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絮凝器内部极板冲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7174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絮凝器内部极板冲洗装置,属于电子絮凝器技术领域。该电子絮凝器内部极板冲洗装置,通过设置有清理机构,当液体沿着流淌至极板表面完成对极板的冲洗后,液体则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至导流板上,且由于导流板的两侧为斜面使得液体会沿着斜面滴落至驱动板上,由于剩余三个传动轮的下方均通过滑套、滑杆以及限位卡套连接有卡接有连接杆,使得该冲洗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只需通过冲洗极板液体的重力即可实现对过滤板的清理,避免过滤板表面因残留大量的杂质而导致过滤板出现堵塞的情况,使得该冲洗装置无需频繁的对其内部的杂质进行清理,减低了该冲洗装置对人力的需求同时,保障了该冲洗装置对液体的过滤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絮凝器内部极板冲洗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絮凝器
,特别是一种电子絮凝器内部极板冲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火力发电厂常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直接外排会造成新的污染,因此必须对废水处理,以达到环保要求的排放标准。脱硫废水处理主要工艺流程为经废水旋流器后稀浆液进入废水预沉箱,经沉淀后清液流入中和箱用氢氧化钠(NaOH)碱化处理后,通过电子絮凝器絮凝,去除某些重金属及悬浮物。在离心沉淀箱中将固形物从废水中分离,清液流入中间水箱;在中间水箱加入NaClO氧化剂去除水中的COD,加盐酸最终调节水的pH值;废水通过加压泵加压后进入多介质过滤器,过滤处理后回用。
[0003]目前电子絮凝器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内部极板之间堵塞淤泥、锈渣退出运行,电子絮凝器冲洗水管设置在进口侧端盖上,管径小,但电子絮凝器筒壁直径大,冲洗效果差。排污管设置在出口侧底部,管径小,内部污泥无法全部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牙刷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电子絮凝器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内部极板之间堵塞淤泥、锈渣退出运行,电子絮凝器冲洗水管设置在进口侧端盖上,管径小,但电子絮凝器筒壁直径大,冲洗效果差。排污管设置在出口侧底部,管径小,内部污泥无法全部排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絮凝器内部极板冲洗装置,包括,
[0008]冲洗机构,包括絮凝器外壳以及絮凝器外壳内部的冲洗组件和极板。以及,
[0009]动力机构,包括壳体组件、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其中,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齿轮和其下方设置的传动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絮凝器外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冲洗组件,所述絮凝器外壳内设置有若干个极板,所述絮凝器外壳下方固定连接有两个隔板,所述絮凝器外壳的两侧均设置有过滤窗。
[0011]所述絮凝器外壳通过两个隔板与动力机构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冲洗组件包括冲洗器接头,所述冲洗器接头的一端与第一导管对应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导管的另一端与分别与若干个第二导管的底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导管外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四通接头,所述四通接头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冲
洗喷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管通过四通接头与冲洗喷头相连通。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壳体组件内卡接有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固定连接在壳体组件内。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两侧均为斜面,所述导流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
[0015]所述导流板通过安装槽分别与第一驱动组件相互卡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固定连接在导流板内。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两个第一轴承,两个第一轴承内套接有同一个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所述第一转轴外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驱动板,所述驱动板有斜板和竖板组成,所述第一转轴外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
[0017]所述第一转轴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驱动组件传动连接,且两个第一轴承分别卡接在导流板内部安装槽的两侧。
[0018]所述第一转轴外固定连接有烘干组件,所述烘干组件的位置与过滤窗的位置相对应。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一侧与四个定位板对应的一侧固定连接,且四个定位板的另一侧分别与四个第二轴承固定连接,四个第二轴承内均套接有第二转轴,其中一个第二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四个第二转轴的底端通过传动器传动连接。
[0020]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均为锥齿轮,所述加固板固定连接在导流板内部开设的安装槽内。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传动器包括四个传动轮,四个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其中三个传动轮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滑套,三个滑套内均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套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套内壁的上方和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底端与限位卡套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卡套下开设有限位卡槽。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卡套通过限位卡槽与清理机构卡接,且四个传动轮分别与四个第二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
[0023]所述清理机构包括三个过滤外壳,且三个过滤外壳的上方均开设有处理槽,所述处理槽内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安装卡块,所述安装卡块上卡接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上卡接有若干个刮板,且若干个刮板均与连接组件的底端固定连接。
[0024]所述连接组件卡接在限位卡槽内所述过滤外壳滑动连接在导流板内,三个处理槽的位置与三个第二转轴的位置相对应。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下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卡槽。
[0026]所述过滤板通过安装卡槽与安装卡块相互卡接,所述过滤板的形状与处理槽的形状相适配,所述过滤板与刮板的下方相互卡接。
[0027]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与限位卡块的底端固定连接。
[0028]所述限位卡块卡接在限位卡槽内,所述连接杆与若干个刮板固定连接。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电子絮凝器内部极板冲洗装置,通过设置有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和清理机构,当液体沿着流淌至极板表面完成对极板
的冲洗后,液体则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至导流板上,且由于导流板的两侧为斜面使得液体会沿着斜面滴落至驱动板上,使得驱动板在液体冲力的作用下逐渐转动,此时驱动板则会通过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的方式带动第二齿轮旋转,且由于第二齿轮在旋转的过程中会通过其中一个第二转轴带动其中一个传动轮旋转,此时剩余三个传动轮则会在传动带的带动下同步旋转,且由于剩余三个传动轮的下方均通过滑套、滑杆以及限位卡套连接有卡接有连接杆,使得滑套以及滑杆旋转时连接杆则会随之同步旋转,使得连接杆表面的刮板对过滤板表面堵塞的杂质进行刮除,使得该冲洗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只需通过冲洗极板液体的重力即可实现对过滤板的清理,避免过滤板表面因残留大量的杂质而导致过滤板出现堵塞的情况,使得该冲洗装置无需频繁的对其内部的杂质进行清理,减低了该冲洗装置对人力的需求同时,保障了该冲洗装置对液体的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絮凝器内部极板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冲洗机构(100),包括絮凝器外壳(101)以及絮凝器外壳(101)内部的冲洗组件(102)和极板(103);以及,动力机构(200),包括壳体组件(201)、第一驱动组件(202)以及第二驱动组件(203),其中,第二驱动组件(203)还包括第二齿轮(203e)和其下方设置的传动器(203f)。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絮凝器内部极板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器外壳(1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冲洗组件(102),所述絮凝器外壳(101)内设置有若干个极板(103),所述絮凝器外壳(101)下方固定连接有两个隔板(104),所述絮凝器外壳(101)的两侧均设置有过滤窗(105);所述絮凝器外壳(101)通过两个隔板(104)与动力机构(200)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絮凝器内部极板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组件(102)包括冲洗器接头(102a),所述冲洗器接头(102a)的一端与第一导管(102b)对应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导管(102b)的另一端与分别与若干个第二导管(102c)的底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导管(102c)外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四通接头(102d),所述四通接头(102d)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冲洗喷头(102e)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管(102c)通过四通接头(102d)与冲洗喷头(102e)相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絮凝器内部极板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201)固定连接在防护组件(400)上,所述防护组件(400)内卡接有第一驱动组件(202);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02)与第二驱动组件(203)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03)固定连接在壳体组件(201)内。5.如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电子絮凝器内部极板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201)包括导流板(201a),所述导流板(201a)的两侧均为斜面,所述导流板(201a)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201b);所述导流板(201a)通过安装槽(201b)分别与第一驱动组件(202)相互卡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03)固定连接在防护组件(400)内。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絮凝器内部极板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03)包括两个第一轴承(202a),两个第一轴承(202a)内套接有同一个第一转轴(202b),所述第一转轴(202b)外,所述第一转轴(202b)外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驱动板(202d),所述驱动板(202d)有斜板和竖板组成,所述第一转轴(202b)外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02c);所述第一转轴(202b)通过第一齿轮(202c)与第二驱动组件(203)传动连接,且两个第一轴承(202a)分别卡接防护组件(400)内壁的两侧;所述第一转轴(202b)外固定连接有烘干组件(500),所述烘干组件(500)的位置与过滤窗(105)的位置相对应。7.如权利要求1、2、4或6所述的电子絮凝器内部极板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03)包括加固板(203a),所述加固板(203a)的一侧与四个定位板(203b)对应的一侧固定连接,且四个定位板(203b)的另一侧分别与四个第二轴承(203c)固定连接,四个第二轴承(203c)内均套接有第二转轴(203d),其中一个第二转轴(203d)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203e),四个第二转轴(203d)的底端通过传动器(203f)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203e)与第一齿轮(202c)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203e)和第一齿轮
(202c)均为锥齿轮,所述加固板(203a)固定连接在防护组件(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宝贵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洛阳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