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链具有环状胺的维生素D衍生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0767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中枢移行性优异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式(1)所表示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溶剂合物。溶剂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侧链具有环状胺的维生素D衍生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为医药品有用的维生素D衍生物、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以及使用它们的治疗剂、进而含有它们的药物组合物。更详细而言,本专利技术的维生素D衍生物是侧链具有环状叔胺的维生素D衍生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再髓鞘化促进剂、以及作为再髓鞘化促进剂可在临床上应用的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多系统萎缩、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特应性脊髓炎、HTLV

1相关脊髓病、HIV相关白质脑病、克拉伯病、吉兰巴雷综合征、费希尔综合征、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变、腓骨肌萎缩症、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双相型障碍、重性抑郁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强迫性障碍、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药物依赖症导致的抑郁、自闭症、阿尔茨海默型痴呆、唐氏综合症、或缺血性脑卒中等的治疗剂,其包含这样的维生素D衍生物、以及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

技术介绍

[0002]少突胶质细胞在神经细胞的轴突上形成髓鞘(myelin,髓磷脂),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诱导跳跃传导来提高传导速度。此外,还参与神经细胞的代谢。
[0003]在一些炎症性脱髓鞘疾病、神经变性疾病和精神疾病中,报道了脱髓鞘或髓鞘的形成不全。脱髓鞘是指髓鞘被破坏而消失的状态,由于髓鞘的消失而引起各种各样的神经症状。作为引起脱髓鞘的神经免疫疾病,多发性硬化很有名,除此之外视神经脊髓炎、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多系统萎缩、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特应性脊髓炎、HTLV

1相关脊髓病、HIV相关白质脑病、克拉伯病等也作为引起脱髓鞘的中枢神经系炎症性脱髓鞘疾病而已知。另外,作为末梢神经系脱髓鞘疾病,已知有吉兰巴雷综合征、费希尔综合征、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变、腓骨肌萎缩症等。而且,在缺血性脑卒中,髓鞘也常常受到损害,髓鞘损害会引起随后的功能下降。另外,有报道称,即使是作为神经变性疾病的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由于髓鞘损害也抑制髓鞘的可塑性变化,导致认知功能下降。
[0004]而且,髓鞘的形成不全在精神分裂症、双相型障碍、重性抑郁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强迫性障碍、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药物依赖症导致的抑郁等各种精神疾病患者脑中被确认,并指出与疾病的关联性。
[0005]综上所述,使脱髓鞘或髓鞘的形成不全的状态恢复正常,这在中枢神经系统或末梢神经系统的治疗中是重要的。
[0006]近年来,有报道称,1α,25

二羟基维生素D3具有由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或神经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诱导的促进作用(非专利文献1和2)。在1α,25

二羟基维生素D3及其衍生物的作用中,已知有2个路径(非专利文献3)。一个是与作为核内受体之一的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控制基因表达的作用(genomic作用)。作为另一个作用,是与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A3(PDIA3)结合,引起信号传递的作用(non

genomic作用)。目前,在非专利文献1和2中报道的1α,25

二羟基维生素D3的少突胶质细胞分化诱导作用是genomic作用还是non

genomic作用尚未完全明确。另一方面,作为1α,25

二羟基维生素D3及其衍生物的主要
作用,可举出钙

磷代谢作用。通常以转录亢进活性值表示的genomic作用强的衍生物,钙代谢作用强,使血中钙浓度上升,有引起高钙血症的危险。因此,给予量有限,有时还不能引起期待的药理作用。
[0007]而且,有报道称,1α,25

二羟基维生素D3的中枢移行性极低(非专利文献4和5)。根据这些文献,意味着为了使1α,25

二羟基维生素D3在脑中达到充分的浓度,需要极高的给予量。然而,1α,25

二羟基维生素D3的高剂量给予,会引起血中钙浓度上升,因此是困难的。
[0008]因此,迫切希望有在脑中能够发挥效果的中枢移行性优异的维生素D衍生物、以及背离myelin再生促进作用和血中钙上升作用的维生素D衍生物,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报道过这样的衍生物。
[0009]现有技术文献
[0010]非专利文献
[0011]非专利文献1:A.G.de la Fuente等人,Journal of Cell Biology,2015,211(5),975

985;
[0012]非专利文献2:H.A.Shirazi等人,Experimental and Molecular Pathology,2015,98(2),240

245;
[0013]非专利文献3:M.A.Zmijewski等人,Experimental Dermatology,2020,29,876

884;
[0014]非专利文献4:M.R.Durk等人,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14,34(21),7091

7101;
[0015]非专利文献5:E.C.Y.Chow等人,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2013,304(9),E977

989。

技术实现思路

[001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中枢移行性优异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
[0018]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其促进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或神经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诱导,进而促进髓鞘的再生。
[0019]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选自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多系统萎缩、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特应性脊髓炎、HTLV

1相关脊髓病、HIV相关白质脑病、克拉伯病、吉兰巴雷综合征、费希尔综合征、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变、腓骨肌萎缩症、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双相型障碍、重性抑郁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强迫性障碍、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药物依赖症导致的抑郁、自闭症、阿尔茨海默型痴呆、唐氏综合症和缺血性脑卒中的1种以上疾病的治疗剂,其包含这些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作为有效成分。
[0020]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包含这些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而成的药物组合物。
[0021]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22]本专利技术人以上述目的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达成了以下的专利技术。
[0023]即,本专利技术是下述式(1)所表示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
[0024][化学式1][0025][0026][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下述式(1)所表示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化学式1]式中,R表示下述式中的Ra、Rb、Rc、Rd或Re的任一结构,[化学式2]R1、R3、R8和R
10
各自独立地表示可被1~3个卤素原子取代的C1~C6烷基、C3~C6环烷基、可被1~3个卤素原子取代的C1~C6烷氧基、卤素原子、或氢原子;R2、R4、R9和R
11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或可被1~3个卤素原子取代的C1~C6烷基,其中,在R1、R3、R8和R
10
各自独立地表示可被1~3个卤素原子取代的C1~C6烷氧基、或卤素原子的情况下,在与该R1、R3、R8、R
10
相同的碳原子上取代的R2、R4、R9、R
11
不是羟基;R6、R7、R
12
、R
13
、R
14
、R
15
、R
16
、R
17
、R
18
、R
19
、R
20
、R
21
、R
22
和R
23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可被1~3个卤素原子取代的C1~C6烷基、或C3~C6环烷基;R1与R2、R3与R4、R6与R7、R8与R9、R
10
与R
11
、R
12
与R
13
、R
14
与R
15
、R
16
与R
17
、R
18
与R
19
、R
20
与R
21
、R
22
与R
23
可相互结合形成元数3~5的环结构;R5表示氢原子、可被1个的

OR
501
基取代的C1~C6烷基、或可被1个的

OR
501
基取代的C3~C6环烷基,R
501
表示氢原子、或C1~C6烷基;R
24
表示氢原子、C1~C3烷基、或C1~C3烷基磺酰基;吡咯烷环(Rb)2位的立体化学表示(R)构型、(S)构型的任一种,X1和X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C1~C3烷基,或X1和X2共同形成亚甲基、或

(CH2)
m

,其中,m为2~5的整数;X3表示CH2基或C=CH2基,其中,在X1和X2共同形成亚甲基的情况下,X3不是C=CH2基;n表示1~3的整数;1位羟基的立体化学表示(R)构型、(S)构型的任一种;20位甲基的立体化学表示(R)构型、(S)构型的任一种。2.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其中,式(1)所表示的维生素D衍生物由下述式(1A)表示:
[化学式3]式中,R表示下述式中的Ra、Rb、Rc、Rd或Re的任一结构,[化学式4]R1、R3、R8和R
10
各自独立地表示可被1~3个卤素原子取代的C1~C6烷基、C3~C6环烷基、可被1~3个卤素原子取代的C1~C6烷氧基、卤素原子、或氢原子;R2、R4、R9和R
11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或可被1~3个卤素原子取代的C1~C6烷基,其中,在R1、R3、R8和R
10
各自独立地表示可被1~3个卤素原子取代的C1~C6烷氧基、或卤素原子的情况下,在与该R1、R3、R8、R
10
相同的碳原子上取代的R2、R4、R9、R
11
不是羟基;R
12
、R
13
、R
14
、R
15
、R
16
、R
17
、R
18
、R
19
、R
22
和R
23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可被1~3个卤素原子取代的C1~C6烷基、或C3~C6环烷基;R1与R2、R3与R4、R8与R9、R
10
与R
11
、R
12
与R
13
、R
14
与R
15
、R
16
与R
17
、R
18
与R
19
、R
22
与R
23
可相互结合形成元数3~5的环结构;R
24
表示氢原子、C1~C3烷基、或C1~C3烷基磺酰基;X1和X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C1~C3烷基,或X1和X2共同形成亚甲基或

(CH2)
m

,其中,m为2~5的整数;X3表示CH2基或C=CH2基,其中,在X1和X2共同形成亚甲基的情况下,X3不是C=CH2基;n表示1~3的整数;20位甲基的立体化学表示(R)构型、(S)构型的任一种。3.权利要求2所述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上述式(1)中,R1、R3、R8和R
10
各自独立地表示可被1~3个氟原子取代的C1~C6烷基、C3~C6环烷基、可被1~3个氟原子取代的C1~C6烷氧基、氟原子或氢原子;R2、R4、R9和R
11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或可被1~3个氟原子取代的C1~C3烷基,其中,在R1、R3、R5和R7各自独立地表示可被1~3个氟原子取代的C1~C6烷氧基、或氟原子的情况下,在与该R1、R3、R8、R
10
相同的碳原子上取代的R2、R4、R9、R
11
不是羟基;
R
12
、R
13
、R
14
、R
15
、R
16
、R
17
、R
18
、R
19
、R
22
和R
23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可被1~3个氟原子取代的C1~C6烷基、或C3~C6环烷基;R1与R2、R3与R4、R8与R9、R
10
与R
11
、R
12
与R
13
、R
14
与R
15
、R
16
与R
17
、R
18
与R
19
、R
22
与R
23
可相互结合形成元数3~5的环结构;R
24
表示氢原子、C1~C3烷基、或C1~C3烷基磺酰基;X1和X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或X1和X2共同形成亚甲基;X3表示CH2基或C=CH2基,其中,在X1和X2共同形成亚甲基的情况下,X3不是C=CH2基;n表示1~3的整数;20位甲基的立体化学表示(R)构型、(S)构型的任一种。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其中,R表示Ra。5.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其中,R表示Rb。6.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其中,R表示Rc。7.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其中,R表示Rd。8.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其中,R表示Re。9.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其中,式(1)所表示的维生素D衍生物由下述式(1B)表示:[化学式5]式(1)中,R

表示下述式中的Rb

、Rc

或Re

的任一种结构,[化学式6]
环烷基、或氢原子,其中,不包括R
14

与R
15

同时为氢原子的情形;R
14

与R
15

可相互结合形成元数3~5的环结构;X3表示CH2基或C=CH2基;1位羟基的立体化学表示(R)构型、(S)构型的任一种。14.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其中,X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2表示氢原子,X3表示C=CH2基。15.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其中,X1和X2表示氢原子,X3表示C=CH2基。16.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其中,X1和X2表示氢原子,X3表示CH2基。17.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其中,X1和X2共同形成亚甲基,X3表示CH2基。18.下述任一种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1)(1R,3S,Z)
‑5‑
(2

((1R,3aS,7aR,E)

7a

甲基
‑1‑
((S)
‑1‑
((S)
‑3‑
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01);(2)(1R,3R)
‑5‑
(2

((1R,3aS,7aR,E)

7a

甲基
‑1‑
((S)
‑1‑
((S)
‑3‑
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02);(3)(1R,3R)
‑5‑
(2

((1R,3aS,7aR,E)

7a

甲基
‑1‑
((S)
‑1‑
((R)
‑3‑
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03);(4)(1R,3R)
‑5‑
(2

((1R,3aS,7aR,E)

7a

甲基
‑1‑
((S)
‑1‑
((R)
‑3‑
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04);(5)(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05);(6)(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06);(7)(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07);(8)(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08);(9)(1R,3S,Z)
‑5‑
(2

((1R,3aS,7aR,E)
‑1‑
((R)
‑1‑
((S)
‑3‑
氟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18);(10)(1R,3S,Z)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二氟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20);(11)(1R,2S,3S,Z)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二氟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甲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21);(12)(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二氟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22);
(13)(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二氟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23);(14)(1R,3S,Z)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二氟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24);(15)(1R,2S,3S,Z)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二氟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甲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25);(16)(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二氟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26);(17)(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二氟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27);(18)(1R,3S,Z)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1,1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28);(19)(1R,2S,3S,Z)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1,1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甲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29);(20)(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1,1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30);(21)(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1,1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31);(22)(1R,3S,Z)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1,1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32);(23)(1R,2S,3S,Z)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1,1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甲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33);(24)(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1,1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34);(25)(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1,1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35)(26)(1R,3S,Z)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2,2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36)(27)(1R,3S,Z)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2,2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
物B037);(28)(1R,2S,3S,Z)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2,2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甲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38);(29)(1R,2S,3S,Z)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2,2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甲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39);(30)(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2,2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40);(31)(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2,2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41);(32)(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2,2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42);(33)(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2,2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43);(34)(1R,3S,Z)
‑5‑
(2

((1R,3aS,7aR,E)
‑1‑
((2S)
‑1‑
(3

羟基
‑3‑
(三氟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44);(35)(1R,3R)
‑5‑
(2

((1R,3aS,7aR,E)
‑1‑
((2S)
‑1‑
(3

羟基
‑3‑
(三氟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45);(36)(1R,3R)
‑5‑
(2

((1R,3aS,7aR,E)
‑1‑
((2S)
‑1‑
(3

羟基
‑3‑
(三氟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46);(37)(1R,3S,Z)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二氟甲氧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47);(38)(1R,3S,Z)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二氟甲氧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48);(39)(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二氟甲氧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49);(40)(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二氟甲氧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50);(41)(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二氟甲氧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51);
(42)(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二氟甲氧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52);(43)(1R,3S,Z)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2,2

二氟乙氧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53);(44)(1R,3S,Z)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2,2

二氟乙氧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54);(45)(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2,2

二氟乙氧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55);(46)(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2,2

二氟乙氧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56);(47)(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2,2

二氟乙氧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57);(48)(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2,2

二氟乙氧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58);(49)(1R,3S,Z)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3,3

二氟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59);(50)(1R,3S,Z)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3,3

二氟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60);(51)(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3,3

二氟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61);(52)(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3,3

二氟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62);(53)(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3,3

二氟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63);(54)(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3,3

二氟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64)(55)(1R,3R)
‑5‑
(2

((1R,3aS,7aR,E)
‑1‑
((R)
‑4‑
((S)
‑3‑
(二氟甲基)吡咯烷
‑1‑
基)丁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80);(56)(1R,3R)
‑5‑
(2

((1R,3aS,7aR,E)
‑1‑
((R)
‑4‑
((R)
‑3‑
(二氟甲基)吡咯烷
‑1‑
基)丁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81);(57)(1R,3R)
‑5‑
(2

((1R,3aS,7aR,E)
‑1‑
((R)
‑4‑
((S)
‑3‑
(二氟甲氧基)吡咯烷
‑1‑
基)
丁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86);(58)(1R,3R)
‑5‑
(2

((1R,3aS,7aR,E)
‑1‑
((R)
‑4‑
((R)
‑3‑
(二氟甲氧基)吡咯烷
‑1‑
基)丁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87);(59)(1R,3S,Z)
‑5‑
(2

((1R,3aS,7aR,E)
‑1‑
((S)
‑1‑
(4

羟基
‑4‑
(三氟甲基)哌啶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C001);(60)(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4

羟基
‑4‑
(三氟甲基)哌啶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C002);(61)(1R,3S,Z)
‑5‑
(2

((1R,3aS,7aR,E)
‑1‑
((R)
‑1‑
(4

羟基
‑4‑
(三氟甲基)哌啶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C005);(62)(1R,2S,3S,Z)...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博堀江恭平须贺明子贝原侑弥增子寿弥
申请(专利权)人:帝人制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