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絮凝溶气气浮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446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絮凝溶气气浮设备,包括:设备池体,设备池体的内部设置有布水区、反应区、接触区和分离区,布水区与反应区连通,反应区与接触区连通,接触区与分离区连通,设备池体上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与所述布水区连通,在分离区设置有污泥槽;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反应区,电极组件用于与电源连接;刮渣系统,设置于所述设备池体上且与所述分离区对应的位置,刮渣系统用于将位于分离区上方的污泥刮送至所述污泥槽中;溶气系统,与接触区连通,溶气系统用于向所述接触区输送微气泡的溶气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电化学和气浮机一体化,减少了设备的生产成本和安装成本。减少了设备的生产成本和安装成本。减少了设备的生产成本和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絮凝溶气气浮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解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电絮凝溶气气浮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解气浮法是将正负相间的多组电极安插在废水中,当通过直流电时,会产生电解、颗粒的极化、电泳、氧化还原以及电解产物间和 废水间的相互作用。当采用可 溶电极(一般为铝铁)作为阳 极进行电解时,阳极的金属将 溶解出铝和铁的阳离子,并与 水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 吸附性很强的铝、铁氢氧化物, 其能够吸附、凝聚水中的杂质颗粒,从而形成絮粒。这种絮粒与阴极上产生的微气泡(氢气)黏附,得以实现气浮分离。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电解设备在絮粒气浮之后其污泥或是浮渣去除不便,有时甚至需要人工手动操作进行去除,其不利于实现自动化工作,人工成本较高,而且现有技术中的电解气浮设备的电解气浮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絮凝溶气气浮设备,其可以提升净化效果。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絮凝溶气气浮设备,包括:
[0006]设备池体,所述设备池体的内部设置有布水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絮凝溶气气浮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池体,所述设备池体的内部设置有布水区、反应区、接触区和分离区,所述布水区与所述反应区连通,所述反应区与所述接触区连通,所述接触区与所述分离区连通,所述设备池体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布水区连通,在所述分离区设置有污泥槽;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反应区,所述电极组件用于与电源连接;刮渣系统,设置于所述设备池体上且与所述分离区对应的位置,所述刮渣系统用于将位于分离区上方的污泥刮送至所述污泥槽中;溶气系统,与所述接触区连通,所述溶气系统用于向所述接触区输送微气泡的溶气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絮凝溶气气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池体的内部还设置有清水区,所述清水区与所述分离区连通,所述设备池体上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清水区连通,所述溶气系统与所述清水区连通,所述溶气系统用于将清水区的清水形成微气泡的溶气水并输入至接触区,所述接触区还设置有加药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絮凝溶气气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系统包括溶气进管、溶气罐和溶气出管,所述溶气进管的两端分别与清水区和溶气罐连通,所述溶气出管的一端与所述溶气罐连通,所述溶气出管的另一端设置有释放器,所述释放器伸入至所述接触区,所述溶气进管上设置有溶气水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絮凝溶气气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的下方设置有曝气系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絮凝溶气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涛郑成群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傲埔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