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1614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植物药材浓缩提纯后,通过脱胶剂分离纤维素,过滤得到纤维素干浆;采用高分子材料包埋消肿药物,获得缓释微球;将纤维素干浆与缓释微球在有机溶剂中混合,升温搅拌使纤维素在微球表面完成附着,获得纤维素包覆微球溶液;在所述纤维素包覆微球溶液中添加抑菌交联药物,静置分层获取纤维素包覆微球,将其混入药用溶液剂保存获得植物药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破损伤口及其周边起到消肿化瘀的作用,并且能够在伤口表面提供局部架空构造,配合纤维素的交联孔隙,确保覆盖后的透气效果,减少细菌繁殖或增生现象,还通过微球缓释药物,使药物缓慢释放,保持血药浓度稳定。保持血药浓度稳定。保持血药浓度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制备领域或复合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创伤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癌症之后的第三大致死病因,而皮肤创伤作为创伤的重要分支,其有效治愈问题日益突出。敷料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用以治疗皮肤创伤的医用材料。传统使用的敷料主要包括纱布、绷带、水凝胶类敷料、泡沫类敷料等。敷料如果能为创伤部位提供一个无菌的环境将降低感染率,加快创伤的愈合。因此,具有抗菌功能的敷料受到了人们关注,并开发出了一些新型抗菌敷料,如复合银离子和天然有机抗菌剂等。但这些抗菌敷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重金属对人体有毒害作用,而其他抗菌剂不具广谱抗菌性等。
[0003]ε

聚赖氨酸是由细菌产生的一种含有25

30个赖氨酸残基的同型单体聚合物。这种聚合物是通过赖氨酸残基的α

氨基和α

羧基形成的酞胺键连接而成,故称为ε

聚赖氨酸。聚赖氨酸具有强大的广谱抑菌性,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以及一些病原体均由抑制作用。
[0004]纤维素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0%以上。棉花的纤维素含量大于90%,为天然的最纯纤维素来源。纤维素及其衍生化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化工、食品、生物和医学等诸多领域。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纤维素资源对开发新能源、发展新型材料和改善生态环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0005]当下的创伤治疗,多是在伤口直接贴合纱布材料或涂覆的药物,容易影响痂面形成,造成痂面增生或痂面扩大,并且使得伤口附件被刺激范围扩大,有较强且持续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制备方法。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植物药材浓缩提纯后,通过脱胶剂分离纤维素,过滤得到纤维素干浆;S2:采用高分子材料包埋消肿药物,获得缓释微球;S3:将纤维素干浆与缓释微球在有机溶剂中混合,升温搅拌使纤维素在微球表面完成附着,获得纤维素包覆微球溶液;S4:在所述纤维素包覆微球溶液中添加抑菌交联药物,静置分层获取纤维素包覆微球,将其混入药用溶液剂保存获得植物药物。
[0008]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植物药材选用红花、丹参、川芎、三七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0009]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S2中高分子材料采用明胶或PLA或PLGA。
[0010]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S2中,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
[0011]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S3中,纤维素干浆与缓释微球在乙醇中混合,纤维素干浆与缓释微球质量比为1:7

10。
[0012]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S4中抑菌交联药物选用ε

聚赖氨酸水溶液,静置时间不超过1h,使附着与微球表层的纤维素骨架部分连接,构成镂空网状结构。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缓释微球以及放置所述缓释微球的乙醚溶液剂,所述缓释微球外壳外包覆高分子材料,所述缓释微球内部为消肿药物,所述高分子材料外表层附着有植物药材提纯的纤维素,相邻微球外的纤维素骨架部分连接,微球微观平铺状态下,为镂空网状膜料。
[0014]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缓释微球在所述溶液剂中质量体积比为:1:2

5。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在伤口周围包覆液体吸收材料,且液体吸收材料与伤口位置不接触;B:将植物药物溶液涂覆至伤口位置及其周边位置,且溶液与液体吸收材料接触。
[0016]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伤口结痂后,用无菌生理盐水润湿防护层,再从伤口周边位置起将植物药物涂覆残留的防护层剥离。
[0017]本专利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通过三层结构的药物包覆微球溶液,能够对破损伤口及其周边起到消肿化瘀的作用,并且能够在伤口表面提供局部架空构造,配合纤维素的交联孔隙,从而确保了覆盖后的透气效果,减少细菌繁殖或增生现象,此外,在架空镂空构造的基础上,还通过微球缓释药物,使药物缓慢释放,延长吸收和分布及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保持血药浓度稳定。
[0019](2)本专利技术采用中草药提取纤维素,使得药物涂用后的基质架构纤维素能够起到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能够与缓释微球释放的药物相配合,从而提供长效稳定的活血化瘀功效,通过脱胶处理的纤维素与高分子材料球外壳附着后,能够起到在伤口表面的表层防护作用,一方面纤维素作为基质结构对保护层起到了支撑且透气的作用,另一方面高分子材料球外壳在缓慢释放药物,且逐步脱水后破裂,在纤维素之间的孔隙中起到填补作用,在早期起到填补防护作用,随其被吸收,孔隙逐渐恢复至原有孔隙尺寸,在后期也不影响透气恢复。
[0020](3)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优选的在伤口周边铺设液体吸收材料,且涂覆的药物溶液覆盖液体吸收材料内部的全部位置,且与液体吸附材料接触,使得在伤口周边的缓释微球先行破裂,以及在伤口周边对应的更为干燥的纤维素与肤质先行接触贴合,从而从周边起起到支撑作用,提供了药物涂覆层的架空基础,随着内部伤口位置的缓释干燥,纤维素结构自外而内逐步定型,从而形成局部架空的镂空构造,避免过度贴合影响伤口结痂恢复。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实施例”、“一个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说明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但不必是全部实施例。如果说明书描述了物质“可以”、“或许”或“能够”被包括,则该物质或特性不是必需被包括的。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所示的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植物药材浓缩提纯后,植物药材选用红花、丹参、川芎、三七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通过脱胶剂分离纤维素,过滤得到纤维素干浆;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植物脱胶方法还能够采用如下方法:
[0025]水法脱胶:利用磷脂等胶质的亲水性,在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植物药材浓缩提纯后,通过脱胶剂分离纤维素,过滤得到纤维素干浆;S2:采用高分子材料包埋消肿药物,获得缓释微球;S3:将纤维素干浆与缓释微球在有机溶剂中混合,升温搅拌使纤维素在微球表面完成附着,获得纤维素包覆微球溶液;S4:在所述纤维素包覆微球溶液中添加抑菌交联药物,静置分层获取纤维素包覆微球,将其混入药用溶液剂保存获得植物药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药材选用红花、丹参、川芎、三七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高分子材料采用明胶或PLA或PLGA。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纤维素干浆与缓释微球在乙醇中混合,纤维素干浆与缓释微球质量比为1:7

1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万喜陈香萌张党权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