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预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625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罐预加热装置,其能够均匀加热用于运输熔融金属的空的罐的内部区域。罐预加热装置包括罐盖,在罐盖上安装有两个交替地燃烧的再生燃烧装置,每个燃烧装置具有连接其上的燃烧装置喷嘴;罐盖设置在运输熔融金属的罐的开口端上,目的在于通过朝向罐内部的燃烧火焰“f”预加热罐空的内部区域,其中燃烧装置喷嘴安装在罐盖上沿直径参考线离中心等距离的位置处,燃烧装置喷嘴通过引导火焰进入罐朝向从罐盖的中心向下垂直地延伸的轴向中心线“X”而运行,作为均匀地加热罐的内部区域的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罐预加热装置,其产生并且施加热能以预加热空罐的内部空间。
技术介绍
再生燃烧装置通常用来预加热用于运输熔融金属类型的罐的内部区域。再生燃烧装置装备有主喷嘴和热再生装置,助燃空气和可燃气体通过热再生装置。由燃烧废气产生的热能被储存在热再生装置,所述热再生装置成为用于预加热助燃空气的热能源。这种类型的再生燃烧装置在参考文献1和2中进行了描述。参考文献1描述了单机类型的再生燃烧装置,其合并多个热再生装置。燃烧废气和助燃空气以特定地定时交替的次序流过各个热再生装置。热再生装置储存由燃烧废气产生的热能并且用它加热助燃空气。问题在于,这种类型的单机再生燃烧装置的产生热的性能存在限制。因而,很难将这种类型的再生燃烧装置有效地应用于加热用在钢铁制造工艺中的大尺寸的罐内的区域。这个缺点导致交互燃烧双再生燃烧装置的研发。参考文献2描述了具有两个交替地燃烧的安装到盖部分的再生燃烧装置的设备,当容器(例如罐等)内部区域要进行加热的时候,盖部分被放置在容器的开口端。两个燃烧装置装备有喷嘴,这些喷嘴交替地以特定地定时间隔引导火焰进入容器内。这种双型再生燃烧装置的喷嘴安装在与罐盖的中心沿直径相对的的位置处,并且喷嘴的开口端笔直地指向下。结果,喷嘴在偏离盖部分的中心的位置处直接地引导火焰向下进入到容器。日本未审专利出版物No. 2001-27412日本专利No. 368025
技术实现思路
当执行预加热罐内部区域的任务的时候,这种常规的双型再生燃烧装置的交替燃烧导致罐内的、在向下喷射的来自燃烧的燃烧装置的火焰下面的区域被加热到比未燃烧的燃烧装置下面的区域具有更高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双型再生燃烧装置一次仅允许一个燃烧装置运行,因而导致燃烧的燃烧装置仅在特定的间隔内运行。这样,在喷嘴下面的区域的温度产生波动,因而引起容器内的温度的波动,并因此难以加热容器的内部区域到相同的温度。当这种类型的再生燃烧装置用于预加热用于运输熔融金属的罐的时候,就产生了问题,那就是必须找到一种方法以解决罐内的温度差异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罐预加热装置,其能够均匀地加热空的罐的内部区域。罐预加热装置专利技术包括罐盖,在罐盖上安装有两个交替地燃烧的再生燃烧装置,每个燃烧装置具有连接其上的燃烧装置喷嘴;罐盖放置在运输熔融金属的罐的开口端之上,目的在于通过朝向罐内部的燃烧装置火焰来预加热罐的空的内部区域,其中,燃烧装置喷嘴安装在罐盖上沿直径参考线与中心等距离的位置处,燃烧装置喷嘴通过引导火焰到罐内且朝向从罐盖中心垂直地向下延伸的轴向参考线而运行,作为均匀地加热罐内部区域的装置。罐预加热装置专利技术,其特征还在于,两个再生燃烧装置以相对于罐盖的中心位置对称地配置的方式安装到罐盖。罐预加热装置专利技术,其特征还在于,两个再生燃烧装置沿纵向轴线相互相对地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将空的罐预加热到升高的并且高度均匀的温度。附图说明4图1是罐预加热装置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垂直横截面。图2是图1中示出的罐预加热装置的平面视图。图3是沿图2中A-A线所得的横截面。图4是图2中的装置的侧视图,示出了通过起重机钢丝悬挂的罐盖。图5是罐预加热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图。图6是罐预加热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垂直横截面。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描述罐预加热装置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例。图1到4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其形式为装备有罐盖4的罐预加热装置1,罐盖设置在运输熔融金属的罐2的开口端之上,罐盖4装备有交替地燃烧的右侧和左侧再生燃烧装置5和6 (以下称为"燃烧装置5和6")。分别安装到燃烧装置5和6的喷嘴5a和6a沿直径方向相对地设置并且离罐盖4的中心位置Cl等距离地设置,并且为了均匀地预加热罐2的内部空间,朝向从罐盖4的中心位置Cl向下垂直地延伸的罐轴向中心线"X"喷射火焰"f"。燃烧装置5和6设置成以对称的方式在直径方向上与罐盖4的中心位置C1相对地配置。用于从一个步骤到下一个步骤运输高温熔融金属的罐2形成为圆形(在平面视图中)并且在上部具有开口端3,通过开口灌入熔融金属到罐2内。关于尺寸,罐2—般多数直径为3米并且深3.5米,虽然也有更大和更小的罐。具有与罐开口端3几乎相同直径的扁圆形结构的罐盖4可以可分离地安装在罐的开口端3之上,作为关闭罐2的内部空间的装置。以均匀间隔围绕罐盖4的上表面安装的眼孔7用作起重机钢丝"W"的连接位置。当连接到眼孔7和起重机,起重机钢丝"W"允许罐盖4降下到罐2的顶部上或从罐2的顶部升起以打开或关闭。本实施例描述了总数为4个眼孔7,但是当用起重机钢丝"W"悬挂时可以应用任何数量的眼孔7以保持罐盖4处于平衡状态。交替地燃烧的右侧和左侧燃烧装置5和6安装在罐盖4的顶部,并且用于在熔融金属灌入之前加热罐2的内部区域。燃烧装置5和燃烧装置6的结构本质上是类似的,燃烧装置5设置有 喷嘴5a、流动通道5b和热再生装置5c;并且燃烧装置6设置有喷嘴6a、 流动通道6b和热再生装置6c。引导火焰的喷嘴5a和6a分别安装到燃烧 装置5和燃烧装置6的前部,流动通道5b和6b分别从喷嘴5a和6a沿后 方向延伸。热再生装置5c和6c分别从燃烧装置5和6的后面部分延续, 因而实现助燃空气和废气分别通过流动通道5b和6b流过热再生装置5c 和6c。虽然图中没有显示,助燃空气供给管道和废气排出管道从再生装置5c 和6c各自的后部延续。为了能让助燃空气和燃烧废气通过热再生装置5c 和6c,热再生装置可以形成为热能储存陶瓷材料的蜂巢结构、多个陶瓷球 状物集合装置、多个陶瓷管的集合装置、或其他适于实现热储存的物质和 /或部件的集合装置或结构。液体或气体燃料供给管8安装在喷嘴5a和6a的顶部,以用于供给液 体或气体燃料到其中。引燃燃烧装置(pilotburner)(未示出)安装在燃烧 装置喷嘴5a和燃烧装置喷嘴6a内,通过引燃燃料(pilot fuel)供给管(未 示出)供以燃料并且通过引燃空气(pilot air)供给管(未示出)供以空气, 使得引燃火焰可以连续地在燃烧装置喷嘴5a和6a内燃烧。引燃燃烧装置 的引燃火焰用于点燃从喷嘴5a和6a排向罐2的内部区域的工作火焰"f", 火焰"f"由燃料供给管8和助燃空气供给管道供给的燃料和助燃空气产生。 引燃燃烧装置并不需要安装在喷嘴5a和6a内,但是可以设置在其附近。燃烧装置5和6以交替的次序产生火焰"f"。也就是说,当燃烧装置 5处于未燃烧装态,喷嘴5a吸取由处于燃烧状态的燃烧装置6产生的高温 废气。这种高温废气通过流动通道5b引导以给热再生装置5c提供热,然 后通过废气管道排出。然后,燃烧装置5改变至燃烧状态,己经通过空气 供给管道并且通过热再生装置5c加热到高温的助燃空气与由燃料供给管8 供给的燃料结合,并且由位于引燃燃烧装置(未示出)处的引燃火焰点燃, 以产生火焰"f",火焰"f"被引导进入罐2的内部区域。燃烧装置5和6在罐盖4上关于(在图2中的视图)水平地通过罐盖 4中心的直径参考线B确定方向。考虑到罐盖4的上部处于参考线B之上,6并且下部处于参考线B下面,燃烧装置5和6分别设置在罐盖4的下部和 上部、离中心位置C1等距离的左侧和右侧处。而且,燃烧装置5和6处 于与参考线B成大致直角并且沿它们的纵向轴线偏离平行的关系。更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罐预加热装置,其包括: 罐盖,在所述罐盖上安装有两个交替地燃烧的再生燃烧装置,每个所述再生燃烧装置具有连接至其上的燃烧装置喷嘴;所述罐盖设置在运输熔融金属的罐的开口端之上,目的在于通过朝向所述罐内部的燃烧火焰预加热所述罐的空的内部 区域,其中 所述燃烧喷嘴安装在所述罐盖上沿直径参考线离中心等距离的位置处,所述燃烧装置喷嘴通过引导火焰进入所述罐朝向从所述罐盖的中心向下垂直地延伸的轴向中心线“X”而运行,作为均匀地加热所述罐的内部区域的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本祐作
申请(专利权)人:中外炉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