值则减小,这时磁斥力矩即驱动力矩会呈现非线性显著增大。即在磁钢用量相同时,所述磁斥力传动
偶合器所传递的扭矩值大于已知技术中常规磁吸力传动偶合器的传递扭矩值。
[0023]4该磁斥力传动偶合器,在安装前,因为定位套筒的外圆柱面与从动转子磁爪的内圆壁面两者之间设置有一定的径向间隙ΔR,那么定位套筒的外圆柱面与从动转子磁爪的内圆壁面可进行预定位,即使存在径向不平衡力,该磁斥力传动偶合器的主动转子组件与从动转子组件在安装前的最大径向偏心量也不超过ΔR。待主动转子组件和从动转子组件分别安装于驱动轴与负载轴后,由于偏心量ΔR较小,非常容易找正两轴的中心,减少对中工作量,最终使得该磁斥力传动偶合器的两转子径向间隙ΔR均匀。另外该磁斥力传动偶合器的轴向左右两端面均预留间隙ΔL,角度方向留有角向间隙α和β,这样完全保证了主动转子组件和从动转子组件的非接触传动。
[0024]5该磁斥力传动偶合器结构相对简单,安全可靠,磁路结构合理,且便于设计制造,相比其他磁力偶合器,其能够节省一定的磁钢用量,可用于单向传动的机械传动系统。
附图说明
[0025]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斥力传动偶合器,包括主动转子组件(1)和从动转子组件(2),所述主动转子组件(1)和从动转子组件(2)同轴设置,所述主动转子组件(1)包括主动转子载体(11)、定位套筒(12)、主动转子磁钢(13)、主动转子弹性体(14)及主动转子磁爪(15);所述从动转子组件(2)包括从动转子载体(21)、从动转子磁钢(23)、从动转子弹性体(24)及从动转子磁爪(2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转子磁爪(15)一侧开口槽内设置的主动转子磁钢(13)与所述从动转子磁爪(25)一侧的开口槽内设置的从动转子磁钢(23)取同名磁极相对设置;所述主动转子磁爪(15)另一侧开口槽内设置有所述主动转子弹性体(14),所述从动转子磁爪(25)另一侧的开口槽内设置有所述从动转子弹性体(24);所述定位套筒(12)的外圆柱面与从动转子磁爪(25)的内圆壁面之间存在径向间隙ΔR。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斥力传动偶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转子载体(11)端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地设置若干个相同的主动转子磁爪(15),所述主动转子磁爪(15)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开口槽,开口槽的截面呈扇形,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在若干个主动转子磁爪(15)一侧的开口槽内嵌入所述主动转子磁钢(13),另一侧嵌入所述主动转子弹性体(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斥力传动偶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转子载体(21)端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地设置若干个相同的从动转子磁爪(25),所述从动转子磁爪(25)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开口槽,开口槽的截面呈扇形,且依次在若干个从动转子磁爪(25)一侧的开口槽内嵌入所述从动转子磁钢(23),另一侧嵌入所述从动转子弹性体(2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斥力传动偶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转子磁钢(13)和所述从动转子磁钢(23)的截面均呈扇形,两者分别嵌入所述主动转子磁爪(15)和所述从动转子磁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红刚沈宝国谢中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