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原性增强的经修饰的副痘病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3029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免疫原性增强的经修饰的副痘病毒,优选副痘病毒载体、含有所述经修饰的副痘病毒的生物细胞、含有所述经修饰的副痘病毒载体和/或所述细胞的药物组合物,优选疫苗,以及所述经修饰的副痘病毒的新用途。及所述经修饰的副痘病毒的新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免疫原性增强的经修饰的副痘病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免疫原性增强的经修饰的副痘病毒(Parapoxvirus),优选副痘病毒载体,含有所述经修饰的副痘病毒的生物细胞,含有所述经修饰的副痘病毒载体和/或所述细胞的药物组合物,优选疫苗,以及所述经修饰的副痘病毒的新用途。
[0002]经修饰的病毒,例如病毒载体,在生物科学、医学和加工工程中有多种应用。例如,基于病毒载体的疫苗有望引发针对任何种类抗原肽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在痘病毒科的副痘病毒属中,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病毒;ORFV)毒株D1701

V包含特别有利于载体平台技术发展的各种特性,并被证明促进了各种疫苗接种方法。
[0003]然而,在经修饰的病毒或病毒载体领域中可以发现的一个问题是低免疫原性。低免疫原性降低了基于病毒载体的疫苗的有效性。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使用免疫调节元件或将病毒载体的制剂与改善疫苗免疫反应的药理学试剂或免疫学试剂结合使用。然而,这些方法并没有完全成功。一些病毒载体的包装能力有限,免疫调节元件的表达经常使病毒不能工作。此外,佐剂通常对接种的生物体有毒,这就是基于病毒载体的疫苗接种经常伴随副作用的原因。
[0004]在此背景下,本领域需要提供新的经修饰的病毒,特别是病毒载体,其可用于有效生产基于病毒载体的疫苗和其他应用,从而减少或甚至避免本领域中已知的问题。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分别提供这种经修饰的病毒或病毒载体,其特征在于免疫原性增强,而不需要包含免疫调节元件或具有佐剂的载体的制剂。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经修饰的副痘病毒,优选副痘病毒载体来满足这些和其它需求,所述载体在编码“锚蛋白重复序列1”(ANK

1)的病毒开放阅读框(ORF)中包含至少一个功能突变,其中所述载体与没有所述功能突变的相同载体相比免疫原性增强。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副痘病毒”是痘病毒科和脊索动物痘病毒亚科(Chordopoxvirinae)中的病毒属。像痘病毒科的所有成员一样,它们是椭圆形、相对较大的双链DNA病毒。副痘病毒具有区别于其他痘病毒的独特的螺旋外壳。副痘病毒感染脊椎动物,包括多种哺乳动物和人类。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有种类的副痘病毒都适用,然而,Orf病毒是优选的。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经修饰的”副痘病毒是指在野生型的对应病毒上进行技术性修饰的由副痘病毒衍生的病毒。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副痘病毒载体”是指基于副痘病毒基因组或由副痘病毒基因组组成的载体或质粒,其被配置用于转染生物细胞,优选哺乳动物和人类细胞,进一步优选还用于在生物细胞中转运和/或表达转基因或外源基因。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锚蛋白重复序列1”(ANK

1)属于一组由两个被环分开的α螺旋组成的蛋白质基序,首先在酵母Cdc10和果蝇缺刻的信号蛋白中发现。然而,锚蛋白重复序列(ANK)在整个生命领域中普遍存在,然而,除了痘病毒家族外,特别是脊索痘病毒,其在大多数病毒中都不存在。该基序由串联重复的共有结构域组成,这些结构域对促进蛋白质

蛋白质相互作用至关重要,并在ORFV D1701

V编码的四种蛋白质中发现(ORF123、

126(ANK

1)、

128(ANK

2)和

129(ANK

3))。虽然大量细胞ANK蛋白被描述为参与细胞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骨架完整性、转录和细胞周期的调节、炎症反应或蛋白质转运,但对痘病毒ANK蛋白
的功能知之甚少。已经证明,这四种蛋白含有F

box样基序,可以通过底物结合结构域将特异性底物募集到SCF1泛素连接酶,从而利用细胞的泛素

蛋白酶体机制。这些蛋白中的一种,ORF126编码的ANK

1蛋白,显示通过必需锚蛋白重复序列8和9与线粒体共定位。然而,其生理学后果还未被证明。此外,最近的一项研究报道了ORFV编码的ANK蛋白对缺氧诱导因子(HIF)通路的影响。虽然这一通路在调节细胞对缺氧的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血管生成和抗凋亡程序等下游靶点更有利于病毒致病。已经表明,在ORFV感染时,抑制HIF的因子(FIH)被ANK蛋白隔离,导致HIF活性增强。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功能突变”是指基因和编码的蛋白质的遗传改变,与未突变的野生型相比,其导致活性和/或功能的改变。功能突变包括但不限于敲除突变、点突变、缺失突变、移码突变和置换突变等,它们都导致ANK

1功能的改变,无论是ANK

1功能失调还是ANK

1的表达分别被抑制、减少或避免。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免疫原性”是副痘病毒载体在人类动物体内引发免疫反应的能力,即诱导体液和/或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的能力。免疫原性可以通过技术人员熟知的各种方法来测量。关于此类方法的概述可参见Madhwa等人(2015),Immunogenicity assessment of biotherapeutic products:An overview of assays and their utility,Biologicals Vol.43,Is.5,pp.298

306。
[0013]本专利技术人能够认识到,具有功能突变的、优选灭活的ANK

1的副痘病毒载体的特征在于,分别与未突变的对应载体或野生型病毒相比,其具有特定的实体和提高的免疫原性。载体活化外周血单核细胞或在体外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能力证明了免疫原性的增加。同时,本专利技术人发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经修饰的副痘病毒或副痘病毒载体仍表现出优异的生长行为,并具有表达转基因或外源基因的能力。专利技术人进行的分析证明了基于载体的疫苗设计的巨大潜力。
[0014]由于已鉴定的增强的免疫原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经修饰的副痘病毒或副痘病毒载体也非常适合于其他应用,例如溶瘤病毒或溶瘤病毒载体、免疫刺激剂、基因治疗工具或灭活病毒。
[0015]专利技术人的发现是出人意料的,并且是技术人员所不能预料的。可以假设编码ANK

1的ORF对于副痘病毒基因组的功能和可复制性是必要的,或者至少是有利的,因此对于基于副痘病毒的载体是必要的。换句话说,可以假设在副痘病毒载体中,不能免除编码ANK

1的ORF。此外,病毒ORF中的功能突变通常导致免疫原性丧失,并且当副痘病毒中编码ANK

1的ORF突变时,可以预期具有相同的效果。因此,该技术指向与本专利技术指向相反的方向。
[0016]本专利技术的根本问题由此得以完全解决。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中,功能突变导致ANK

1的活性低于未突变的ANK

1。
[0018]该实施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经修饰的副痘病毒,其在编码“锚蛋白重复序列1”(ANK

1)的病毒开放阅读框(ORF)中包含至少一个功能突变,其中所述病毒与没有所述功能突变的相同载体相比具有增强的免疫原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修饰的副痘病毒,其中所述功能突变导致ANK

1的活性低于未突变的ANK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经修饰的副痘病毒,其是副痘病毒载体。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经修饰的副痘病毒或副痘病毒载体,其中副痘病毒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病毒,ORFV)或副痘病毒载体为ORFV载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修饰的副痘病毒或副痘病毒载体,其中ORFV属于毒株D1701,优选属于毒株D1701

V。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经修饰的副痘病毒或副痘病毒载体,其中ANK

1由病毒开放阅读框126(ORF126)编码,优选地,ORF位于nt 22.055
±
100至nt 23.546
±
100的核苷酸位置。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经修饰的副痘病毒或副痘病毒载体,其还包含:(1)至少一个编码转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2)至少一个控制编码转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表达的启动子。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经修饰的副痘病毒或副痘病毒载体,其中编码转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被插入到编码ANK

1的病毒ORF中,或/和其中编码ANK

1的病毒ORF被编码转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取代。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副痘病毒载体,其包含多于一个编码转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优选地,编码转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数量选自:2个、3个、4个或多于4个。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经修饰的副痘病毒或副痘病毒载体,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拉尔夫
申请(专利权)人:普里梅载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