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换连接结构及流体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5555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快换连接结构及流体机器人,快换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具有围绕旋转中心线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具有围绕所述旋转中心线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旋转卡接,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具有第一流体通道接口,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接口连通的第二流体通道接口,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接口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接口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旋转中心线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快换连接结构及流体机器人,该快换连接结构可以快速连接两个机构的气路,无需将气管拔出再进行连接,安装过程较为简单,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较低。作人员的要求也较低。作人员的要求也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换连接结构及流体机器人


[0001]本技术属于流体机器人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快换连接结构及流体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流体机器人基本采用传统的气管接头和气管对接方式,在连接气路时,需要把气管从动力结构里面向外拉出一段足够长度才能够有可用的操作空间将气管从气管接头里面用力的拔出,再进行气路连接,这就导致现有的连接方式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高,安装繁琐,且气管频繁的拔插容易损坏和漏气,气管难以预留合适的长度,预留拉出长度的气管在拆装过程中拉直之外的情况需要弯曲放置因而易发生折堵现象,导致气路不通,影响末端执行机构的正常工作。流体机器人为提高控制的精度或实现特定功能还可能搭载各种相应的电器元件,如惯性测量仪、位置传感器、电位器、气体检测传感器,摄像头,红外成像器,电磁铁,吸盘,声纹成像等,此时流体机器人的部件的拆装需要在流体通路的同时兼顾相关电气连接时,其繁琐困难程度又会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换连接结构及流体驱动的流体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拆换过程繁琐困难且预留拉出长度的管路容易折堵影响机械臂可靠性及流体机器人的可靠性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快换连接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具有围绕旋转中心线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具有围绕所述旋转中心线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旋转卡接,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具有第一流体通道接口,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接口连通的第二流体通道接口,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接口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接口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旋转中心线设置。
[0005]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座用于面向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一侧具有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安装座开设有供所述凸起结构伸入的凹槽结构,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接口沿所述旋转中心线贯穿所述凸起结构设置,所述第二流体通道接口设置于所述凹槽结构的内壁,所述凸起结构的外周壁和所述凹槽结构的内周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0006]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的相邻侧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凸起结构的外周。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具有第一正电极结构和第一负电极结构,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具有第二正电极结构和第二负电极结构;所述第一正电极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二正电极结构接触导通,所述第一正电极结构和所述第二正电极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的中心轴为所述旋转中心线;所述第一负电极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二负电极结构接触导通,所述第一负电
极结构和所述第二负电极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的中心轴为所述旋转中心线。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正电极结构为环形正极片,所述第一负电极结构为弹性顶针,所述弹性顶针位于所述旋转中心线处;所述第二正电极结构为围绕所述旋转中心线设置的多个弹性顶针,所述第二负电极结构为圆形负极片。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开设有球头限位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固定有弹簧球头结构,所述弹簧球头结构用于卡接在所述球头限位孔;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具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的第二卡扣。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其中一侧包括第一导向斜面和第一保持平面,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其中一侧包括第二导向斜面和第二保持平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用于和所述第二导向斜面导向配合,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旋转卡接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持平面和所述第二保持平面,所述第一保持平面的弧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弧长比大于1/4,所述第二保持平面的弧长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弧长比大于1/4。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座具有圆台结构,所述第二安装座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圆台结构的沉槽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圆台结构的外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沉槽结构的内壁。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沉槽结构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结构。
[00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流体机器人,包括机械臂本体和执行机构,还包括上述的快换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其中一个固定于所述机械臂本体,另一个固定于所述执行机构。
[0014]本技术提供的快换连接结构及流体机器人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快换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第一安装座上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安装座上第二连接部旋转卡接,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流体通道接口和第二流体通道接口,至少其中一个流体通道接口沿旋转中心线设置,无论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装配后的周向相对位置如何,第一流体通道接口和第二流体通道接口始终能够连通。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分别用于固定在不同的机构上,通过该快换连接结构可以快速连接两个机构的气路,无需将气管拔出再进行连接,安装过程简单便捷,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较低。同时,本技术提供的快换连接结构通过设置球头限位结构和保持平面提升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同时球头限位结构还能控制安装时的旋转末段中和拆解时的旋转初段中密封圈与邻近结构间的接触和摩擦从而降低密封圈的变形和疲劳提高密封的耐久性,通过设置不因旋转角度改变电路连接状态的旋转图形性状的电极片提升了拆装过程中电气连接的稳定性,从而从多个方面共同作用很大的提升了该快换连接结构及包含该快换连接结构的流体机器人的整体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快换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快换连接结构的爆炸结构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快换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快换连接结构的爆炸结构图一;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快换连接结构的爆炸结构图二;
[002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快换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002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快换连接结构的爆炸结构图;
[002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流体机器人的立体结构图;
[0024]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流体机器人的立体结构图。
[0025]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6]1‑
第一安装座;101

第一密封圈;102

第二密封圈;11

第一连接部;11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具有围绕旋转中心线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具有围绕所述旋转中心线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旋转卡接,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具有第一流体通道接口,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接口连通的第二流体通道接口,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接口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接口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旋转中心线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用于面向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一侧具有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安装座开设有供所述凸起结构伸入的凹槽结构,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接口沿所述旋转中心线贯穿所述凸起结构设置,所述第二流体通道接口设置于所述凹槽结构的内壁,所述凸起结构的外周壁和所述凹槽结构的内周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的相邻侧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凸起结构的外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具有第一正电极结构和第一负电极结构,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具有第二正电极结构和第二负电极结构;所述第一正电极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二正电极结构接触导通,所述第一正电极结构和所述第二正电极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的中心轴为所述旋转中心线;所述第一负电极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二负电极结构接触导通,所述第一负电极结构和所述第二负电极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的中心轴为所述旋转中心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电极结构为环形正极片,所述第一负电极结构为弹性顶针,所述弹性顶针位于所述旋转中心线处;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润智魏荣基魏瀛钱钟锋王琳
申请(专利权)人:万勋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