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结构以及筒式永磁调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691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8
本申请涉及一种转子结构和筒式永磁调速器,其中,转子结构包括导体转子和永磁转子,导体转子包括第一支撑环以及导体环,永磁转子位于导体转子的内侧,永磁转子包括:第二支撑环,第二支撑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沿周向方向延伸的安装槽,且安装槽的截面为梯形;若干隔离块,间隔分布于安装槽中,以将安装槽中分隔为若干间隔设置的嵌槽;若干永磁体,分别嵌入在若干嵌槽中,永磁体的截面为与安装槽匹配的梯形,且永磁体朝向导体转子一侧的宽度小于导体环的宽度。本方案梯形结构的永磁体,可以保证在永磁转子高速旋转时不会脱离,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且可以在确保磁通利用率的同时降低永磁体的调节位移,结构更为紧凑。结构更为紧凑。结构更为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子结构以及筒式永磁调速器


[0001]本申请涉及永磁调速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子结构以及筒式永磁调速器。

技术介绍

[0002]筒式永磁调速器是一种透过气隙传递转矩的传动设备,现有的筒式永磁调速器主要由感应转子、永磁转子两部分组成。感应转子固定在主动轴上,与电动机端相连;永磁转子则固定在负载轴上,与负载相连。在感应转子和永磁转子之间有间隙。这样马达和负载的连接会由原来的机械连接变为磁性连接。通过调节永磁转子相对于感应转子间的气隙距离或面积,即可改变负载轴上的输出转矩,从而调节负载转速。
[0003]目前的永磁体为长方体结构,其宽度通常大于或者等于感应体的宽度,但由于永磁体边缘效应的存在,永磁体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感应体的宽度会导致永磁体的磁通利用率不高,成本增加。而且调速器停止时,需要驱动永磁转子轴向运动的距离更大才能使永磁体脱离感应体,从而增大了执行机构的调节距离,使执行机构部分占用调速器的空间更大。同时,长方体的永磁体固定难度大,通常需要利用螺栓等紧固件加以固定,结构也更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以解决现有的转子结构中永磁体固定困难、磁通利用率不高以及转子结构轴向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子结构,包括导体转子和永磁转子,所述导体转子包括第一支撑环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环内侧的导体环,所述永磁转子位于所述导体转子的内侧并与所述导体转子之间具有气隙,所述永磁转子包括:
[0007]第二支撑环,所述第二支撑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沿周向方向延伸的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的截面为梯形;
[0008]若干隔离块,间隔分布于所述安装槽中,以将所述安装槽中分隔为若干间隔设置的嵌槽;
[0009]若干永磁体,分别嵌入在若干所述嵌槽中,所述永磁体的截面为与所述安装槽匹配的梯形,且所述永磁体朝向所述导体转子一侧的宽度小于所述导体环的宽度。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环包括底环、第一环形挡板和第二环形挡板,所述第一环形挡板和所述第二环形挡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底环的两侧,以在所述底环的圆周外侧围合形成所述安装槽。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挡板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环形挡板的内侧面均为倾斜面,且两个所述倾斜面之间的距离沿所述第二支撑环径向向外的方向逐渐减小。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挡板一体成型于所述底环上,所述第二环形
挡板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所述底环上。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环形挡板通过螺栓锁紧固定在所述底环上。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块的截面形状为与所述安装槽匹配的梯形。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块通过螺栓锁紧固定在所述第一环形挡板和所述第二环形挡板之间。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体环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导体环沿所述第一支撑环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导体环之间均具有隔离间隙,所述隔离间隙的宽度大于所述永磁体外侧的宽度;
[0017]所述安装槽的数量与所述导体环的数量相同,且沿所述第二支撑环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安装槽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导体环的宽度,每个所述安装槽中均设置有若干所述永磁体以及若干隔离块。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间隙中设置有防护环。
[0019]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筒式永磁调速器,其包括上述提及的任一种转子结构。
[002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将安装槽设置为梯形槽,并将永磁体对应设置为梯形结构,使得永磁体可以稳定的安装在永磁转子上,可以保证永磁体在永磁转子高速旋转时不会脱离,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0021]另外,永磁体梯形结构的设计使其朝向导体环的一端变窄,虽然相对矩形永磁体在总体磁通上略有降低,但是根据磁体的边缘效应仍然能够保障永磁体与导体环之间的磁感应,确保磁通利用率,同时,由于更窄的头部使永磁体脱离导体环的位移会更短,从而使执行机构的调节位移也更短,在相同磁通的前提下整体结构更紧凑,并且,对于具有双排或者多排导体环的转子结构而言,该种结构设计可以使相邻两个导体环之间的轴向隔离空间做得更小也能满足永磁体与导体环的脱离工况,使转子结构的轴向空间更短,结构更为紧凑。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转子结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3]图2为本技术转子结构一实施例中导体转子的剖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转子结构一实施例中永磁转子的三维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转子结构一实施例中永磁转子的剖视图;
[0026]图5为本技术转子结构一实施例中永磁转子上具有安装槽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转子结构一实施例中永磁转子上具有嵌槽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转子结构一实施例中隔离块与第二支撑环的配合示意图。
[0029]说明书附图标记:导体转子10、永磁转子20、第一支撑环101、导体环102、第一连接盘103、第二支撑环201、第一环形挡板2011、第二环形挡板2012、底环2013、永磁体202、隔离块203、第二连接盘204、安装槽205、嵌槽206。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3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32]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33]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纵向”、“横向”、“水平”、“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亦仅为了便于简化叙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4]本申请至少一实施例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转子(10)和永磁转子(20),所述导体转子(10)包括第一支撑环(101)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环(101)内侧的导体环(102),所述永磁转子(20)位于所述导体转子(10)的内侧并与所述导体转子(10)之间具有气隙,所述永磁转子(20)包括:第二支撑环(201),所述第二支撑环(20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沿周向方向延伸的安装槽(205),且所述安装槽(205)的截面为梯形;若干隔离块(203),间隔分布于所述安装槽(205)中,以将所述安装槽(205)中分隔为若干间隔设置的嵌槽(206);若干永磁体(202),分别嵌入在若干所述嵌槽(206)中,所述永磁体(202)的截面为与所述安装槽(205)匹配的梯形,且所述永磁体(202)朝向所述导体转子(10)一侧的宽度小于所述导体环(102)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环(201)包括底环(2013)、第一环形挡板(2011)和第二环形挡板(2012),所述第一环形挡板(2011)和所述第二环形挡板(2012)分别设置于所述底环(2013)的两侧,以在所述底环(2013)的圆周外侧围合形成所述安装槽(2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挡板(2011)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环形挡板(2012)的内侧面均为倾斜面,且两个所述倾斜面之间的距离沿所述第二支撑环(201)径向向外的方向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俊何勇军杨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浦仁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