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喹啉羧酸衍生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4787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制备有重要价值的抗菌剂的工艺.尤其是关于制备喹啉羧酸衍生物的工艺.333:34,213:727)(C07D409/12,333:34,251:40)(*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制备6,8-二氟-1-(2-氟乙基)-1,4-二氢-4-氧-7-(1-哌嗪或4-甲基-1-哌嗪)-3-喹啉羧酸的工艺,这类化合物可用作抗菌剂,其化学结构如分子式(Ⅳ) 这里R1是氢原子或甲基尤其是工业生产高纯度的分子式(Ⅳ)这类抗菌剂的工艺。中间体6,8-二氟-1-(2-氟乙基)-1,4-二氢-4-氧-7-(1-哌嗪或4-甲基-1-哌嗪)-3-喹啉羧酸烷基酯(Ⅲ)是由相应的6,8-二氟-7-卤代-1-(2-氟乙基)-1,4-二氢-4-氧-3-喹啉羧酸烷基酯(Ⅰ)和哌嗪衍生物(Ⅱ)反应制备的。 这里R是1到3个碳原子的低分子烷基,X是卤素原子。 这里的R1与分子式(Ⅳ)相同。抗菌剂(Ⅳ)是由分子式(Ⅲ)的中间化合物水解而得到的 这里的R1和R与分子式(Ⅰ),(Ⅱ)的R1,R相同。由于我们的研究,本专利技术工业生产抗菌剂时,已达到了产物纯度高,收率好,处理容易的水平。具体作法是,将1克分子的分子式(Ⅰ)化合物和1到4克分子的哌嗪衍生物(Ⅱ)的混合物加热到室温至150℃之间,最好是40至120℃之间,即可得到分子式(Ⅲ)的化合物,这里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溶剂或作为含氢酸接受体的碱。在这个反应里可以使用的碱有吡啶、皮考啉(C6H7N)、三乙胺等,这些有机碱也可以用作反应溶剂。在这个反应里可以用作反应溶剂的物质有苯、甲苯、二甲亚砜、二甲基甲酰胺、乙腈、特-丁醇等。6,8-二氟-1-(2-氟乙基)-1,4-二氢-7-(4-甲基-1-哌嗪)-4-氧-3-喹啉羧酸烷基酯(ⅢR1=CH3)可以由6,8-二氟-1-(2-氟乙基)-1,4-二氢-4-氧-7-(1-哌嗪)-3-喹啉羧酸烷基酯(ⅢR1=H)和甲醛,以及还原剂甲酸反应得到。使用酸进行水解反应时,最好使用无机酸如盐酸、硫酸、或有机酸如醋酸与中间体(Ⅲ)混合并加热来完成。使用碱进行水解反应时,是将中间体(Ⅲ)放在碱金属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的稀溶液中并加热到40至100℃(最好是60-95℃)完成的。下面例子所作的说明和解释,对本专利技术没有任何限制作用。例16.7.8-三氟-1-(2-氟乙基)-1,4-二氢-4-氧-3-喹啉羧酸乙酯5.36公斤的6.7.8-三氟-1,4-二氢-4-氧-3-喹啉羧酸酯和2.94公斤的碘化钠(溶在20.5升二甲基甲酰胺中)的混合物,在100℃并搅拌的情况下,加入2.97公斤的无水碳酸钾,加完后将混合物在95至100℃搅拌15分钟,接着在2小时内加入2.98公斤的甲苯磺酸2-氟乙酯,并将混合物在95-100℃之间加热1.5小时,然后在2小时内再加入2.73公斤的甲苯磺酸2-氟乙酯。加热4小时之后,在1.5小时内加入0.82公斤的甲苯磺酸盐,并在相同温度下将反应混合物加热6小时。反应混合物冷却后,倒入64升冰水中,经过滤、水洗后的反应产物放入32升甲醇中(成悬浮物)并搅拌30分钟,过滤和干燥后得到的晶体(5.02公斤,80.0%)即为目的产物,熔点188-190℃。分析,C14H11F4NO3,计算值(%),C,53.00;H,3.50;N,4.42分析值(%),C,52.99;H,3.40;N,4.47例26.8-二氟-1-(2-氟乙基)-1,4-二氢-4-氧-7-(1-哌嗪)-3-喹啉羧酸乙酯将例1得到的210克6.7.8-三氟-1-(2-氟乙基)-1,4-二氢-4-氧-3-喹啉羧酸乙酯加到380克哌嗪(溶于840毫升二甲亚砜)的50℃热溶液中,接着将反应温度升高到59℃,30分钟后,加入70克羧酸酯,在搅拌条件下,保持反应混合物的温度在55至60℃之间,然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氯仿,直至反应混合物变成均相为止,随后将其倒入含130克碳酸钾的3.5升冰水中,搅动混合物,并分出有机相层,水层用氯仿抽提两次,把收集到的氯仿相层合并后,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至结晶析出,最后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2升热丙酮,过滤得到的晶体即为预期化合物(242克),熔点193-195℃,第二次过滤沉淀可得到32克产物,第三次过滤沉淀可得到24克产物。例36.8-二氟-1-(2-氟乙基)-1,4-二氢-7-(4-甲基-1-哌嗪)-4-氧-3-喹啉羧酸乙酯a、将例1得到的5.02公斤(15.8克分子)酯加入到有3.16公斤(31.6克分子)N-甲基哌嗪的15.1升二甲亚砜热溶液(65℃)中。混合物的温度在30分钟内自动升至85℃,通过加热,在1.5小时内保持反应温度在85至90℃之间,冷却后加入35升水稀释混合物就可得到产物,过滤得到的产物用醋酸乙酯重结晶后得到5.71公斤(90.8%)的6,8-二氟-1-(2-氟乙基)-1,4-二氢-7-(4-甲基-1-哌嗪)-4-氧-3-喹啉羧酸乙酯,熔点163-165℃。b、将例1得到的9.5克(0.03克分子)酯加入到有6克(0.06克分子)N-甲基 嗪的28.5毫升乙腈热溶液中(65℃)中,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迴流5小时,冷却后,用67毫升水稀释混合物即得晶状产物,用醋酸乙酯重结晶后就可得到目的产物10.7克(89.9%),熔点160-163℃。c、将例1得到的9.5克酯加入到有6克N-甲基哌嗪的28.5毫升甲苯热溶液(65℃)中,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迴流4小时,减压浓缩后,用67毫升水稀释反应混合物即得晶状产物,用醋酸乙酯重结晶后就可得到目的产物7.8克(65.5%),熔点159至162℃。d、将例1得到的9.5克酯加入到有6克N-甲基哌嗪的38.5毫升特-丁醇热溶液(65℃)中,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迴流7小时,冷却后,用67毫升水稀释混合物,得到晶状产物,用醋酸乙酯重结晶后就可得到目的产物10.2克(85.7%),熔点161至163℃。e、将例1得到的9.5克酯加入到有6克N-甲基哌嗪的28.5毫升二甲基甲酰胺热溶液(65℃)中,30分钟内,混合物的温度自动升到85℃,通过加热,在7小时内保持温度在85至90℃之间,冷却后,用67毫升水稀释混合物就可得到晶状产物,用醋酸乙酯重结晶后,得到9.7克的目的产物(81.5%),熔点162-164℃。分析,C19H22F3N3O3,计算值(%),C,57.42;H,5.58;N,10.57分析值(%),C,57.48;H,5.49;N,10.56例46.8-二氟-1-(2-氟乙基)-1,4-二氢-7-(4-甲基-1-哌嗪)-4-氧-3-喹啉羧酸a、将例3得到的5.71公斤酯加入到有1.81公斤氢氧化钠,61升水的80℃热溶液中,接着把反应混合物加热到90℃并维持20到30分钟,然后在90℃再保持5分钟,通过加入68%的醋酸4公斤将反应混合物的PH值调节到6,冷却、过滤得到晶状沉淀物,将其溶入68%醋酸(4.1升)和水(33升)的混合物中,用0.4公斤活性炭处理,过滤后将滤液加热到40℃时,加入浓度为35%的硫酸17.3公斤,冷却、过滤后将收集到的硫酸盐沉淀,在91升的水中重结晶,然后再将硫酸盐溶解于有1.57公斤氢氧化钠和61升水的溶液中,接着用0.4公斤活性炭处理溶液,滤液用68%醋酸溶液约2.5升将PH值调节到7.5±0.2,过滤得到的沉淀物加入到55升乙醇或甲醇中,并搅拌30分钟,过滤、干燥即得到目的产物4.48公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制备分子式(Ⅳ)化合物的工艺***(Ⅳ)这里R↓〔1〕是:氢原子或甲基。这是分子式(Ⅲ)化合物皂化的产物。***(Ⅲ)这里R是:1到3个碳原子的低分子烷基R↓〔1〕是:氢原子或甲基这种化合物是由分子式(Ⅱ)的化合 物和分子式(Ⅰ)的化合物反应制得的。***(Ⅱ)这里的R↓〔1〕与分子式(Ⅲ),(Ⅳ)的R↓〔1〕相同。***(Ⅰ)这里X是:卤素原子,R与分子式(Ⅲ)的R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制备分子式(Ⅳ)化合物的工艺这里R1是氢原子或甲基。这是分子式(Ⅲ)化合物皂化的产物。这里R是1到3个碳原子的低分子烷基R1是氢原子或甲基这种化合物是由分子式(Ⅱ)的化合物和分子式(Ⅰ)的化合物反应制得的。这里的R1与分子式(Ⅲ),(Ⅳ)的R1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入藏功志部年卫松洼弘
申请(专利权)人:杏林制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