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链具有环状胺的维生素D衍生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0767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中枢移行性优异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式(1)所表示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溶剂合物。溶剂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侧链具有环状胺的维生素D衍生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为医药品有用的维生素D衍生物、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以及使用它们的治疗剂、进而含有它们的药物组合物。更详细而言,本专利技术的维生素D衍生物是侧链具有环状叔胺的维生素D衍生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再髓鞘化促进剂、以及作为再髓鞘化促进剂可在临床上应用的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多系统萎缩、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特应性脊髓炎、HTLV

1相关脊髓病、HIV相关白质脑病、克拉伯病、吉兰巴雷综合征、费希尔综合征、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变、腓骨肌萎缩症、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双相型障碍、重性抑郁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强迫性障碍、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药物依赖症导致的抑郁、自闭症、阿尔茨海默型痴呆、唐氏综合症、或缺血性脑卒中等的治疗剂,其包含这样的维生素D衍生物、以及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

技术介绍

[0002]少突胶质细胞在神经细胞的轴突上形成髓鞘(myelin,髓磷脂),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诱导跳跃传导来提高传导速度。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下述式(1)所表示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化学式1]式中,R表示下述式中的Ra、Rb、Rc、Rd或Re的任一结构,[化学式2]R1、R3、R8和R
10
各自独立地表示可被1~3个卤素原子取代的C1~C6烷基、C3~C6环烷基、可被1~3个卤素原子取代的C1~C6烷氧基、卤素原子、或氢原子;R2、R4、R9和R
11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或可被1~3个卤素原子取代的C1~C6烷基,其中,在R1、R3、R8和R
10
各自独立地表示可被1~3个卤素原子取代的C1~C6烷氧基、或卤素原子的情况下,在与该R1、R3、R8、R
10
相同的碳原子上取代的R2、R4、R9、R
11
不是羟基;R6、R7、R
12
、R
13
、R
14
、R
15
、R
16
、R
17
、R
18
、R
19
、R
20
、R
21
、R
22
和R
23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可被1~3个卤素原子取代的C1~C6烷基、或C3~C6环烷基;R1与R2、R3与R4、R6与R7、R8与R9、R
10
与R
11
、R
12
与R
13
、R
14
与R
15
、R
16
与R
17
、R
18
与R
19
、R
20
与R
21
、R
22
与R
23
可相互结合形成元数3~5的环结构;R5表示氢原子、可被1个的

OR
501
基取代的C1~C6烷基、或可被1个的

OR
501
基取代的C3~C6环烷基,R
501
表示氢原子、或C1~C6烷基;R
24
表示氢原子、C1~C3烷基、或C1~C3烷基磺酰基;吡咯烷环(Rb)2位的立体化学表示(R)构型、(S)构型的任一种,X1和X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C1~C3烷基,或X1和X2共同形成亚甲基、或

(CH2)
m

,其中,m为2~5的整数;X3表示CH2基或C=CH2基,其中,在X1和X2共同形成亚甲基的情况下,X3不是C=CH2基;n表示1~3的整数;1位羟基的立体化学表示(R)构型、(S)构型的任一种;20位甲基的立体化学表示(R)构型、(S)构型的任一种。2.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其中,式(1)所表示的维生素D衍生物由下述式(1A)表示:
[化学式3]式中,R表示下述式中的Ra、Rb、Rc、Rd或Re的任一结构,[化学式4]R1、R3、R8和R
10
各自独立地表示可被1~3个卤素原子取代的C1~C6烷基、C3~C6环烷基、可被1~3个卤素原子取代的C1~C6烷氧基、卤素原子、或氢原子;R2、R4、R9和R
11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或可被1~3个卤素原子取代的C1~C6烷基,其中,在R1、R3、R8和R
10
各自独立地表示可被1~3个卤素原子取代的C1~C6烷氧基、或卤素原子的情况下,在与该R1、R3、R8、R
10
相同的碳原子上取代的R2、R4、R9、R
11
不是羟基;R
12
、R
13
、R
14
、R
15
、R
16
、R
17
、R
18
、R
19
、R
22
和R
23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可被1~3个卤素原子取代的C1~C6烷基、或C3~C6环烷基;R1与R2、R3与R4、R8与R9、R
10
与R
11
、R
12
与R
13
、R
14
与R
15
、R
16
与R
17
、R
18
与R
19
、R
22
与R
23
可相互结合形成元数3~5的环结构;R
24
表示氢原子、C1~C3烷基、或C1~C3烷基磺酰基;X1和X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C1~C3烷基,或X1和X2共同形成亚甲基或

(CH2)
m

,其中,m为2~5的整数;X3表示CH2基或C=CH2基,其中,在X1和X2共同形成亚甲基的情况下,X3不是C=CH2基;n表示1~3的整数;20位甲基的立体化学表示(R)构型、(S)构型的任一种。3.权利要求2所述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上述式(1)中,R1、R3、R8和R
10
各自独立地表示可被1~3个氟原子取代的C1~C6烷基、C3~C6环烷基、可被1~3个氟原子取代的C1~C6烷氧基、氟原子或氢原子;R2、R4、R9和R
11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羟基、或可被1~3个氟原子取代的C1~C3烷基,其中,在R1、R3、R5和R7各自独立地表示可被1~3个氟原子取代的C1~C6烷氧基、或氟原子的情况下,在与该R1、R3、R8、R
10
相同的碳原子上取代的R2、R4、R9、R
11
不是羟基;
R
12
、R
13
、R
14
、R
15
、R
16
、R
17
、R
18
、R
19
、R
22
和R
23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可被1~3个氟原子取代的C1~C6烷基、或C3~C6环烷基;R1与R2、R3与R4、R8与R9、R
10
与R
11
、R
12
与R
13
、R
14
与R
15
、R
16
与R
17
、R
18
与R
19
、R
22
与R
23
可相互结合形成元数3~5的环结构;R
24
表示氢原子、C1~C3烷基、或C1~C3烷基磺酰基;X1和X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或X1和X2共同形成亚甲基;X3表示CH2基或C=CH2基,其中,在X1和X2共同形成亚甲基的情况下,X3不是C=CH2基;n表示1~3的整数;20位甲基的立体化学表示(R)构型、(S)构型的任一种。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其中,R表示Ra。5.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其中,R表示Rb。6.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其中,R表示Rc。7.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其中,R表示Rd。8.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其中,R表示Re。9.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其中,式(1)所表示的维生素D衍生物由下述式(1B)表示:[化学式5]式(1)中,R

表示下述式中的Rb

、Rc

或Re

的任一种结构,[化学式6]
环烷基、或氢原子,其中,不包括R
14

与R
15

同时为氢原子的情形;R
14

与R
15

可相互结合形成元数3~5的环结构;X3表示CH2基或C=CH2基;1位羟基的立体化学表示(R)构型、(S)构型的任一种。14.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其中,X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2表示氢原子,X3表示C=CH2基。15.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其中,X1和X2表示氢原子,X3表示C=CH2基。16.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其中,X1和X2表示氢原子,X3表示CH2基。17.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其中,X1和X2共同形成亚甲基,X3表示CH2基。18.下述任一种维生素D衍生物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1)(1R,3S,Z)
‑5‑
(2

((1R,3aS,7aR,E)

7a

甲基
‑1‑
((S)
‑1‑
((S)
‑3‑
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01);(2)(1R,3R)
‑5‑
(2

((1R,3aS,7aR,E)

7a

甲基
‑1‑
((S)
‑1‑
((S)
‑3‑
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02);(3)(1R,3R)
‑5‑
(2

((1R,3aS,7aR,E)

7a

甲基
‑1‑
((S)
‑1‑
((R)
‑3‑
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03);(4)(1R,3R)
‑5‑
(2

((1R,3aS,7aR,E)

7a

甲基
‑1‑
((S)
‑1‑
((R)
‑3‑
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04);(5)(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05);(6)(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06);(7)(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07);(8)(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08);(9)(1R,3S,Z)
‑5‑
(2

((1R,3aS,7aR,E)
‑1‑
((R)
‑1‑
((S)
‑3‑
氟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18);(10)(1R,3S,Z)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二氟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20);(11)(1R,2S,3S,Z)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二氟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甲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21);(12)(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二氟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22);
(13)(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二氟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23);(14)(1R,3S,Z)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二氟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24);(15)(1R,2S,3S,Z)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二氟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甲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25);(16)(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二氟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26);(17)(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二氟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27);(18)(1R,3S,Z)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1,1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28);(19)(1R,2S,3S,Z)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1,1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甲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29);(20)(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1,1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30);(21)(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1,1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31);(22)(1R,3S,Z)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1,1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32);(23)(1R,2S,3S,Z)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1,1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甲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33);(24)(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1,1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34);(25)(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1,1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35)(26)(1R,3S,Z)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2,2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36)(27)(1R,3S,Z)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2,2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
物B037);(28)(1R,2S,3S,Z)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2,2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甲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38);(29)(1R,2S,3S,Z)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2,2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甲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39);(30)(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2,2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40);(31)(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2,2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41);(32)(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2,2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42);(33)(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2,2

二氟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43);(34)(1R,3S,Z)
‑5‑
(2

((1R,3aS,7aR,E)
‑1‑
((2S)
‑1‑
(3

羟基
‑3‑
(三氟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44);(35)(1R,3R)
‑5‑
(2

((1R,3aS,7aR,E)
‑1‑
((2S)
‑1‑
(3

羟基
‑3‑
(三氟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45);(36)(1R,3R)
‑5‑
(2

((1R,3aS,7aR,E)
‑1‑
((2S)
‑1‑
(3

羟基
‑3‑
(三氟甲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46);(37)(1R,3S,Z)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二氟甲氧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47);(38)(1R,3S,Z)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二氟甲氧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48);(39)(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二氟甲氧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49);(40)(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二氟甲氧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50);(41)(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二氟甲氧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51);
(42)(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二氟甲氧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52);(43)(1R,3S,Z)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2,2

二氟乙氧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53);(44)(1R,3S,Z)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2,2

二氟乙氧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54);(45)(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2,2

二氟乙氧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55);(46)(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2,2

二氟乙氧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56);(47)(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2,2

二氟乙氧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57);(48)(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2,2

二氟乙氧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58);(49)(1R,3S,Z)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3,3

二氟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59);(50)(1R,3S,Z)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3,3

二氟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60);(51)(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3,3

二氟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61);(52)(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3,3

二氟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2‑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62);(53)(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S)
‑3‑
(3,3

二氟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63);(54)(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R)
‑3‑
(3,3

二氟丙基)吡咯烷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64)(55)(1R,3R)
‑5‑
(2

((1R,3aS,7aR,E)
‑1‑
((R)
‑4‑
((S)
‑3‑
(二氟甲基)吡咯烷
‑1‑
基)丁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80);(56)(1R,3R)
‑5‑
(2

((1R,3aS,7aR,E)
‑1‑
((R)
‑4‑
((R)
‑3‑
(二氟甲基)吡咯烷
‑1‑
基)丁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81);(57)(1R,3R)
‑5‑
(2

((1R,3aS,7aR,E)
‑1‑
((R)
‑4‑
((S)
‑3‑
(二氟甲氧基)吡咯烷
‑1‑
基)
丁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86);(58)(1R,3R)
‑5‑
(2

((1R,3aS,7aR,E)
‑1‑
((R)
‑4‑
((R)
‑3‑
(二氟甲氧基)吡咯烷
‑1‑
基)丁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B087);(59)(1R,3S,Z)
‑5‑
(2

((1R,3aS,7aR,E)
‑1‑
((S)
‑1‑
(4

羟基
‑4‑
(三氟甲基)哌啶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C001);(60)(1R,3R)
‑5‑
(2

((1R,3aS,7aR,E)
‑1‑
((S)
‑1‑
(4

羟基
‑4‑
(三氟甲基)哌啶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C002);(61)(1R,3S,Z)
‑5‑
(2

((1R,3aS,7aR,E)
‑1‑
((R)
‑1‑
(4

羟基
‑4‑
(三氟甲基)哌啶
‑1‑
基)丙烷
‑2‑
基)

7a

甲基八氢

4H


‑4‑
亚基)亚乙基)
‑4‑
亚甲基环己烷

1,3

二醇(化合物C005);(62)(1R,2S,3S,Z)...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博堀江恭平须贺明子贝原侑弥增子寿弥
申请(专利权)人:帝人制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