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晖凡专利>正文

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7223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及方法,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包含一控制模块、一电压调节电路、一电流负载感测电路电性连接至一外部的后端受电装置、一电力供应电路、一前端供电装置;其中,于该后端受电装置连接该电流负载感测电路后,该控制模块可控制该电压调节电路输出一测试电压予该后端受电装置,令测试电压值依设定顺序逐次(如由小渐大)改变,且该电流负载感测电路感测该后端受电装置对应该测试电压的一反应电流,当该反应电流的变化率或功率变化率趋于稳定时,控制模块将趋于稳定的测试电压设定为该后端受电装置的输入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尤其是关于一种可以配接不同后端用电设备的。
技术介绍
电子产品对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已然不可或缺,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式各样的电子 产品充斥市面,虽然,生活因为各种不同功能的电子产品而相对更为便利及多采多姿,但 是,过多的电子产品也使得一般人的生活变的复杂而管理不便! 举例而言,一个商务人事身边所有的随身电子产品可能包含随身听(MP3)、个人 数字助理(PDA)、卫星导航装置(GPS)、笔记型计算机、行动电话...等,而各种不同的电子 产品常因额定的工作电压不同,必须配接专用的前端供电装置或使用专用的变压充电器, 由于前端供电装置本身非常笨重且体积相对庞大,该商务人事为了避免必要时刻因为电力 耗尽而无法使用某一 电子产品的窘境,需要将这些不同电子产品的前端供电装置一起携带 在身边,造成使用上、管理上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目前各式电子产品常因为工作电压不同而必须配接专用且具有特定输 出电压、功率的前端供电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出一种可连接于前端供电装置与电子产品 之间,并自动检测该电子产品的额定工作电压,输出该电子产品所需的电压、电流的供电技 术。 配合前述的技术问题以及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对压供电方法,其为连接于一前端供电装置的一自动对压供电装置所执行,所述的方法步骤包含 执行等待流程,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判断其是否另外连接一后端受电装置,若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并没有连接该后端受电装置,则持续执行等待流程,反之,则进行下一步骤; 执行检测流程,其步骤包含 输出测试电压并读取反应电流,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输出一测试电压予该后端受 电装置,同时持续感测该后端受电装置所反馈的一反应电流; 判断设备是否达到稳定的消耗功率变化量或消耗电流变化量,该自动对压供电装 置判断该反应电流的变化率或该测试电压及该反应电流所对应的消耗功率变化率是否趋 于稳定,其中 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持续对该后端受电装置输出电压相对较大的测试电压,同时测量对应的该反应电流并重新执行判断设备是否达到稳定的消耗功率变化量或消耗电流变化量步骤;以及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进行下一步骤; 执行供电流程,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由该前端供电装置取得输入电压,并将达到5稳定消耗功率变化量或稳定消耗电流变化量的测试电压作为一额定电压持续输出至该后 端受电装置,同持持续判断该后端受电装置是否与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电性分离,若判断 结果为否则继续执行此一步骤,反之,则执行下一步骤;以及 中断电压电流输出,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中断输出至该后端受电装置的电力输 出,并返回该执行等待流程。 其中,该自动对压供电方法进一步包含一执行输入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暨保护 流程,于该判断设备是否达到稳定的消耗功率变化量或消耗电流变化量的判断结果为是, 以及该执行供电流程的判断结果为否之后执行,其步骤包含 判断输入电力是否低于一特定比例的额定输入电力值,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判断 该前端供电装置所输出的电力是否低于该前端供电装置本身一特定比例的额定输出电力, 其中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该中断电压电流输出;以及 若判断结果为否,则继续接受该前端供电装置的输出电力,之后离开该执行输入 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暨保护流程。 其中,该中断电压电流输出步骤之后,进一步包含一延迟一时间步骤,该延迟一时间步骤于执行后返回该执行等待流程。 其中,该测试电压为一 电压由小渐大的方波。 其中,该执行等待流程为 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对一本身内部的电容输出一连续脉冲信号,该电容于该后端 受电装置连接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时与该后端受电装置并联,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感测该 电容的放电速率,判断该后端受电装置是否连接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再提供一种自动对压供电装置,所述的装置包含 —控制模块; —电压调节电路,其与该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并接受该控制模块的控制,调节输出 电压; —电流负载感测电路,其与该电压调节电路及该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且可供连接 一外部的后端受电装置,用以感测该后端受电装置所反馈的电流;以及 —电力供应电路,可供与一前端供电装置连接,且电性连接该控制模块,以将该前 端供电装置的输出电力转输至该控制模块; 其中,该控制模块于该后端受电装置连接于该电流负载感测电路后,控制该电压调节电路输出一由小渐大的测试电压予该后端受电装置,且该控制模块持续透过该电流负载感测电路由该后端受电装置接收与该测试电压对应的一反应电流,并于该反应电流的变化率或该反应电流及该测试电压的功率变化率趋于稳定时,将该趋于稳定的测试电压作为该后端受电装置所需的工作电压。 其中,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进一步包含 —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电路,连接于该前端供电装置与该控制模块之间,其接 收该前端供电装置的输出电压,使该控制模块于该前端供电装置的输出电压的变化率过大 时,中断该电压调节电路输出至该后端受电装置的电力。 其中,该电流负载感测电路包含6 —负载判断电容,于该后端受电装置与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连接时形成并联,其 中,该控制模块控制该电压调节电路输出一连续脉冲信号至该负载判断电容,且该控制模 块根据该负载判断电容的放电速率判断该后端受电装置是否与该自动对压供电装置电性 连接。 其中,该电流负载感测电路包含两分压电路以及连接于两个该分压电路之间的一电阻,其中,该两分压电路的分压节点分别与该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藉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只需要一个输出电力、瓦数足够的前端供电装置,即可以应付各种不同电压的 电子产品。 2.安装简单,无须手动设定电压,可以自动搜寻所连接的该后端受电装置所需的 电压并予以供电。 3.具有前端供电装置保护设计,避免前端供电装置的输出电力不足时,因过度负 载而毁损。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3A、图3B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装置测试脉冲电压(Veq_t)及一反应电压波形 (Veq_r)的波形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测试电压Vtn波形图。 图6为测试电压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测试电压Vtn及反应电流Itn的第一实测结果 数据图。 图7为测试电压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测试电压Vtn及反应电流Itn的第二实测结果 数据图。 图8为测试电压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测试电压Vtn及反应电流Itn的第三实测结果数据图。 附图标号 IO前端供电装置 20自动对压供电装置 21控制模块 23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电路 25电压调节电路 27电流负载感测电路 28突波吸收及反接保护电路 29电力供应电路 30后端受电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考图l,其为本专利技术的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该自动 对压供电装置20串接于一前端供电装置10以及一后端受电装置30之间,该自动对压供电 装置20包含一控制模块21、一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电路23、一电压调节电路25、一电流 负载感测电路27、一突波吸收及反接保护电路28以及一电力供应电路29。该前端供电装 置IO可为一变压器(ad即ter)、一太阳能板、一风力发电等可输出电力的装置。 该控制模块21与该前端供电装置过载判断电路23、该电压调节电路25、该电流负 载感测电路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对压供电方法,其为连接于一前端供电装置的一自动对压供电装置所执行,所述的方法步骤包含:执行等待流程,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判断其是否另外连接一后端受电装置,若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并没有连接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则持续执行等待流程,反之,则进行下一步骤;执行检测流程,其步骤包含:输出测试电压并读取反应电流,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输出一测试电压予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同时持续感测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所反馈的一反应电流;判断设备是否达到稳定的消耗功率变化量或消耗电流变化量,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判断所述的反应电流的变化率或所述的测试电压及所述的反应电流所对应的消耗功率变化率是否趋于稳定,其中: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持续对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输出电压相对较大的测试电压,同时测量对应的所述的反应电流并重新执行判断设备是否达到稳定的消耗功率变化量或消耗电流变化量步骤;以及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进行下一步骤;执行供电流程,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由所述的前端供电装置取得输入电压,并将达到稳定消耗功率变化量或稳定消耗电流变化量的测试电压作为一额定电压持续输出至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同时持续判断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是否与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电性分离,若判断结果为否则继续执行此步骤,反之,则执行下一步骤;以及中断电压电流输出,所述的自动对压供电装置中断输出至所述的后端受电装置的电力输出,并返回所述的执行等待流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晖凡陈福昌
申请(专利权)人:林晖凡陈福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