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微型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4192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微型建筑结构,包括仿生底盘、底板、框架、充气膜,其中具体地:仿生底盘包括中心底盘和与中心底盘榫卯连接的多个支撑腿;底板可拆卸式架设于所述仿生底盘上;框架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充气膜与所述框架连接,实现框架的覆盖,以此构成微型建筑结构的壳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仿生底盘、底板、框架、充气膜均为可拆卸连接,且底板、框架、充气膜均为可拓展结构,是的可移动式微型建筑方便运输安装,采用在钢铁上打榫卯的新工艺,增加钢铁构件制作的高精准度。增加钢铁构件制作的高精准度。增加钢铁构件制作的高精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式微型建筑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型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微型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微型建筑是指可以在公共场合(道路两侧、城市绿地、口袋公园、街角广场,人行道等开敞空间)可以充当多种功能建筑结构,一般此种建筑结构为简单的金属壳体结构,直接由多块钢板拼接而成。
[0003]同时,微型建筑的设计受限于材料,结构以及制造方式。工业制造的T型钢和其它截面型钢材的制造使得微型建筑结构设计容易受限制于型材本身的尺寸和加工制作工艺。同时现有的微型建筑结构底盘直接与地面接触,处于结构稳定性考虑,难以实现整体形态上的拓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移动式微型建筑结构,构建的可移动式微型建筑方便运输安装,采用在钢铁上打榫卯的新工艺,增加钢铁构件制作的高精准度。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式微型建筑结构,包括仿生底盘、底板、框架、充气膜,其中具体地:
[0007]仿生底盘包括中心底盘和与中心底盘榫卯连接的多个支撑腿;
[0008]底板可拆卸式架设于所述仿生底盘上;
[0009]框架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
[0010]充气膜与所述框架连接,实现框架的覆盖,以此构成微型建筑结构的壳体。
[00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腿设有4条,且依次榫卯连接于所述中心底盘的四周。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底盘上设有4组连接位,每组连接位包括2个榫头。
[0013]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支撑腿上设有两个榫眼,所述榫眼与榫头匹配。
[0014]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支撑腿的一端为支撑端,所述支撑端上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地面接触。
[001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腿的另一端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分叉式设有两块连接板,每块连接板上设有一个榫眼。
[0016]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包括主体底板和与主体底板可拆卸连接的拓展底板。
[0017]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包括主体框架和与主体框架可拆卸连接的拓展框架,所述拓展框架设于主体框架的一侧,且拓展框架与所述拓展底板可拆卸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充气膜包括设于主体框架上的主体气膜和设于拓展框架上的拓展气膜。
[0019]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框架的一侧设有筒式出口框架,所述充气膜还包括设于筒式
出口框架上的出口气膜,所述底板还包括设于所述筒式出口框架上的踩踏板。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0021]1.本技术方案中仿生底盘、底板、框架、充气膜均为可拆卸连接,且底板、框架、充气膜均为可拓展结构,使得可移动式微型建筑方便运输安装,采用在钢铁上打榫卯的新工艺,增加钢铁构件制作的高精准度。
[0022]2.通过充气膜结构的设计,可以在具体安装时进行充气或放气,可以达到快速安装与拆解的效果。
[0023]3.现场安装方便,同时采用拓展式固定膜、骨架、底板结构,便于控制结构构件的变形。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方案中可移动式微型建筑结构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方案中仿生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中心底盘,2、支撑腿,3、底板,4、框架,5、充气膜,6、支撑板,7、出口框架,8、拓展气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方案中如未明确说明的部件型号、材料名称、连接结构、控制方法、算法等特征,均视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常见技术特征。
[0028]本技术方案中的可移动式微型建筑结构,包括仿生底盘、底板3、框架4、充气膜5,其中具体地参见图1和2。
[0029]仿生底盘包括中心底盘1和与中心底盘1榫卯连接的多个支撑腿2;底板3可拆卸式架设于所述仿生底盘上;框架4与所述底板3可拆卸连接;充气膜5与所述框架4连接,实现框架4的覆盖,以此构成微型建筑结构的壳体。
[0030]支撑腿2设有4条,且依次榫卯连接于所述中心底盘1的四周。中心底盘1上设有4组连接位,每组连接位包括2个榫头。每个所述支撑腿2上设有两个榫眼,所述榫眼与榫头匹配。每个所述支撑腿2的一端为支撑端,所述支撑端上固定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与地面接触。支撑腿2的另一端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分叉式设有两块连接板,每块连接板上设有一个榫眼。以此实现分叉式双板的榫卯连接,结构更加稳固。
[0031]底板3包括主体底板和与主体底板可拆卸连接的拓展底板。框架4包括主体框架和与主体框架可拆卸连接的拓展框架,所述拓展框架设于主体框架的一侧,且拓展框架与所述拓展底板可拆卸连接。充气膜5包括设于主体框架上的主体气膜和设于拓展框架上的拓展气膜8。主体框架的一侧设有筒式出口框架7,所述充气膜5还包括设于筒式出口框架7上的出口气膜,所述底板3还包括设于所述筒式出口框架7上的踩踏板,上述拓展结构均可通过螺栓或者卡扣实现连接,便于快装和快拆。
[0032]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专利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
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揭示,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微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仿生底盘,所述仿生底盘包括中心底盘(1)和与中心底盘(1)榫卯连接的多个支撑腿(2);底板(3),可拆卸式架设于所述仿生底盘上;框架(4),与所述底板(3)可拆卸连接;充气膜(5),与所述框架(4)连接,实现框架(4)的覆盖,以此构成微型建筑结构的壳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微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2)设有4条,且依次榫卯连接于所述中心底盘(1)的四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微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底盘(1)上设有4组连接位,每组连接位包括2个榫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微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腿(2)上设有两个榫眼,所述榫眼与榫头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微型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腿(2)的一端为支撑端,所述支撑端上固定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与地面接触。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长昊胡仁茂吴爱民张智慧罗妍婧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