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D-L1结合分子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0820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D

L1结合分子及其应用
[0001]优先权声明
[0002]本申请要求申请号为202111274164.X,申请日为2021年10月29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PD

L1结合分子及其应用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单克隆抗体
,具体来说是一种PD

L1结合分子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4]细胞程序性死亡

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ligand 1,PD

L1)也称为表面抗原分化簇27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74,CD274),是由华裔学者陈列平教授在1999年作为B7家族的第3个成员B7

H1首次发现。PD

L1蛋白广泛表达于活化T、B细胞和巨噬细胞。PD

L1与T细胞上的PD

1蛋白相互作用会抑制T细胞的活化,引起T细胞的凋亡,在免疫应答中起负性调控作用。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和肿瘤相关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s)高表达PD

L1,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在肿瘤抗原长期刺激下高表达PD

1。PD

L1与PD

1结合后可诱导T细胞凋亡、失能、耗竭,进而抑制肿瘤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激活、增殖和抗肿瘤功能,实现肿瘤免疫逃逸。
[0005]单克隆抗体在癌症的检测及生物靶向治疗方面成功的应用,引起了肿瘤治疗的变革。然而,传统的单抗(150kD)分子质量过大,难穿透组织,造成肿瘤区域的有效浓度较低,治疗效果不充分;传统的抗体具有很高的免疫原性,而改造的抗体很难达到原来的亲和力。此外,完全人源化的传统抗体开发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稳定性不够等诸多因素限制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普及。
[0006]纳米抗体是目前最小的抗体分子,其分子量是普通抗体的1/10。纳米抗体除具备单克隆抗体的抗原反应性外,还拥有一些独特的功能特性,如分子质量小,稳定性强、可溶性好、易表达、免疫原性弱、穿透性强、靶向性强、人源化简单,制备成本低廉等,几乎完美克服了传统抗体开发周期长,稳定性较低,保存条件苛刻等缺陷。
[0007]尽管本领域中公开了一些结合PD

L1的纳米抗体,但是本领域仍然对具有较优的结合亲和力和特异性的纳米抗体存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特异性结合PD

L1的抗体及其应用。
[0009]具体而言,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了本领域的技术问题。
[0010]1.一种PD

L1结合分子,其包含至少一个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所述至少一个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包含选自以下(i)至(vi)任一项的CDR1、CDR2和CDR3:
[0011](i)如SEQ ID NO:29所示的CDR1、如SEQ ID NO:30所示的CDR2、和如SEQ ID NO:31所示的CDR3;
[0012](ii)如SEQ ID NO:23所示的CDR1、如SEQ ID NO:24所示的CDR2、和如SEQ ID NO:25所示的CDR3;
[0013](iii)如SEQ ID NO:26所示的CDR1、如SEQ ID NO:27所示的CDR2、和如SEQ ID NO:28所示的CDR3;
[0014](iv)如SEQ ID NO:20所示的CDR1、如SEQ ID NO:21所示的CDR2、和如SEQ ID NO:22所示的CDR3;
[0015](v)如SEQ ID NO:32所示的CDR1、如SEQ ID NO:33所示的CDR2、和如SEQ ID NO:34所示的CDR3;或
[0016](vi)如SEQ ID NO:35所示的CDR1、如SEQ ID NO:36所示的CDR2、和如SEQ ID NO:37所示的CDR3。
[0017]2.如项目1所述PD

L1结合分子,所述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为VHH。
[0018]3.如项目2所述PD

L1结合分子,所述VHH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7、SEQ ID NO:3、SEQ ID NO:6、SEQ ID NO:2、SEQ ID NO:8或SEQ ID NO:9任一所示。
[0019]4.如项目1~3任一所述PD

L1结合分子,所述PD

L1结合分子还包含免疫球蛋白Fc区;
[0020]任选地,所述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的C端与免疫球蛋白Fc区的N端连接。
[0021]5.如项目4所述PD

L1结合分子,所述免疫球蛋白Fc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4的第120位

第346位氨基酸所示。
[0022]6.如项目1~5任一所述PD

L1结合分子,所述PD

L1结合分子包括如SEQ ID NO:38

43任一所示氨基酸序列。
[0023]7.一种分离的多核苷酸,其编码项目1~6任一项所述的PD

L1结合分子。
[0024]8.一种表达载体,其包含项目7所述的多核苷酸。
[0025]9.一种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胞包含项目8所述的表达载体或其基因组中整合有项目7的多核苷酸。
[0026]10.一种制备项目1~6任一项所述PD

L1结合分子的方法,其包括在允许产生所述PD

L1结合分子的条件下培养项目9所述的宿主细胞并回收和分离所述PD

L1结合分子。
[0027]11.一种展示纳米抗体的噬菌体,所述噬菌体表面展示有项目1~6任一所述的PD

L1结合分子。
[0028]12.一种用于检测PD

L1的试剂盒,其包括项目1~6任一所述的PD

L1结合分子或项目11所述的展示纳米抗体的噬菌体。
[0029]13.如项目12所述试剂盒,所述试剂盒中还包括固相载体,所述的PD

L1结合分子或展示纳米抗体的噬菌体被固定于固相载体中。
[0030]14.如项目13所述试剂盒,所述试剂盒中还包括能与所述的PD

L1结合分子连接的可检测标记物;和/或PD

L1标准品或PD

L1偶联物标准品;和/或与可检测标记物相对应的底物;和/或酶联免疫反应试剂;
[0031]优选地,所述的可检测标记物被连接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D

L1结合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PD

L1结合分子包含至少一个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所述至少一个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包含选自以下(i)至(vi)任一项的CDR1、CDR2和CDR3:(i)如SEQ ID NO:29所示的CDR1、如SEQ ID NO:30所示的CDR2、和如SEQ ID NO:31所示的CDR3;(ii)如SEQ ID NO:23所示的CDR1、如SEQ ID NO:24所示的CDR2、和如SEQ ID NO:25所示的CDR3;(iii)如SEQ ID NO:26所示的CDR1、如SEQ ID NO:27所示的CDR2、和如SEQ ID NO:28所示的CDR3;(iv)如SEQ ID NO:20所示的CDR1、如SEQ ID NO:21所示的CDR2、和如SEQ ID NO:22所示的CDR3;(v)如SEQ ID NO:32所示的CDR1、如SEQ ID NO:33所示的CDR2、和如SEQ ID NO:34所示的CDR3;或(vi)如SEQ ID NO:35所示的CDR1、如SEQ ID NO:36所示的CDR2、和如SEQ ID NO:37所示的CDR3。2.如权利要求1所述PD

L1结合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为VHH。3.如权利要求2所述PD

L1结合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VHH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7、SEQ ID NO:3、SEQ ID NO:6、SEQ ID NO:2、SEQ ID NO:8或SEQ ID NO:9任一所示。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PD

L1结合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PD

L1结合分子还包含免疫球蛋白Fc区;任选地,所述免疫球蛋白单一可变结构域的C端与所述免疫球蛋白Fc区的N端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PD

L1结合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球蛋白Fc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4的第120位

第346位氨基酸所示。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PD

L1结合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PD

L1结合分子包括如SEQ ID NO:38

43任一所示氨基酸序列。7.一种分离的多核苷酸,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核苷酸编码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PD

L1结合分子。8.一种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达载体包含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核苷酸。9.一种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宿主细胞包含权利要求8所述的表达载体或其基因组中整合有权利要求7的多核苷酸。10.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PD

L1结合分子的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永庭张丽丽闫加庆路力生李艳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菲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