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镗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5797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组合镗头是由镗头体、刀夹孔1、刀夹孔2、精镗机构、圆滑块、铰刀装卸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刀夹孔1、刀夹孔2设置在镗头体头部的左侧和上侧,精镗机构设置在镗头体头部的下侧,圆滑块置于镗头体的内腔中,且可在内腔中沿镗头体轴向滑动,铰刀装卸机构设置在镗头体右侧的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粗镗座圈锥面、倒角、精镗座圈锥面、导管孔加工四道加工工序,在不改变工件的装夹、不须人工参与的情况下,完全实现自动化完成,将复杂的加工工序简单化、程序化、自动化;克服了由于多次装卸工件造成的同轴度差的缺点。经试验: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使:铰套定位孔与镗刀回转中心跳动低于0.005mm,精镗刀的滑套孔与定位面的同轴度和垂直度均低于0.005mm,极大地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加工汽车汽缸 盖的组合镗头。二
技术介绍
气缸盖是发动机零件中结构较为复杂的关键部件,加工工艺复 杂,而且加工精度要求高,其中,进、排气门座圈锥面与导管孔的加 工又是气缸盖中最为关键的工序, 一般对气门座圈与导管孔同轴度(同心度)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汽油机为0. 015mm-0. 025mm,柴油 机为0.01mm-0.015mm。气门阀座和导管孔的底孔精度是直接影响气 门阀座和导管孔终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因为底孔的同轴度误差(一 般应低于0. 02-0. 05mm)会造成气门阀座和导管孔精加工余量的分配 不均,从而影响到终加工精度。许多厂家采用专用复合刀具,并分钻 扩、半精镗和精镗三道工序进行加工。在精镗时,为增强细长镗杆的 刚性,大多数采用硬质合金镗杆,但也有采用背导向支承的方式。采 用背导向支承方式时,为确保支承效果,背导向的支承导套与镗杆中 心应保持足够高的同轴度,从而导致结构比较复杂。三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镗头,该镗 头可以在一次装夹中顺序完成粗镗座圈锥面、倒角、精镗座圈锥面、导管孔加工四道加工工序,既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又降低设备成本。 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镗头是由镗头体、刀夹孔1、 刀夹孔2、精镗机构、圆滑块、铰刀装卸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刀 夹孔l、刀夹孔2设置在镗头体头部的左侧和上侧,精镗机构设置在 镗头体头部的下侧,圆滑块置于镗头体的内腔中,且可在内腔中沿镗 头体轴向滑动,铰刀装卸机构设置在镗头体右侧的体内。所述的镗头体头部为呈圆锥状的锥体部,镗头体主体部为呈圆柱 状柱体部,柱体部内沿轴线方向有一与柱体部同轴的圆柱形内腔,锥 体部沿轴线方向有一同轴的圆柱形通孔与圆柱形内腔通连,在通孔内 镶嵌一个导套,导套前部伸出锥体部前部,在通孔与圆柱形内腔结合 部处镶嵌一个导向套。在镗头体锥体部的下侧,有一底面设有油槽、截面呈倒T型结构的斜滑道,在倒T型结构的斜滑道逆时针85度方向上,沿与镗头体轴线相平行的轴线,有一台阶孔,铰刀装卸机构安 装在台阶孔内。所述的镗头体柱体部内腔中的圆滑块为圆筒形结构,在圆滑块右 侧,与锥体部右侧的台阶孔同轴有一盲孔,盲孔与圆滑块的圆筒内腔 相通,圆滑块内腔的后部有一环型凹槽,圆滑块一侧有一键槽,槽内 镶嵌一键与柱体部圆柱形内腔的凹槽适配,使圆滑块只能相对于柱体 部沿轴向滑动。所述的精镗机构是由滑动刀架、联动滑杆组成,滑动刀架上部设有刀具安装座孔,滑动刀架安装在锥体部上的倒T形结构的斜滑道 内,且可沿斜滑道进行滑动,联动滑杆一端安装固定在滑动刀架的凹槽内,另一端插入镗头体和圆滑块的通孔内,镗头体和圆滑块的通孔 是在圆滑块处于前部极限位置时,在斜滑道中部偏下处沿与斜滑道垂 直的方向所钻的孔,圆滑块上的孔的孔径与联动滑杆的直径相同,镗头体上的孔的孔径为圆滑块上的孔的孔径加2倍滑动行程之和,通过 联动滑杆的联动作用,将圆滑块的移动转换为滑动刀架的往复运动, 从而使刀具对设定的加工面进行精加工。所述的铰刀装卸机构是由弹簧、齿轮杆、定位套组成,弹簧套在 齿轮杆上装在定位套内,定位套安装在镗头体的台阶孔内并用螺钉固 定。在自然状态下,齿轮杆与机床内轴推杆上的齿轮不啮合。当需要 装卸铰刀时,用内六角扳手插入齿轮杆前端孔内,用力向前推动齿轮 杆,使其与机床内轴推杆上的齿轮相啮合,再旋转齿轮杆带动机床内 轴推杆上的齿轮旋转,以此来松开或夹紧铰刀。当完成装卸铰刀后, 弹簧回到自然状态下,齿轮脱离机床内轴推杆上的齿轮,回到安全位 置。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是把组合镗头安装在机床的驱动轴上,机床 为三轴驱动,内轴连接铰刀,圆滑块与中间轴配合连接安装,镗头体 与外轴配合连接安装,粗镗镗刀通过紧固螺钉安装在刀夹孔1处,倒 角镗刀通过紧固螺钉安装在刀夹孔2处,精镗刀通过紧固螺钉安装在 精镗机构的滑动刀架上。开始加工时,使用组合镗头的粗镗镗刀和倒 角镗刀先对座圈锥面和倒角进行粗加工,然后用精镗刀对座圈锥面进 行精加工,加工完毕后,刀具后退,接着铰刀转速提高,并以恒定的 给进速度推动铰刀对导管孔进行加工。当导管孔加工完毕后,专用刀具恢复原转速,铰刀自动退回到起始位置。整个加工工序过程,完全 可以由电脑控制数控机床自动完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粗镗座圈锥面、倒角、精镗座圈锥面、 导管孔加工四道加工工序,在不改变工件的装夹、不须人工参与的情 况下,完全实现自动化完成,将复杂的加工工序简单化、程序化、自动化;克服了由于多次装卸工件造成的同轴度(同心度)差的缺点。 经试验采用本专利技术可以使铰套定位孔与镗刀同轴度低于0. 005mm, 精镗刀的滑套孔与定位面的同轴度和垂直度均低于0. 005mm,极大地 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而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 操作方便。 四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3是图1旋转90。后的剖视图4是机体主视图; 图5是机体右视图; 图6是圆滑块主视图; 图7是圆滑块左视图; 图8是圆滑块顶视图; 图9是图8中A向局部图; 图10是圆滑块右视图 图ll是滑动刀架主视图;图12是图11旋转90°后的视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安装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 一种组合镗头,镗头体2头部为呈圆锥状的锥体部203、主体部 为呈圆柱状柱体部201,柱体部201内沿轴线方向有一与镗头体2同 轴的圆柱形内腔202,内腔202前部为圆台状,锥体部203沿轴线方 向有一同轴的圆柱形通孔204与圆柱形内腔202通连,在通孔204内 镶嵌一个导套4,导套4前部伸出锥体部203前部,在与圆柱形内腔 202结合部镶嵌一个导向套3,以便于内轴11安装的铰刀12顺利穿 过通孔204;在镗头体2锥体部203的下侧,有一底面设有油槽截面 呈倒T型结构的斜滑道207,在斜滑道207逆时针85度方向上,沿 与镗头体2轴线相平行的轴线,有一台阶孔206,铰刀装卸机构8安 装在台阶孔206内。镗头体2的锥体部203设置有座圈锥面粗镗镗刀 夹孔7、倒角镗刀夹孔6,每个镗刀夹孔设有安装紧固螺栓,用于固 定刀具。圆滑块1置于主体部201内的圆柱形内腔202,且与圆柱形 内腔202形成滑动配合。圆滑块1为圆筒形结构,圆滑块1前部为圆 台状,与圆柱形内腔202前部的圆台状形成配合,在圆滑块1上,与 斜滑道207逆时针85度方向上的台阶孔206同轴有一盲孔103,盲 孔103与圆滑块1的圆筒内腔相通,圆滑块1内腔后部有一环型凹槽 101,用于与中间轴10连接安装,圆滑块1有一键槽104,槽内镶嵌 一键与柱体部201圆柱形内腔202的凹槽形成配合,使圆滑块1只能相对于柱体部201沿轴向滑动。精镗机构5安装在锥体部203下侧,所述的精镗机构5是由滑动 刀架504、联动滑杆506组成,滑动刀架504上部设有刀具安装座孔 502,刀具安装座孔502上设有固定螺栓503和定位螺栓505,滑动 刀架504安装在锥体部203上的倒T形结构的斜滑道207内,且可沿 斜滑道207进行往复滑动;联动滑杆506 —端用螺钉固定安装在滑动 刀架504的凹槽内,另一端插入镗头体2和圆滑块1的通孔2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镗头,是由镗头体、刀夹孔1、刀夹孔2、精镗机构、滑块、铰刀装卸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刀夹孔1、刀夹孔2设置在镗头体头部的左侧和上侧,精镗机构设置在镗头体头部的下侧,滑块置于镗头体的内腔中,且可在内腔中沿镗头体轴向滑动,铰刀装卸机构设置在镗头体右侧的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栋刘国建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伊达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