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高碳钢30MnB5开浇粘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445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高碳钢30MnB5开浇粘结的方法,其采用下述工艺:铸机开浇前在结晶器铜板表面均匀地涂抹一层石墨油,头炉出钢温度提高至液相线温度+(91~96)℃;大包开浇后,开浇100s且中间包吨位在15~20吨时打开塞棒进行中间包开浇,若开浇100s但中包吨位低于15吨,则延长大包浇注时间至中间包吨位在15~20吨后打开塞棒进行中间包开浇;在钢水没过侵入式水口分流孔后使用开浇渣,开浇渣完全融化时,加入高碳钢专用保护渣;铸机起步后,及时对侵入式水口周边的冷钢和异物进行清理;铸机拉速由起步拉速0.3m/min涨至0.6m/min、拉速停顿2~3min,然后速涨至0.8m/min、拉速停顿2~3min,最后涨至目标拉速。本方法可有效减少絮状物冷钢的产生,有效防止了开浇粘结的发生。有效防止了开浇粘结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高碳钢30MnB5开浇粘结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冶金连铸
,尤其是一种防止高碳钢30MnB5开浇粘结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碳钢具有高温抗拉强度低、高温塑性差、杂质元素偏析大等特点,在结晶器凝固过程中有效坯壳厚度小,在钢水静压力作用下,凝固坯壳容易与结晶器壁发生粘连导致铸机关棒停机造成甩坯甚至漏钢事故。例如,河钢承钢板带事业部1号连铸机,在生产高碳钢30MnB5时发生多起开浇时粘结造成的漏钢事故,严重制约该钢种的批量生产及质量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高碳钢30MnB5开浇粘结的方法,以有效避免漏钢事故的发生。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铸机开浇前在结晶器铜板表面均匀地涂抹一层石墨油,头炉出钢温度提高至液相线温度+(91~96)℃;大包开浇后,开浇100s且中间包吨位在15~20吨时打开塞棒进行中间包开浇,若开浇100s但中包吨位低于15吨,则延长大包浇注时间至中间包吨位在15~20吨后打开塞棒进行中间包开浇;在钢水没过侵入式水口分流孔后使用开浇渣,开浇渣完全融化时,加入高碳钢专用保护渣;铸机起步后,及时对侵入式水口周边的冷钢和异物进行清理;铸机拉速由起步拉速0.3m/min涨至0.6m/min、拉速停顿2~3min,然后速涨至0.8m/min、拉速停顿2~3min,最后涨至目标拉速。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石墨油为石墨微粉与齿轮润滑油的混合物,混合质量比为石墨微粉:齿轮润滑油=1:3~4。开浇后石墨油在结晶器铜板表面形成厚度为0.1~0.2毫米的一层薄石墨。所述石墨微粉粒度为0.0001~10微米。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采取增加结晶器壁润滑、提高头炉钢水温度、使用开浇渣工艺等,有效减少絮状物冷钢的产生;采用与铸机匹配的拉速升速方案,有效防止了开浇粘结的发生。本专利技术有效避免了粘结及漏钢事故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开浇成功率,使该钢种的质量提升和批量生产提供了保证,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08]经分析总结,引起多次开浇粘结造成漏钢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头炉钢水温度偏低,中间包温降快,初入结晶器内的絮状冷钢较多,与结晶器壁发生黏连,且未及时清除处理冷钢,在加上保护渣与结晶器壁润滑不够、铸机升速过快,最终导致粘结漏钢事故的发生。因此,本防止高碳钢30MnB5开浇粘结的方法采用下述工艺:(1)铸机开浇前在结晶器铜板表面均匀地涂抹一层石墨油,厚度为0.1~0.2毫米;所述石墨油为0.0001~10微米的石墨微粉与齿轮润滑油的混合物,混合质量比为石墨微粉:齿轮润滑油=1:3~4(即石墨100克、润滑
油300~400克)。所述的石墨油在开浇时遇高温钢水,结晶器铜板表面油体燃烧挥后,厚度为0.1~0.2毫米的一层薄石墨则附着在铜板表面起到润滑作用,有效防止开浇时冷钢与结晶器铜板黏连造成粘结发生。
[0009](2)提高头炉出钢温度5~10℃,即液相线温度+(91~96),可减少初入中间包和结晶器内的冷钢量;后续炉次出钢温度不变。高温钢水流经大包长水口、中间包、侵入式水口最后进入结晶器,这个过程中温降甚至超过50℃,接近于液相线的钢水会开始迅速转变为固态,极易与结晶器壁发生黏连,因此适当提高钢水过热度可减少冷钢的产生。
[0010](3)大包开浇后,主控进行报秒,当报时到100s且中间包吨位在15~20吨时,轻轻打开塞棒进行开浇操作;异常情况时,报时到100s但中包吨位低于15吨,则延长大包浇注5s~10s以使中间包吨位达到15~20吨,再轻轻打开塞棒进行开浇操作。
[0011](4)在钢水没过侵入式水口分流孔后使用开浇渣;开浇渣内含有铝粉,与钢水液面接触迅速反应释放热量使结晶器内钢水表面温度增加融化冷钢,减少冷钢与结晶器壁黏连的几率,起到放热作用。
[0012](5)待开浇渣粉渣完全融化时,即开浇渣由黑色变为红色,及时加入高碳钢专用保护渣。
[0013](6)铸机起步后,及时对侵入式水口周边的冷钢和异物进行清理,将发生粘结的影响因素彻底排除。
[0014](7)对铸机拉速由起步拉速0.3m/min,用时2~3min慢涨至0.6m/min,拉速0.6m/min停顿2~3min;然后用时3~5min将速涨至0.8m/min,拉速0.8m/min停顿2~3min;然后根据过热度匹配合适的拉速。在铸机升速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并清理结晶器钢水表面冷钢。
[0015](8)本方法可适用于所有中、高碳系列钢种,钢坯尺寸(900~1500)
×
200
×
12000mm。
[0016]实施例1:本防止高碳钢30MnB5开浇粘结的方法采用下述具体工艺。
[0017]生产钢种30MnB5,铸机结晶器断面宽度为1350mm、厚度为200mm、长度为12000mm的钢坯。
[0018]调整好结晶器断面后,使用滚刷在结晶器铜板表面均匀地涂抹一层石墨油,石墨油为粒度0.0001~10微米石墨微粉与齿轮润滑油混合物,混合体积比为1:3,开浇前在结晶器铜板表面附着0.2mm厚的一层薄石墨。30MnB5钢种液相线温度1509℃,工序控制计划要求头炉出钢温度LF精炼后为1595℃,提前联系LF,要求提高出钢温度为1600℃。大包开浇100秒时中间包吨位15吨,测量钢水温度为1568℃,打开塞棒进行中间包开浇。在钢水没过侵入式水口分流孔后,加开浇渣及冷钢清除;待开浇渣完全融化后及时加入30MnB5钢种专用保护渣。铸机起步后,及时对侵入式水口周边的冷钢和异物进行清理。对铸机拉速由起步拉速0.3m/min,用时2min慢涨至0.6m/min、停顿2min,然后用时3min将速涨至0.8m/min、停顿2min,最后慢涨至目标拉速;在铸机升速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并清理结晶器钢水表面冷钢。
[0019]经跟踪,本实例在铸机开浇过程中,结晶器内无絮状冷钢的出现,无粘结发生,顺利开浇成功,铸坯表面质量良好,浇次批量生产顺利完成。
[0020]实施例2:本防止高碳钢30MnB5开浇粘结的方法采用下述具体工艺。
[0021]生产钢种30MnB5

Cr,铸机结晶器断面宽度为1500mm、宽度为200mm、长度为12000mm的钢坯。
[0022]调整好结晶器断面后,使用滚刷,在结晶器铜板表面均匀地涂抹一层石墨油,石墨油为粒度0.0001~10微米石墨微粉与齿轮润滑油混合物,混合体积比为1:4,开浇后在结晶器铜板表面附着0.1mm厚的一层薄石墨。30MnB5

Cr钢种液相线温度1509℃,工序控制计划要求头炉出钢温度LF精炼后为1595℃,提前联系LF,要求提高出钢温度为1605℃。大包开浇100s时,中包吨位低于14.8吨,大包继续浇注10s,中间包吨位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高碳钢30MnB5开浇粘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采用下述工艺:铸机开浇前在结晶器铜板表面均匀地涂抹一层石墨油,头炉出钢温度提高至液相线温度+(91~96)℃;大包开浇后,开浇100s且中间包吨位在15~20吨时打开塞棒进行中间包开浇,若开浇100s但中包吨位低于15吨,则延长大包浇注时间至中间包吨位在15~20吨后打开塞棒进行中间包开浇;在钢水没过侵入式水口分流孔后使用开浇渣,开浇渣完全融化时,加入高碳钢专用保护渣;铸机起步后,及时对侵入式水口周边的冷钢和异物进行清理;铸机拉速由起步拉速0.3m/min涨至0.6m/mi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世林窦双江张文涛杨斌杨杰张桂林卢春毅张利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