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第安纳沙门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357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第安纳沙门菌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沙门菌为印第安纳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enterica serovar Indiana)Sal2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第安纳沙门菌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印第安纳沙门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沙门菌(Salmonella spp.)是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可引起人和动物的伤寒、副伤寒、胃肠炎和败血症等许多严重疾病,使全球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已发现2600多种沙门菌血清型。印第安纳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enterica serovar Indiana),最早于1955年分离自美国印第安纳州一个呕吐、腹泻、发热患者。1984年首次在广东地区报道了印第安纳沙门菌,但在其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印第安纳沙门菌很少检出。自2009年以来,在我国印第安纳沙门菌在零售鸡肉、食品生产动物,以及病人中的检出率不断增多,同时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断上升,出现了具有广泛耐药性的菌株。
[0003]β

内酰胺类药物是现有抗菌药物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其通过与细菌内膜蛋白结合,抑制转肽酶的转肽作用,阻止细菌肽聚糖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死亡而产生抑菌作用。第三、四代广谱头孢菌素类β

内酰胺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沙门菌感染的一线用药。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非典型β

内酰胺抗生素,因其具有对β

内酰胺酶稳定以及毒性低等特点,已经成为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
[0004]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上治疗沙门菌感染的另一重要药物。喹诺酮类药物通过识别菌株靶标蛋白,影响菌株DNA复制,产生抑菌作用。沙门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的降低与其靶位改变有关。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uinolone resistance

determining regions,QRDR)的DNA螺旋酶(编码基因gyrA和gyrB)及拓扑异构酶IV(编码基因parC和parE)发生突变,使酶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结合。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lasmid

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基因,包括:qnrA、qnrB、qnrC、qnrD、qnrS、qnrVC、qepA、oqxAB和aac

(6

)

Ib

cr,也是导致沙门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降低的原因。沙门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程度通常与突变位点的位置和数量有关。单一位点突变可引起低水平耐药,若同时具有2个或多个突变位点,则会导致高水平耐药菌株的产生。
[0005]多粘菌素是治疗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多粘菌素作用靶点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外膜上的脂多糖,通过带正电荷的残基与细菌细胞外膜脂多糖带负电荷的脂A之间发生静电相互作用而结合,破坏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抑制细菌生长或导致细菌死亡。菌株对多粘菌素耐药性的产生与脂多糖的修饰有关。质粒介导的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

1(mobile colistin resistance

1)编码具有磷酸乙酰胺酶活性的MCR酶,可以催化磷酸乙醇胺转移至细胞外膜脂质A带负电荷的第四个磷酸基团上,使细胞外壁电荷改变,降低脂质A与多粘菌素的亲和力,从而导致细菌对多粘菌素耐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印第安纳沙门菌及其应用,该
沙门菌具有广泛耐药性,可作为筛选新型抗菌药物的模型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沙门菌,所述沙门菌为印第安纳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enterica serovar Indiana)Sal29

51,已于2022年7月15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中国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保藏号:GDMCC No:62623。
[0008]本专利技术的印第安纳沙门菌Sal29

51不仅对传统抗菌药物表现多重耐药,还对目前临床治疗沙门菌感染的一线药物——氟喹诺酮类、广谱头孢菌素类药物和碳青霉烯类药物表现出高水平耐药,并且对多粘菌素B不敏感,可作为筛选新型抗菌药物的模型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沙门菌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印第安纳沙门菌Sal29

51同时携带四个喹诺酮药物耐药突变位点,所述突变位点分别为:gyrA基因编码产物的第83位的丝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gyrA基因编码产物的第87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parC基因编码产物的第57位的苏氨酸突变为丝氨酸;parC基因编码产物的第80位的丝氨酸突变为精氨酸。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沙门菌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印第安纳沙门菌Sal29

51还携带β

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bla
OXA
‑1和bla
CTX

M

123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沙门菌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印第安纳沙门菌Sal29

51还携带质粒介导的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

1.1。
[0012]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的实验筛选和验证发现,本专利技术的印第安纳沙门菌Sal29

51携带多种类型抗菌药物耐药基因,包括: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uinolone resistance

determining regions,QRDR)突变位点gyrA
S83F
、gyrA
D87N
、parC
T57S
、parC
S80R
,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lasmid

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基因aac(6')

Ib

cr、oqxAB,β

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bla
OXA
‑1和bla
CTX

M

123
,质粒介导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

1.1,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aac(3)

IV、aac(6')

Iaa、aph(3”)

Ib、aph(4)

Ia、aph(6)

Id、aadA5和armA,磺胺类药物耐药基因sul1,甲氧苄氨嘧啶耐药基因dfrA17,苯丙醇类药物耐药基因catB3和floR,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以及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3等。该沙门菌Sal29

51是首次发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沙门菌,其特征在于,所述沙门菌为印第安纳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enterica serovarIndiana)Sal29

51,已于2022年7月15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中国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保藏号:GDMCC No:626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门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第安纳沙门菌Sal29

51同时携带四个喹诺酮药物耐药突变位点,所述突变位点分别为:gyrA基因编码产物的第83位的丝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gyrA基因编码产物的第87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parC基因编码产物的第57位的苏氨酸突变为丝氨酸;parC基因编码产物的第80位的丝氨酸突变为精氨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门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第安纳沙门菌Sal29

51还携带β

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bla
OXA
‑1和bla
CTX

M

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鹃杨诗沅杨润时吴清平张菊梅丁郁陈谋通吴诗张淑红古其会薛亮韦献虎张友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