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1158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EL装置,能够很好地防止在保护膜上产生的裂纹扩展到基板内侧的元件形成区域。这种EL装置,包括形成四边形状的基板、设置在基板的上表面侧并具有有机发光元件的元件形成区域、设置在元件形成区域和基板的端部之间的区域的凸部、被覆在从元件形成区域到基板的端部的区域内并覆盖在凸部上而形成的保护膜,凸部沿着基板的4边中的至少2边形成大致条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EL显示器等EL (Electroluminescent)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EL显示器等EL装置一般通过在母基板上一次形成与多个EL装置对应的结 构,并将该母基板进行分割从而形成多个EL装置。在其分割工序中,沿着母基板的分割线 划上裂痕,对其划上了裂痕的部分施加冲击和外力等,以使沿着分割线割开母基板。作为其 他分割方法,也有沿着母基板的分割线进行激光照射、局部性加热母基板、使其发生裂纹等 从而进行分割的方法。另一方面,EL装置中,为了保护使用了有机材料的有机层等免受外界干扰,以覆盖 元件形成区域的方式在基板上形成硅氮化膜等保护膜。尽管如此,由于在母基板分割时对母基板施加的冲击和外力等、或者在EL装置运 送时外加给该装置的外力等,有时也会在保护有机层等的保护膜上产生裂纹,其裂纹扩展 到位于基板内侧的元件形成区域(产生裂纹时的更详细情况等根据图1及图2在后面进行 叙述)。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EL装置,能够很好地防止在保护膜上产 生的裂纹扩展到基板内侧的元件形成区域。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是一种EL装置,包括形成四边形状的基 板;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侧并具有有机发光元件的元件形成区域;设置在所述元件形 成区域和所述基板的端部之间的区域的凸部;被覆在从所述元件形成区域到所述基板的端 部的区域内并覆盖在所述凸部上而形成的保护膜,所述凸部沿着所述基板的4边中的至少 2边形成大致条状。另外,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EL装置中,所述凸部由树脂形 成。另外,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EL装置中,所述凸部以其下 部比上部宽度窄的方式使侧壁面倾倒。另外,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EL装置中,所述 凸部沿着所述基板的4边连续形成。 另外,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EL装置中,还具 备驱动元件,该驱动元件在所述元件形成区域和所述基板的端部之间的区域中、沿着所述 基板的4边中的至少1边配置并驱动所述有机发光元件,所述凸部沿着没有配置所述驱动元件的所述基板的2边以上形成。另外,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EL装置中,所述 凸部沿着所述基板的4边中的至少2边形成多列。另外,技术方案7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 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EL装置中,所述 凸部的高度设定成大于保护膜的厚度。另外,技术方案8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 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EL装置中,所 述基板是从母基板分割出来的,所述基板的边对应于所述基板从所述母基板分割时的分割 线。另外,技术方案9的专利技术是一种EL装置,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侧 并具有有机发光元件的元件形成区域;配置在所述元件形成区域和所述基板的端部之间并 由树脂形成的凸部;被覆在从所述元件形成区域到所述基板的端部的区域内并覆盖在所述 凸部上而形成的保护膜,所述凸部沿着所述基板的端部形成大致条状。另外,技术方案10的专利技术是一种EL装置,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 侧并具有有机发光元件的元件形成区域;设置在所述元件形成区域和所述基板的端部之间 的凸部;被覆在从所述元件形成区域到所述基板的端部的区域内并覆盖在所述凸部上而形 成的保护膜,所述凸部以其下部比上部宽度窄的方式使侧壁面倾倒。另外,技术方案11的专利技术是一种EL装置,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 侧并具有有机发光元件的元件形成区域;设置在所述元件形成区域和所述基板的端部之间 的凹部;被覆在从所述元件形成区域到所述基板的端部的区域内并覆盖凹部的内面而形成 的保护膜,所述凹部沿着所述基板的端部形成大致条状。另外,技术方案12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1所述的EL装置中,所述凹部的深度大 于所述保护膜的厚度。另外,技术方案13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 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EL装置中, 所述元件形成区域由密封件包围,所述凸部位于比所述密封件更靠所述基板的端部侧的位置。另外,技术方案14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1或12所述的EL装置中,所述元件形 成区域由密封件包围,所述凹部位于比所述密封件更靠所述基板的端部侧的位置。另外,技术方案15的专利技术,所述元件形成区域还具有配置在相邻的所述有机发光 元件间的区域的隔壁,所述隔壁及所述凸部形成为下表面比上表面宽度窄的倒锥状截面, 上表面的宽度和下表面的宽度之差是所述凸部大于所述隔壁。另外,技术方案16的专利技术是一种EL装置,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 侧并具有有机发光元件的元件形成区域;设置在所述元件形成区域和所述基板的端部之间 的区域的凸部;被覆在从所述元件形成区域到所述基板的端部的区域内并覆盖在所述凸部 上而形成的保护膜,所述凸部沿着所述基板的端部形成。另外,技术方案17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6所述的EL装置中,所述凸部由树脂形 成。另外,技术方案18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6或17所述的EL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凸部以所述凸部的下部比上部宽度窄的方式使侧壁面倾倒。另外,技术方案19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6 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EL装置中,所述凸部沿着所述基板的端部连续形成。另外,技术方案20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6 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EL装置中, 所述凸部沿着所述基板形成多列。另外,技术方案21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6 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EL装置中, 所述凸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凸部上的所述保护膜的厚度。另外,技术方案22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6 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EL装置中, 所述元件形成区域由密封件包围,所述凸部由所述密封件覆盖。另外,技术方案23的专利技术是一种EL装置,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 侧并具有有机发光元件的元件形成区域;设置在所述元件形成区域和所述基板的端部之间 的凹部;被覆在从所述元件形成区域到所述基板的端部的区域内并覆盖凹部的内面而形成 的保护膜;包围所述元件形成区域而形成的密封件,所述凹部由所述密封件覆盖。另外,技术方案24的专利技术是一种EL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准备基板 和掩模的工序,所述基板上被覆有负型抗蚀膜,所述掩模具有通过光的孔部和在该孔部的 周边区域光通过的光量比所述孔部少的半色调部;相对于被覆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抗蚀膜 对置配置所述掩模的工序;经由所述掩模向所述抗蚀膜照射光的工序;对所述抗蚀膜进行 显影,在与所述半色调部的正下方对应的区域形成下部比上部宽度窄的倒锥状的隔壁的工 序。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基于凸部能够很好地降低在基板端部产生的保护膜的裂纹,可有效 地抑制对EL装置的破坏。附图说明图1是用以对保护膜上产生的裂纹进行说明的图。图2是图1的A1-A1截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EL装置被分割前的状态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A2-A2截面图。图5是放大表示图4的凸部周围的图。图6(a) 图6(c)是表示图5所示构成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7是表示凸部形成2个的构成的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变形例的截面图。图9-1是用以说明形成图8的凸部及隔壁的第一方法的图。图9-2是用以说明形成图8的凸部及隔壁的第一方法的图。图10-1是用以说明形成图8的凸部及隔壁的第二方法的图。图10-2是用以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EL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侧并具有有机发光元件的元件形成区域;设置在所述元件形成区域和所述基板的端部之间且远离所述端部的凹部;被覆在从所述元件形成区域到所述基板的端部的区域内并覆盖凹部的内面而形成的保护膜,所述凹部沿着所述基板的端部形成大致条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野元彦高杉亲知加纳圭吾太田大助莲见太朗小川浩充阿部真一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