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传输用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058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降低串扰的高速传输用连接器。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具备外壳和接触件的列和金属部件。外壳包含通信对象嵌合的开口部。多个接触件的列包含接地用的接触件,使得前端部露出于所述开口部内并被所述外壳支撑。所述金属部件配置在所述接触件的上侧及下侧的至少任一个上,使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短路,具有以避开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以外的接触件的方式弯曲的形状。的方式弯曲的形状。的方式弯曲的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速传输用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速传输用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已提出有各种关于降低高速传输用连接器的串扰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连接器组件通过桥(bridge)来连接外壳内夹着高速信号端子而配置的多个接地端子,从而减少桥两侧的接地端子的电长度,以避免串扰的发生。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405582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4]然而,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组件的桥成为以从侧方包裹两个接地端子的方式固定的构造,期望有能够通过更加简单的结构来实现降低串扰的技术手段。
[0005]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构思,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串扰的高速传输用连接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6]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的高速传输用连接器具备:外壳,具有使通信对象嵌合的开口部;多个接触件的列,包含接地用的接触件;以及金属部件,配置在所述接触件的列,使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短路,以避开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以外的接触件的方式弯曲,所述接触件具有:与所述通信对象接触的接触部、从所述接触部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第1直线部、从所述第1直线部的后端弯曲并延伸的第2直线部、和在所述第2直线部的前端焊接到外部的基板的端子部,所述金属部件配置成在所述多个接触件的列的一端的接触件与另一端的接触件之间延伸,具有横跨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以外的接触件而以U字状弯曲的弯曲部,并与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的所述第1直线部及所述第2直线部的至少一个连接。专利技术效果
[0007]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式的高速传输用连接器,具备配置在被外壳支撑的接触件的上侧及下侧的至少任一侧并使接地用的接触件短路而以避开接地用的接触件以外的接触件的方式弯曲的金属部件,所述接触件具有:与所述通信对象接触的接触部、从所述接触部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第1直线部、从所述第1直线部的后端弯曲并延伸的第2直线部、和在所述第2直线部的前端焊接到外部的基板的端子部,所述金属部件配置成在所述多个接触件的列的一端的接触件与另一端的接触件之间延伸,具有横跨所述接地用以外的接触件而以U字状弯曲的弯曲部,并与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的所述第1直线部及所述第2直线部的至少一个连接,因此提供以简单的结构降低串扰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的一个例子。图2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正视图,并且是示出光收发器头部的上下表面的PIN排列的一个例子的图。图3是从图1所示的连接器省略外壳而明确了接触件及上侧金属部件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的一个例子。图4是图3所示的概略结构的右侧视图。图5是图3所示的上侧金属部件的放大图的一个例子。图6是示出图4所示的下侧金属部件的立体图的一个例子。图7是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示出金属部件的串扰改善效果有关的模拟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表。图8是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示出金属部件的串扰改善效果有关的模拟结果的另一个例子的图表。图9是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示出金属部件的串扰改善效果有关的模拟结果的又一个例子的图表。图10是关于上侧金属部件的宽度示出用于求出合适值的串扰的模拟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表。图11是有关于下侧金属部件的宽度示出用于求出合适值的串扰的模拟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表。图12是在与图4所示的位置不同的位置配置金属部件的一个例子。图13是示出用于求出将金属部件配置在图4所示的位置的情况和将金属部件配置在图12所示的位置的情况下的串扰差异的模拟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表。图14是关于金属部件示出仅连接一部分GND时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的一个例子。图15是示出用于求出关于图3及图14所示的各个结构例的串扰差异的模拟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表。图16是示出设置了多对金属部件的连接器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7是示出在改变金属部件中各个弯曲部的高度时的阻抗特性的模拟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8是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PIN排列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9是从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省略外壳而示出接触件及上侧的金属部件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的一个例子。图20是从斜下方观看图19所示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的一个例子。图21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金属部件的串扰改善效果有关的模拟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表。图22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金属部件的串扰改善效果有关的模拟结果的另一个例子的图表。图23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金属部件的串扰改善效果有关的模拟结果的又一个例子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要素/构件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并适当省略其重复说明。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有时对图中各构件的形状/尺寸进行适当放大/缩小/省略而与实际的比例尺/比例不一致。
[0010]以下使用的第1、第2等表示序数的术语只是用于区分相同或相应的构成要素的识别符号,相同或相应的构成要素并不受第1、第2等术语限制。
[0011]本申请说明书中“连接”或“结合”是不仅仅指在各构成要素间的接触关系上直接在各构成要素间物理接触的情况,而且是还包含其他结构介于各构成要素间,构成要素分别与其他结构接触的情况的概念。另外,术语“实质上”是用于表示还包括测定误差。
[0012](1)第1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依据第1实施方式的高速传输用连接器6被安装在电路基板S1上而使用。在高速传输用连接器6的插槽40中,会嵌合作为通信对象的装置的光收发器5的头部7。在头部7的前端露出成为电接口的印刷板即卡缘,印刷板的各PIN与连接器6的各接触件通过对插槽40的嵌合而电连接。插槽40例如与权利要求书中规定的“开口部”对应。此外,在图1中为了便于理解而省略了头部7以外的光收发器5的部分。
[0013]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高速传输用连接器6相对于电路基板S1的安装方向称为Z方向,并将光收发器5向高速传输用连接器6的插槽40嵌合的方向称为X方向,与Z方向及X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和称为Y方向。另外,将Z方向上高速传输用连接器6一侧即+Z侧适当称为“上侧”,并将电路基板一侧即-Z侧适当称为“下侧”。另外,将X方向上光收发器5一侧即+X侧适当称为“前侧”,并将高速传输用连接器6一侧即-X侧适当称为“后侧”。另外,从光收发器5一侧即+X侧观看,将左侧即+Y侧适当简称为“左侧”,并且从光收发器5一侧即+X侧观看,将右侧即-Y侧适当简称为“右侧”。
[0014]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本实施方式中光收发器5呈棒(stick)状,头部7从其前侧的端部突出。头部7的上侧和左右两侧被壳体覆盖。如图2所示,在头部7的上表面形成有第1~第11焊盘列。
[0015]例如,如在图7上排的PIN排列表记载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头部7的上侧的第1~第11PIN的列对应于图7的PIN排列(Top)而配置如下。即,在左端的第1PIN配置有电力线(PWR),从左端起第2个的第2PIN、第4个的第4PIN、第5个的第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传输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外壳,具有使通信对象嵌合的开口部;多个接触件的列,包含接地用的接触件;以及金属部件,配置在所述接触件的列,使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短路,以避开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以外的接触件的方式弯曲,所述接触件具有:与所述通信对象接触的接触部、从所述接触部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第1直线部、从所述第1直线部的后端弯曲并延伸的第2直线部、和在所述第2直线部的前端焊接到外部的基板的端子部,所述金属部件配置成在所述多个接触件的列的一端的接触件与另一端的接触件之间延伸,具有横跨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以外的接触件而以U字状弯曲的弯曲部,并与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的所述第1直线部及所述第2直线部的至少一个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传输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部件具有沿所述接触件的列的方向延伸并在一端或两端与所述弯曲部相连的基底部,在多个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的所述第1直线部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至少一个配置有所述基底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传输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接触件包含一对高速信号传输用的接触件、低速信号用的接触件和电源用的接触件,所述接地用的接触件以夹持一对所述高速信号传输用的接触件、所述低速信号用的接触件及所述电源用的接触件的至少任一个的方式配置。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飒音高居阳介伊东利育
申请(专利权)人: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