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共刺激分子的重组痘病毒科载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224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表达共刺激分子的重组痘病毒科载体、含有重组痘病毒科载体的细胞、含有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重组痘病毒科载体和/或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细胞的药物组合物,以及治疗需要抗原的疫苗接种的生物的方法。原的疫苗接种的生物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表达共刺激分子的重组痘病毒科载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表达共刺激分子的重组痘病毒科载体、含有重组痘病毒科载体的细胞、含有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重组痘病毒科载体和/或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细胞的药物组合物,以及治疗需要抗原的疫苗接种的生物的方法。
[0002]病毒载体在生物技术中用于将遗传物质引入靶细胞。引入的遗传物质通常编码用于重组蛋白生产的外源基因。因此,病毒载体是重要的平台技术,特别是用于越来越多地使用的重组疫苗的生产,以及传染病的传统预防,也用于新的创新治疗概念的开发,例如治疗性肿瘤免疫接种。
[0003]痘病毒科(Poxviridae)或痘病毒是以人类、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作为自然宿主的病毒家族。目前,该家族有83个种,隶属于22个属,分为两个亚科。可以感染人类的痘病毒有四个属:正痘病毒属、副痘病毒属、雅塔痘病毒属、软疣痘病毒属。正痘病毒属:天花病毒(天花)、痘苗病毒、牛痘病毒、猴痘病毒;副痘病毒属:羊痘病毒、伪牛痘、牛丘疹性口炎病毒;雅塔痘病毒属:塔纳痘病毒、雅巴猴肿瘤病毒;软疣痘病毒属:传染性软疣病毒(MCV)。最常见的是痘苗(见于印度次大陆)和传染性软疣,但猴痘感染正在上升(见于西非和中非雨林国家)。原型的痘病毒是痘苗病毒,以其在消灭天花中的作用而闻名。痘病毒科病毒颗粒(病毒粒子)通常被包膜(外部包膜的病毒粒子),但是该病毒在细胞内成熟的包含不同的包膜的病毒粒子形式也是有传染性的。痘苗病毒是用于外源蛋白表达的有效工具,因为其能引起强烈的宿主免疫应答。痘苗病毒主要通过细胞融合进入细胞,尽管目前负责的受体尚不得而知。
>[0004]羊痘病毒(ORFV)属于痘病毒家族,具有多种特性,使其关于重组疫苗的生产令人关注并使其优于其他技术。它是典型的副痘病毒属,属于痘病毒科家族。ORFV是包膜的复杂dsDNA病毒,其形态让人联想到一团羊毛,平均大小约为260nm
×
160nm。它们具有高GC含量和大小约为130kbp至150kbp的线性DNA基因组,其中心区域两侧由ITR区域(“反向末端重复[序列]”)分隔,末端为发夹结构,该结构将两条DNA单链共价连接在一起。在基因组的中心区域,主要是病毒复制和形态发生所必需的基因,这些基因在痘病毒中高度保守。相反,在ITR区域中存在所谓的非保守毒力基因,其显著决定宿主范围、致病性和免疫调节,从而表征病毒。
[0005]与正痘病毒相比,ORFV以非常窄的自然宿主嗜性为特征,其包括绵羊和山羊。其结果是,几乎可以排除由自然感染引起的人类对该载体的抑制性“预存免疫(preimmunity)”,该预存免疫可以在最常见的痘苗病毒和腺病毒的病毒载体中观察到。此外,特别弱和短期的ORFV特异性载体免疫允许用针对其它病原体的基于ORFV的疫苗非常有效地加强和/或更新疫苗接种或免疫接种。
[0006]虽然ORFV衍生载体通常是用于基于病毒载体的疫苗的生产的有前途的工具,但当将它们施用至生物体内时,诱导的免疫应答往往不够强。因此,目前已知的ORFV衍生载体通常不诱导这种确保消除致病因子的强大的免疫应答。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潜在问题是提供改进的重组痘病毒科载体,通过该载体可以避免或至少减少目前载体的问题。特别是,应该提供重组痘病毒科载体,其在给生物施用后,诱
导强烈的免疫刺激应答,该应答使佐剂的使用变得多余。
[0008]该问题通过提供重组痘病毒科载体来解决,其包含:
[0009]‑
编码并表达共刺激分子的至少一个第一核苷酸序列,和
[0010]‑
控制第一核苷酸序列表达的至少一个启动子。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痘病毒科是指属于痘病毒家族的所有病毒和病毒毒株,特别是隶属于羊副痘病毒属的病毒和病毒毒株,如羊痘病毒(ORFV),特别是毒株D1701。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重组痘病毒科载体”是指基于痘病毒基因组的载体,该载体被配置为在生物细胞中运输和/或表达外源基因,如抗原。根据本专利技术,“重组痘病毒科载体”包括“重组痘病毒科衍生载体”。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共刺激分子”是指哺乳动物,特别是人类、牛、猪、羊、禽、狗、猫、马的蛋白质,其必须作为第二受体被激活,以便触发适应性免疫应答。也经常是相反的,即共刺激分子导致受体或配体被激活,从而导致免疫应答的提高。B细胞中共刺激分子的实例为CD40及其配体CD40L,或CR2及其配体iC3b、C3dg或C3d中的一个。T细胞的共刺激分子为CD28及其配体CD80(B7

1)和CD86(B7

2),以及ICOS及其配体ICOSL(B7

H2)。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核苷酸序列”是指包含串联核苷酸的核酸,该核酸可以是DNA或RNA。
[0015]编码并表达共刺激分子的第一核苷酸序列可以整合在痘病毒科载体中的任何位置,这不会干扰或不会显著干扰载体的复制能力。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启动子”是指允许在本专利技术的痘病毒科载体中调节表达共刺激分子的核酸片段。优选地,其是指痘病毒科启动子,即存在于野生型痘病毒科基因组中的启动子或由其衍生的启动子,或人工启动子,如痘病毒启动子、ORF启动子、CMV启动子等。通常,但不是必须的,启动子位于第一核苷酸序列附近和其上游。
[0017]专利技术人已经意识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痘病毒科载体,由于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当给生物施用时,能够诱导强烈的免疫应答。因此,其可以用作例如疫苗载体,明显优于现有技术中迄今使用的疫苗载体。
[0018]在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重组痘病毒科载体的实施方案中,共刺激分子为CD40L。
[0019]该措施的优点在于使用了共刺激分子,这使载体的免疫原性极大提高。CD40L在APC中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通过与CD40结合来激活它们。专利技术人方法的特殊特征是,由于ORFV载体被APC占据,所以占据该载体的APC被激活(类似自分泌激活)。这样的优点为,现在有越来越多被激活的APC,其也提呈来自癌症或感染原的抗原,从而诱导更强的免疫应答。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CD40L”或“分化簇”(CD)40L,也称为CD40配体或CD154,是主要在激活的T细胞上自然表达的蛋白质,是TNF超家族分子的成员。其与抗原提呈细胞(APC)上的CD40结合,根据靶细胞类型而产生多种作用。CD40L总共有三个结合配偶体:CD40、α5β1整合素和αIIbβ3。CD40L作为共刺激分子,对被称为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的T细胞亚群尤为重要。在TFH细胞上,CD40L通过与B细胞表面的CD40结合,促进B细胞的成熟和功能,从而促进细胞间通讯。该基因的缺陷导致无法进行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并与高IgM综合征相关。CD40L的缺失也会阻止生发中心的形成,从而阻止抗体亲和力成熟,这是适应性免疫系统中的重要过程。CD40L的人类变体的基因ID为959(HGNC:11935),小鼠变体的基因ID为21947(MGI:88337)。
[0021]在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重组痘病毒科载体,其包含:

编码并表达共刺激分子的至少一个第一核苷酸序列,和

控制第一核苷酸序列表达的至少一个启动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痘病毒科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刺激分子为CD40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痘病毒科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刺激分子为CD80。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痘病毒科载体,其还包含:

编码并表达共刺激分子的至少一个第二核苷酸序列,和

控制第二核苷酸序列表达的至少一个启动子。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痘病毒科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刺激分子为CD40L和/或CD80。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痘病毒科载体,所述重组痘病毒科载体为重组副痘病毒属载体,优选为重组羊痘病毒(ORFV)载体,进一步优选地,ORFV为D1701毒株。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痘病毒科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核苷酸序列位于vegf基因座。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痘病毒科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核苷酸序列位于vegf基因座。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痘病毒科载体,其还包含:

编码并表达抗原的至少一个第三核苷酸序列,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勒妮
申请(专利权)人:普里梅载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