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丝束的界面改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表面改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丝束的界面改性,特别涉及到聚双环戊二烯与碳纤维结合丝束界面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碳纤维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低的线膨胀系数、低密度、耐高温、抗腐蚀等优异的热及电传导性等特点,常用作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广泛应用于飞机制造、国防、军工、汽车、医疗器械、体育器材等方面。然而,由于碳纤维的制备工艺包括碳化或石墨化,使得碳纤维表面的碳原子堆叠取向更一致,原子层间距更小,所以纤维表面表现为非极性和化学惰性,另外碳纤维表面有疏水、光滑、吸附性能低等缺点,导致碳纤维与树脂基体间的界面粘结性差。因此,需要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改性,提高其与树脂基体的界面粘结强度。
[0003]针对碳纤维与基体间界面粘结性差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主要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改性机制,一是从化学作用方面考虑,在纤维表面引入羰基、羧基或羟基等活性官能团,以提高树脂对纤维表面的润湿性及化学作用;二是从物理方面考虑,将纤维表面刻蚀,提高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丝束的界面改进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A1、将双环戊二烯型环氧树脂,固化剂以及固化促进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得到上浆剂,A2、将碳纤维丝束浸润A1中配置的上浆剂中,取出、烘干、冷却后,得到改性碳纤维丝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1中,所述双环戊二烯型环氧树脂的含量为5~10质量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1中,所述双环戊二烯型环氧树脂分子结构式为环氧当量为250~300。4.如权利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1中,所述固化剂的含量为3~8质量份。5.如权利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1中,所述固化剂为甲基纳迪克酸酐,分子结构式为6.如权利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1中,所述固化促进剂的含量为0.25~0.5质量份。7.如权利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1中,所述固化促进剂优选叔胺类促进剂,咪唑类促进剂、过氧化物类促进剂、偶氮类促进剂、酚类促进剂、有机金属盐促进剂、无机金属盐促进剂中的一种或多种。8.如权利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叔胺类促进剂,优选2、4、6
‑
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苄基二甲胺、三乙胺或二甲基乙醇胺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9.如权利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超,周飞,杨青,刁春霞,丁小马,刘博伦,蒋方红,奚军,陈正国,李永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