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絮凝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0085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絮凝机组,包括:反应部,具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电极板组件,所述电极板组件与外部电源相连通,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出水口;及进水体,设置在外壳体内且位于外壳体的底部,所述进水体用以将污水输送至外壳体内;沉淀部,具有: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内设置有斜板组,所述主壳体上设置有排水口;接水壳体,相连通的设置在主壳体一侧,所述接水壳体与外壳体的出水口相连通;排泥壳体,相连通的设置在主壳体的一侧且与接水壳体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反应部采用絮凝反应空间与排水空间分隔的形式,保证絮凝效果,提高排水效率,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絮凝机组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电絮凝机组。

技术介绍

[0002]电絮凝作为废水处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很早就得到应用,其主要通过电解反应器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利用可溶解性的阳极,产生大量的阳离子(Fe、Al等)利用生产的金属氧化物对废水进行凝聚沉淀,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着气浮,在阴极有氢离子被还原,故称为电凝聚上浮法,电解生成的铁离子或铝离子能与氢氧根结合起到凝聚作用,同时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逸出的氢气形成极小的气泡,将废水中的凝聚物带浮上电解槽的液体表面。
[0003]在电解槽中完成絮凝反应的水体需要通过后续的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对于小型的电絮凝机组,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是为了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高效率的电絮凝机组。
[0005]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絮凝机组,包括:
[0006]反应部,具有:
[0007]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电极板组件,所述电极板组件与外部电源相连通,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出水口;及
[0008]进水体,设置在外壳体内且位于外壳体的底部,所述进水体用以将污水输送至外壳体内;
[0009]沉淀部,具有:
[0010]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内设置有斜板组,所述主壳体上设置有排水口;
[0011]接水壳体,相连通的设置在主壳体一侧,所述接水壳体与外壳体的出水口相连通;
[0012]排泥壳体,相连通的设置在主壳体的一侧且与接水壳体相对设置。
[0013]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体包括:
[0014]主壳,所述主壳内具有容纳空间且所述主壳的顶部具有开口;
[0015]副壳,两个所述副壳设置在主壳顶部的相对两侧,所述副壳内具有储水空间,所述副壳一侧连通设置有出水口。
[0016]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水壳体一侧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两个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的位置相对应。
[0017]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水壳体内设置有隔水板与引水管,所述隔水板位于进水口的下方,所述引水管一端穿入隔水板,所述引水管另一端向下延伸并穿入主壳体。
[0018]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斜板组包括安装框体与设置在安装框体之间的多个斜板体,所述斜板体位于引水管出口的上方位置。
[0019]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泥壳体底部设置有一排泥管体,所述排泥管体延伸至
主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斜板组的下方位置。
[0020]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水板将接水壳体的内部空间进行分割,且所述隔水板与接水壳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0021]本技术的反应部采用絮凝反应空间与排水空间分隔的形式,保证絮凝效果,同时采用双排水结构,提高排水效率;沉淀部与反应部相配合,配合水量的进入,进行有效的沉淀处理,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22]本文所描述的附图仅用于所选择实施例的阐述目的,而不代表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且不应认为是本技术的范围的限制。
[0023]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絮凝机组的整体结构;
[0024]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中反应部的侧视结构;
[0025]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中的沉淀部的整体结构;
[0026]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图3中沉淀部的内剖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本文使用的术语旨在解释实施例,并且不旨在限制和/或限定本技术。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正面”、“背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所示,本电絮凝机组,主要由反应部10与沉淀部20构成,其中反应部10对污水进行电絮凝处理,处理完的水体进入沉淀部20进行沉淀分离,排出净水。
[0031]如图1与图2所示,其中的反应部10主要是由外壳体与进水体120构成的,外壳体由主壳130与副壳140构成,主壳130内具有容纳空间且所述主壳130的顶部具有开口,主壳130内配置电极板组件,电极板组件与外部电源相连通,由此对内部的污水进行电絮凝处理,两个所述副壳140则设置在主壳130顶部的相对两侧,且在副壳140内具有储水空间,且每个副壳140的一侧均连通设置有一个出水口111,两个出水口111位于同一个侧面,且高度与规格均一致。
[0032]其中的进水体120穿入主壳130且位于主壳130的底部位置,所述进水体120用以将污水输送至主壳130内,进水体120采用水管结构即可。
[0033]如图1、图3与图4所示,其中的沉淀部20是由主壳体210、接水壳体220与排泥壳体240构成的,接水壳体220与排泥壳体240分别对称的设置在主壳体210的相对两侧位置,且
内部均是相连通的。
[0034]主壳体210的下半段采用的是适配反应部10的方盒体结构,上半段采用的是等腰梯形状的结构,同时在主壳体210的上半段位置上设置有一个排水口211,通过排水口将该位置内的净水排出。
[0035]当然,在主壳体210内还设置有斜板组230,斜板组230包括两个安装框体231与设置在两个安装框体231之间的多个斜板体232,两个安装框体231与主壳体210的下半段的内壁进行连接,采用口字型结构即可,作为支撑将斜板体232进行连接固定,同时斜板体232位于引水管223出口的上方位置,形成斜板沉淀结构,。
[0036]接水壳体220一侧的顶部设置有两个进水口221,所述进水口221与出水口111的位置以及规格相对应,通过相应的管道接入即可将进水口221与出水口111进行连通。
[0037]同时,在接水壳体220内还设置有一个隔水板222与一个引水管223,所述隔水板222位于进水口221的下方,隔水板222水平的设置在接水壳体220内,并将接水壳体220的内部空间进行上下分隔,且所述隔水板222与接水壳体220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如采用螺栓等结构进行连接即可,方便进行拆装,当然,引水管223也是可拆卸的结构,为领域内的常规方案,在此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0038]其中的引水管223一端穿入隔水板222,引水管223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絮凝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部,具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电极板组件,所述电极板组件与外部电源相连通,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出水口;及进水体,设置在外壳体内且位于外壳体的底部,所述进水体用以将污水输送至外壳体内;沉淀部,具有: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内设置有斜板组,所述主壳体上设置有排水口;接水壳体,相连通的设置在主壳体一侧,所述接水壳体与外壳体的出水口相连通;排泥壳体,相连通的设置在主壳体的一侧且与接水壳体相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絮凝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主壳,所述主壳内具有容纳空间且所述主壳的顶部具有开口;副壳,两个所述副壳设置在主壳顶部的相对两侧,所述副壳内具有储水空间,所述副壳一侧连通设置有出水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絮凝机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宗海沈焱斌金坡沈云林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聚合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