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防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324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座舱控制器的防尘结构,包括壳体和一对盖板;壳体包括上壳、下壳、前壳及后壳;上壳包括顶部及一对侧部,顶部与侧部固定连接,一对侧部竖直对立设置于顶部两侧,侧部远离顶部一端与下壳连接;下壳两侧设有前壳与后壳,前壳与后壳设于一对侧部之间且与上壳和下壳连接;盖板包括顶盖面和一对侧盖面,一对侧盖面分别竖直对立连接于顶盖面一端的两侧,一对盖板分别设于上壳与前壳和后壳连接处,壳体周缘设有厚度相同的凹口与凸起,壳体间通过凹口与凸起进行卡合固定。本结构能够避免控制器进水进灰尘,保证控制器的使用效果和延长机器寿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满足实际使用需求。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防尘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座舱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防尘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座舱域控制系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其中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作为核心单元,融合超高算力SoC、5G通信、高精度定位、车辆CAN总线、图像识别、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具有高集成、高性能、高智能等设计特点,和公交车辆其他域控制器(如自动驾驶域、动力域、车身域、底盘域等)密切协同,和平台进行公交业务的深度融合和全场景联动。目前现有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壳体间采用平面接触,平面间存在的公差导致控制器的防水防尘等级只能达到IP53,粉尘和水能够进入并堆积在设备内部,造成控制器使用效果不佳,机器寿命缩短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防尘结构,以克服上述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防尘结构,包括壳体和一对防水盖板;
[0006]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下壳、前壳和后壳;所述上壳包括顶部及一对侧部,所述顶部与所述侧部固定连接,所述一对侧部竖直对立设置于所述顶部两侧,所述侧部远离所述顶部一端与所述下壳连接;所述下壳两侧分别竖直对立设有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设于所述一对侧部之间且与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连接;所述防水盖板包括顶盖面和一对侧盖面,所述一对侧盖面分别竖直对立连接于所述顶盖面一端的两侧,所述一对防水盖板分别设于所述上壳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连接处,所述顶盖面覆盖于所述前壳与所述顶部的连接处上,所述一对侧盖面分别覆盖于所述前壳与所述一对侧部的连接处上;所述侧部远离连有所述顶部一端内侧向所述下壳延伸设有第一凸起;所述下壳周缘外侧设有第一凹口,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通过第一凸起和第一凹口的卡合进行固定;所述上壳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连接的周缘外侧设有第二凹口,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周缘设有向靠近所述上壳方向延伸的第二凸起,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和所述上壳通过所述第二凹口及第二凸起卡合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凹口与所述第一凸起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二凹口与所述第二凸起的厚度相同。
[0007]进一步的,所述顶部外表面设若干风扇翅片和风扇设置槽,所述顶部外表面中心处设置有所述风扇设置槽,所述风扇设置槽远离所述顶部一侧还固定有风扇盖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顶部外表面还设有第一连接孔,线束连接口及其他部件能够从所述第一连接孔处伸出;所述第一连接孔周围设有密封圈槽,密封圈能够放置于所述密封圈槽槽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下壳外表面设有若干凹槽;所述下壳连有所述一对侧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翼,所述控制器能够通过所述固定翼固定于物体表面。
[0010]进一步的,所述前壳及所述后壳上均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控制器内的天线能够从所述第二连接孔处伸出。
[0011]进一步的,所述前壳及所述后壳靠近所述顶部一侧且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孔处,还设置有密封垫片。
[0012]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及所述防水盖板上均设有螺孔,所述壳体之间通过螺丝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与所述防水盖板之间通过所述螺丝进行固定连接。
[0013]与现有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结构中第一凹口与第一凸起的设置以及水的重力作用,能够有效防止水从壳体缝隙进入控制器内,第二凹口与第二凸起连接处上覆盖的防水盖板能使水和灰尘无法从缝隙处进入设备内部,提升控制器的防水等级至IP65并且能够延长机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防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防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防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防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四;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防尘结构的俯视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防尘结构的侧视图一;
[002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防尘结构的侧视图二;
[002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防尘结构的侧视图三;
[0024]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防尘结构密封垫片的位置示意图一;
[0025]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防尘结构密封垫片的位置示意图二;
[0026]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防尘结构剖面图一;
[0027]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防尘结构剖面图二。
[0028]图中:1、壳体;11、上壳;111、顶部;1111、风扇翅片;1112、风扇设置槽;1113、风扇盖板;1114、第一连接孔;1115、密封圈槽;112、侧部;1121、第一凸起;113、第二凹口;12、下
壳;121、第一凹口;122、凹槽;123、固定翼;13、前壳;131、第二凸起;132、第二连接孔;14、后壳;2、防水盖板;21、顶盖面;22、侧盖面;3、线束连接口;4、密封垫片;5、螺孔;6、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实施例:
[003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防尘结构,如图1

6所示,包括壳体1和一对防水盖板2;
[0032]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11、下壳12、前壳13和后壳14;所述上壳11包括顶部111及一对侧部112,所述顶部111与所述侧部112固定连接,所述一对侧部112竖直对立设置于所述顶部111两侧,所述侧部112远离所述顶部111一端与所述下壳12连接;所述下壳12两侧分别竖直对立设有所述前壳13与所述后壳14,所述前壳13与所述后壳14设于所述一对侧部112之间且与所述上壳11和所述下壳12连接;所述防水盖板2包括顶盖面2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一对防水盖板(2);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11)、下壳(12)、前壳(13)和后壳(14);所述上壳(11)包括顶部(111)及一对侧部(112),所述顶部(111)与所述侧部(112)固定连接,所述一对侧部(112)竖直对立设置于所述顶部(111)两侧,所述侧部(112)远离所述顶部(111)一端与所述下壳(12)连接;所述下壳(12)两侧分别竖直对立设有所述前壳(13)与所述后壳(14),所述前壳(13)与所述后壳(14)设于所述一对侧部(112)之间且与所述上壳(11)和所述下壳(12)连接;所述防水盖板(2)包括顶盖面(21)和一对侧盖面(22),所述一对侧盖面(22)分别竖直对立连接于所述顶盖面(21)一端的两侧,所述一对防水盖板(2)分别设于所述上壳(11)与所述前壳(13)和所述后壳(14)连接处,所述顶盖面(21)覆盖于所述前壳(13)与所述顶部(111)的连接处上,所述一对侧盖面(22)分别覆盖于所述前壳(13)与所述一对侧部(112)的连接处上;所述侧部(112)远离连有所述顶部(111)一端内侧向所述下壳(12)延伸设有第一凸起(1121);所述下壳(12)周缘外侧设有第一凹口(121),所述上壳(11)与所述下壳(12)通过第一凸起(1121)和第一凹口(121)的卡合进行固定;所述上壳(11)与所述前壳(13)和所述后壳(14)连接的周缘外侧设有第二凹口(113),所述前壳(13)和所述后壳(14)周缘设有向靠近所述上壳(11)方向延伸的第二凸起(131),所述前壳(13)与所述后壳(14)和所述上壳(11)通过所述第二凹口(113)及第二凸起(131)卡合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凹口(121)与所述第一凸起(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宏飞张世强邹凤张达李光耀
申请(专利权)人:华录智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