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筒状壳体塑料件的注塑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5610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筒状壳体塑料件的注塑模,包括后模底板、垫块、后模固定板、后模活动板、后模仁、前模活动板、前模固定板、前模底板、前模仁,后模底板前侧自后向前依次设有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后模固定板前侧设有后模芯,前模活动板前侧设有前模芯,第三固定板设有后模导柱,第二固定板设有后模顶柱,后模底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连接有后模退料弹簧,前模固定板与前模活动板之间设有前模退料弹簧,前模底板设有合模导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后模芯先与注塑件分离,然后后模仁再与注塑件分离,便于脱模,前模退料弹簧能够保证后模芯在脱模时,前模仁与后模仁处于合模状态,使得注塑件分步脱模,便于产品正常脱模。便于产品正常脱模。便于产品正常脱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筒状壳体塑料件的注塑模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注塑件生产模具,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筒状壳体塑料件的注塑模。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注塑件应用非常广泛,汽车注塑件在生产时通常采用注塑模一次注塑成型,为了便于脱模,筒状汽车注塑件通常不能做的太深,或者必须将内腔的拔模斜度设计的较缓,因此传统的注塑模对较深且内壁较陡的注塑件难以脱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筒状壳体塑料件的注塑模。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筒状壳体塑料件的注塑模,包括后模底板、设置于所述后模底板前侧的垫块、设置于所述垫块前侧的后模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后模固定板前方的后模活动板、设置于所述后模活动板前侧中心内部的后模仁、设置于所后模活动板前方的前模活动板、设置于所述前模活动板前方的前模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前模固定板前侧的前模底板、设置于所述前模活动板后侧中心的前模仁,所述后模底板前侧自后向前依次设有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所述后模固定板前侧设有向前贯穿后模仁的后模芯,所述前模活动板前侧设有向后贯穿所述前模仁的前模芯,所述前模芯与所述后模芯外表面均为筒状壳体塑料件内腔的仿形面,所述前模底板上设有浇口,所述浇口延伸至所述前模芯与所述后模芯合模的模腔处,所述第三固定板上设有向前延伸且与所述后模活动板配合的后模导柱,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后模活动板连接的后模顶柱,所述后模底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连接有后模退料弹簧,所述后模退料弹簧对第二固定板施加有向前的弹力,所述前模固定板与所述前模活动板之间设有前模退料弹簧,所述前模退料弹簧对所述前模活动板施加有向后的弹力,所述前模底板上设有向后延伸的合模导柱,所述合模导柱分别与所述前模活动板、所述后模活动板、所述后模固定板配合,所述后模底板上设有与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配合的主导柱。
[0005]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模活动板设有前模冷却柱,所述后模固定板设有后模冷却柱,所述前模冷却柱与所述前模芯同轴且插入所述前模芯,所述后模冷却柱与所述后模芯同轴且插入所述后模芯,所述前模冷却柱与所述后模冷却柱外表面均设有螺旋状冷却水槽。
[0006]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浇口后侧设有至少三个注塑嘴,所述注塑嘴绕所述前模芯轴线环形阵列分布。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前模仁设置在前模活动板上,将后模仁设置在后模活动板板使得在脱模时,后模芯先与注塑件分离,然后后模仁再与注塑件分离,便于脱模,前模退料弹簧能够保证后模芯在脱模时,前模仁与后模仁处于合模状态,
使得注塑件分步脱模,便于产品正常脱模。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水平方向剖面示意图。
[0010]图2是本技术的竖直方向中心剖面示意图。
[0011]图3是本技术的主导柱位置竖直方向剖面示意图。
[0012]图4是本技术的后模导柱位置竖直方向剖面示意图。
[0013]图5是本技术的合模导柱位置竖直方向剖面示意图。
[0014]在图中1.后模底板,2.第二固定板,3.第三固定板,4.后模固定板,5.后模活动板,6.前模活动板,7.前模底板,8.前模固定板,9.前模芯,10.前模仁,11.后模仁,12.后模芯,13.后模冷却柱,14.前模冷却柱,15.浇口,16.第一固定板,17.后模退料弹簧,18.冷却水槽,19.注塑嘴,20.后模导柱,21.后模顶柱,22.前模退料弹簧,23.主导柱,24.垫块,25.合模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6]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适用于筒状壳体塑料件的注塑模,包括后模底板1、设置于所述后模底板1前侧的垫块24、设置于所述垫块24前侧的后模固定板4、设置于所述后模固定板4前方的后模活动板5、设置于所述后模活动板5前侧中心内部的后模仁11、设置于所后模活动板5前方的前模活动板6、设置于所述前模活动板6前方的前模固定板8、设置于所述前模固定板8前侧的前模底板7、设置于所述前模活动板6后侧中心的前模仁10,所述后模底板1前侧自后向前依次设有第一固定板16、第二固定板2、第三固定板3,所述后模固定板4前侧设有向前贯穿后模仁11的后模芯12,所述前模活动板6前侧设有向后贯穿所述前模仁10的前模芯9,所述前模芯9与所述后模芯12外表面均为筒状壳体塑料件内腔的仿形面,所述前模底板7上设有浇口15,所述浇口15延伸至所述前模芯9与所述后模芯12合模的模腔处,所述第三固定板3上设有向前延伸且与所述后模活动板5配合的后模导柱20,所述第二固定板2上设有与所述后模活动板5连接的后模顶柱21,所述后模底板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之间连接有后模退料弹簧17,所述后模退料弹簧17对第二固定板2施加有向前的弹力,所述前模固定板8与所述前模活动板6之间设有前模退料弹簧22,所述前模退料弹簧22对所述前模活动板6施加有向后的弹力,所述前模底板7上设有向后延伸的合模导柱25,所述合模导柱25分别与所述前模活动板6、所述后模活动板5、所述后模固定板4配合,所述后模底板1上设有与第一固定板16、第二固定板2、第三固定板3配合的主导柱23。
[0017]上述设计中通过将前模仁10设置在前模活动板6上,将后模仁11设置在后模活动板5板使得在脱模时,后模芯12先与注塑件分离,然后后模仁11再与注塑件分离,便于脱模,前模退料弹簧22能够保证后模芯12在脱模时,前模仁10与后模仁11处于合模状态,使得注塑件分步脱模,便于产品正常脱模。
[0018]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模活动板6设有前模冷却柱14,所述后模固定板
4设有后模冷却柱13,所述前模冷却柱14与所述前模芯9同轴且插入所述前模芯9,所述后模冷却柱13与所述后模芯12同轴且插入所述后模芯12,所述前模冷却柱14与所述后模冷却柱13外表面均设有螺旋状冷却水槽18。后模冷却柱13和前模冷却柱14上的螺旋状冷却水槽18提升前模芯9和后模芯12的冷却效果,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
[0019]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浇口15后侧设有至少三个注塑嘴19,所述注塑嘴19绕所述前模芯9轴线环形阵列分布。注塑时浇注速度快,有效防止浇不足。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筒状壳体塑料件的注塑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模底板、设置于所述后模底板前侧的垫块、设置于所述垫块前侧的后模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后模固定板前方的后模活动板、设置于所述后模活动板前侧中心内部的后模仁、设置于所后模活动板前方的前模活动板、设置于所述前模活动板前方的前模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前模固定板前侧的前模底板、设置于所述前模活动板后侧中心的前模仁,所述后模底板前侧自后向前依次设有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所述后模固定板前侧设有向前贯穿后模仁的后模芯,所述前模活动板前侧设有向后贯穿所述前模仁的前模芯,所述前模芯与所述后模芯外表面均为筒状壳体塑料件内腔的仿形面,所述前模底板上设有浇口,所述浇口延伸至所述前模芯与所述后模芯合模的模腔处,所述第三固定板上设有向前延伸且与所述后模活动板配合的后模导柱,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后模活动板连接的后模顶柱,所述后模底板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创制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