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用生物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0335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用生物堆装置,包括土壤堆放地基,土壤堆放地基上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土壤层和第二土壤层,堆置在第二土壤层上方的堆体,均匀布设在堆体中的检测感应器,以及布设在堆体内顶部和堆体内侧壁的加热器,堆体内设置有多根通风管,土壤堆放地基上设置有喷洒机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用生物堆装置,将污染土壤集中堆置,经生物堆处理后的土壤,可以种上植物对土壤进行进一步净化处理。最后土壤质量可以达到农业土壤使用的标准要求。用的标准要求。用的标准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用生物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污染土壤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用生物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众多,物理修复主要有客土法、热脱附法、气相抽提法、电动力法等,化学修复主要有淋洗法、萃取法、焚烧法、化学氧化法等,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降解、植物提取、生物通风和生物堆等方法。但在工程应用时还是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主要是以下两点:
[0003]物理法一般需要特定的场地和专业设备,化学法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药剂,这两类修复方法修复成本高,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0004]生物修复以其成本低,对环境的影响小,处理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势,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生物堆是将污染土壤集中堆制,同时结合多种强化措施,如补充适量水分、养分和氧气等,为堆体中微生物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进而提升污染物去除效率的一种生物修复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微生物强化修复为特点的生物堆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有机污染土壤,特别是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用生物堆装置,将污染土壤集中堆置,经生物堆处理后的土壤,可以种上植物对土壤进行进一步净化处理。最后土壤质量可以达到农业土壤使用的标准要求。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用生物堆装置,包括土壤堆放地基,所述土壤堆放地基上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土壤层和第二土壤层,堆置在所述第二土壤层上方的堆体,均匀布设在所述堆体中的检测感应器,以及布设在堆体内顶部和堆体内侧壁的加热器,所述堆体内设置有多根通风管,所述土壤堆放地基上设置有喷洒机构。
[0008]进一步限定,所述喷洒机构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顶端连通有营养液添加管,所述营养液添加管外侧安装有水泵,且营养液添加管自由端延伸至堆体内。
[0009]进一步限定,多根所述通风管均呈竖直设置。
[0010]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土壤层和第二土壤层的厚度范围为200mm

280mm。
[0011]进一步限定,所述堆体的高度范围为1m

1.5m。
[0012]进一步限定,所述堆体的外表面覆盖有防雨层,所述通风管贯穿所述防雨层。
[0013]进一步限定,所述防雨层为HDPE土工膜。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5]1、本技术可以针对不同的有机污染物,喷洒特定菌种,高效吞噬有机污染物。
[0016]2、本技术通过设置储液罐、营养液添加管和水泵,启动水泵,水泵将储液罐内
的营养液送至营养液添加管,营养液添加管将营养液添加至有机污染土壤堆体上,从而提高营养液对有机污染土壤堆体的分解效率。
[0017]2、本技术的检测感应器可以控制温度湿度,实现最佳生物处理环境,加快处理速度。
[0018]3、本技术既可以在污染场地就地处理,也可以将污染土壤搬运到他处集中处理,适应性强。
[0019]4、本技术除挖掘土壤外无需大型设备,不用大量消耗能源,成本低,人工少,维护简单。
[0020]5、本技术中经生物堆处理后的土壤,可以种上植物对土壤进行进一步净化处理。最后土壤质量可以达到农业土壤使用的标准要求。
附图说明
[0021]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用生物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4]土壤堆放地基1、第一土壤层2、第二土壤层3、堆体4、
[0025]储液罐51、营养液添加管52、水泵53、
[0026]通风管6、防雨层7。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都使用相同的图号,附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为所属
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另外,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左”、“右”、“前”、“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8]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用生物堆装置,包括土壤堆放地基1,土壤堆放地基1上从下至上依次放置有第一土壤层2和第二土壤层3,第一土壤层2和第二土壤层3是为了保护场地不受污染土壤影响,同时可以隔热,节约能源。第一土壤层2布设用于输送空气的曝气管路,曝气管路均匀布设在第一土壤层2上,曝气管路中有空气流通,且表面具有小孔,用于向生物堆中输送微生物所需要的空气。曝气管路可以为PVC管,空气由外部输入,曝气管路一端与堆体外部的鼓风机(图中未示出)相连接,通过鼓风机向生物堆中输送空气。此外,曝气管路另一端还与抽气泵相连,用于排除多余空气以及生物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0029]堆置在第二土壤层3正上方的堆体4,均匀布设在堆体4内部的检测感应器,检测感应器通过连接线缆与外部相连,检测感应器用于监测堆体4中不同部位的温度和湿度。为了保证监测效果,检测感应器在同一堆体4内的高度、横截面和纵截面都需均匀布设;
[0030]以及布设在堆体4内顶部和堆体4内侧壁的加热器,以及与加热器相连接的加热电机(图中未示出)。加热器可以为加热电缆,用于堆体4中进行加热,已维持微生物所需的温度,堆体4内设置有多根通风管6,多根通风管6连接有风机(图中未展示),土壤堆放地基1上
设置有喷洒机构;
[0031]喷洒机构包括储液罐51,储液罐51顶端连通有营养液添加管52,营养液添加管52外侧安装有水泵53,且营养液添加管52自由端延伸至堆体4内;
[0032]多根通风管6均呈竖直设置,且均匀分布,通风管6的一端位于有堆体4内,另一端位于有堆体4;
[0033]第一土壤层2和第二土壤层3的厚度范围为200mm

280mm,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土壤层2和第二土壤层3的厚度范围为250mm;
[0034]堆体4的高度范围为1m

1.5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形成堆体的高度为1.3m;
[0035]堆体4的外表面覆盖有防雨层7,通风管6贯穿防雨层7,防雨层7为HDPE土工膜。
[0036]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
[0037]本实施例中,开启鼓风机,开始对堆体4进行抽风,实现了污染土壤内的气体流通,即空气通过曝气管路进入堆体4,之后再启动抽气泵,用于排除多余空气以及生物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同时,开启水泵53,水泵53将储液管51内的营养液送至营养液添加管52,营养液添加管52将营养液添加至有堆体4上,从而提高营养液对有机污染土壤堆体的分解效率。每10天采集一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用生物堆装置,包括土壤堆放地基(1),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堆放地基(1)上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土壤层(2)和第二土壤层(3),堆置在所述第二土壤层(3)上方的堆体(4),均匀布设在所述堆体(4)中的检测感应器,以及布设在堆体(4)内顶部和堆体(4)内侧壁的加热器,所述堆体(4)内设置有多根通风管(6),所述土壤堆放地基(1)上设置有喷洒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用生物堆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通风管(6)均呈竖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用生物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机构包括储液罐(51),所述储液罐(51)顶端连通有营养液添加管(52),所述营养液添加管(52)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璇刘欣欣黄刚俞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圣泰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