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3735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阀,包括外壳,外壳具有容纳腔,外壳设有进口、出口以及导向部,进口、出口与容纳腔连通,出口和导向部分别设置于外壳沿第一方向的两端;阀芯,阀芯固定设置于容纳腔内,阀芯上形成有通孔,通孔的至少部分孔壁设有内螺纹;阀针,阀针活动设置于容纳腔内;旋转杆,旋转杆设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旋转杆转动配合在通孔内,旋转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旋转杆的第一端与阀针连接,当旋转杆相对于阀芯转动时带动阀针打开或关闭出口,旋转杆的第二端与导向部沿旋转杆的轴向导向配合。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控制阀,装配难度低,操作简单,提高了控制阀的装配效率。提高了控制阀的装配效率。提高了控制阀的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阀


[0001]本技术涉及流体控制
,尤其是涉及一种控制阀。

技术介绍

[0002]控制阀主要应用于制冷系统中,可以用于调节制冷剂的流量。控制阀作为一种新型的控制元件,已成为制冷系统智能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制冷系统优化得以真正实现的重要手段和保证,被广泛应用在不同领域中。相关技术中的控制阀,存在结构复杂、组装难度大以及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控制阀,装配难度低,操作简单,提高了控制阀的装配效率。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阀,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容纳腔,所述外壳设有进口、出口以及导向部,所述进口、出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出口和所述导向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沿第一方向的两端;阀芯,所述阀芯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阀芯上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至少部分孔壁设有内螺纹;阀针,所述阀针活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旋转杆,所述旋转杆设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旋转杆转动配合在所述通孔内,所述旋转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旋转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阀针连接,当所述旋转杆相对于所述阀芯转动时带动所述阀针打开或关闭所述出口,所述旋转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导向部沿所述旋转杆的轴向导向配合。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阀,通过在外壳上设置导向部,有利于旋转杆与外壳和阀芯的配合,提高了旋转杆与阀芯和外壳的装配效率和装配精度,从而提高了控制阀的装配效率和装配精度。此外,在阀芯和导向部的共同作用下,提高了旋转杆沿旋转杆的轴向上下移动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控制阀长期使用的稳定性,延长了控制阀的使用寿命。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部具有朝向所述阀芯开设的导向孔,所述旋转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导向孔导向配合。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部由所述外壳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远离所述外壳中心的方向凸出形成,所述导向孔为盲孔,所述盲孔与所述旋转杆的所述第二端沿所述旋转杆的轴向导向配合。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设有朝向阀芯开设的盲孔,所述盲孔由所述外壳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朝向远离所述阀芯的方向凸出形成,所述导向部的至少部分固定连接在所述盲孔内。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盲孔过盈配合。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盲孔包括第一配合段和第二配合段,所述第二配合段与所述第一配合段的邻近所述旋转杆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配合段与所述导向部
过盈配合,所述第二配合段的横截面积沿朝向所述旋转杆的方向逐渐增大。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孔上具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的横截面积沿朝向所述旋转杆的方向逐渐增大。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件的远离所述旋转杆的一端形成有凹槽。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件为塑胶件,所述旋转杆为金属件。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转杆的所述第二端的外周面与所述导向孔的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转杆的所述第二端具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所述阀针的方向逐渐减小。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阀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002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阀的外壳的部分示意图;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阀的导向部的示意图;
[0023]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阀的阀芯的示意图;
[0024]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阀的阀咀的示意图;
[0025]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阀的旋转杆和阀针的示意图;
[0026]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阀的驱动件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00、控制阀;
[0029]1、外壳;11、盲孔;111、第一配合段;112、第二配合段;
[0030]12、容纳腔;13、出口;14、进口;15、壳本体;16、阀咀;
[0031]3、阀芯;31、通孔;311、内螺纹;
[0032]40、导向部;41、导向孔;
[0033]411、第一导向部;42、凹槽;
[0034]51、旋转杆;511、第二导向部;512、外螺纹;
[0035]52、驱动件;6、阀针;7、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参考图1

图8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阀100。
[0037]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阀100,包括外壳1、阀芯3、旋转杆51和阀针6。
[0038]具体而言,外壳1具有容纳腔12,外壳1设有进口14、出口13以及导向部40,进口14、出口13均与容纳腔12连通,出口13和导向部40分别设置于外壳1沿第一方向(例如,图1中箭头B所指的方向)的两端。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出口13设置在外壳1的下端,导向部40设在外壳1的上端。当控制阀100工作时,制冷剂可以经进口14流入至容纳腔12内,然后经出口13流出至控制阀100的外部,控制阀100用于控制出口13处制冷剂的流量大小。
[0039]参照图1和图5,阀芯3固定设置于容纳腔12内,阀芯3上形成有通孔31,通孔31的至少部分孔壁设有内螺纹311,阀针6活动设置于容纳腔12内,旋转杆51设有与内螺纹311配合的外螺纹512,旋转杆51转动配合在通孔31内,旋转杆5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旋转杆51的第一端与阀针6连接。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旋转杆51和阀芯3均沿上下方向(即第一方向)延伸,旋转杆51的第一端指的是旋转杆51的下端,旋转杆51的第二端指的是旋转杆51的上端,旋转杆51通过外螺纹512配合在阀芯3上的通孔31内。如此设置,在阀芯3的作用下,旋转杆51相对于阀芯3转动的同时,也可以沿通孔31的延伸方向移动(即上下移动),同时旋转杆51带动阀针6在容纳腔12内移动。此外,阀芯3对旋转杆51具有导向作用,有利于旋转杆51沿旋转杆51的轴向上下移动,提高了旋转杆51沿旋转杆51的轴向上下移动的准确性,从而有利于控制阀100的正常使用。
[0040]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容纳腔,所述外壳设有进口、出口以及导向部,所述进口、出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出口和所述导向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沿第一方向的两端;阀芯,所述阀芯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阀芯上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至少部分孔壁设有内螺纹;阀针,所述阀针活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旋转杆,所述旋转杆设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旋转杆转动配合在所述通孔内,所述旋转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旋转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阀针连接,当所述旋转杆相对于所述阀芯转动时带动所述阀针打开或关闭所述出口,所述旋转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导向部沿所述旋转杆的轴向导向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具有朝向所述阀芯开设的导向孔,所述旋转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导向孔导向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由所述外壳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远离所述外壳中心的方向凸出形成,所述导向部为盲孔,所述盲孔与所述旋转杆的所述第二端沿所述旋转杆的轴向导向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朝向阀芯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天华余扬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