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渗
‑
芯吸织物
‑
植物联合治理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
,涉及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渗
‑
芯吸织物
‑
植物联合治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大量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引起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恶化。其中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滞后性、隐蔽性、长期性和累积性等特点,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危害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
[0003]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按照工艺原理可以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三类,每种修复方法都存在其自身的局限性。常用的物理修复方法中,工程治理采用物理工程措施把受污染的土壤移走或对重金属浓度进行稀释,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电动修复通过在污染土壤两侧施加直流电压,使重金属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迁移、积聚,后续重金属离子的收集较为繁琐,土体含水量较低时电渗效率急剧下降。化学修复方法中,化学淋洗法指将化学淋洗剂与重金属污染土壤混合,使重金属从土壤转移到淋洗液,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化学固化/稳定化方法指施加固化/稳定剂,从而降低有害组分移动性或浸出性的工程措施,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并未发生改变。生物修复方法中最常用的是植物修复,利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浓度,存在作用范围小、修复周期长的缺点;而利用动物和微生物进行修复均存在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实际应用难度大的问题。
[0004]由此可见,提出一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渗
‑
芯吸织物
‑
植物联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芯吸土工织物(5),多个所述导电芯吸土工织物(5)竖向间隔埋设在重金属污染土壤(3)中,导电芯吸土工织物(5)与供电系统电性连接,相邻的导电芯吸土工织物(5)分别作为阴极和阳极;芯吸土工织物(7),所述芯吸土工织物(7)横向铺设在导电芯吸土工织物(5)顶部,导电芯吸土工织物(5)和芯吸土工织物(7)中异形截面的芯吸纤维(15)相互接触,形成微米级的孔隙,将重金属离子迁移至浅层地表;植物(6),所述植物(6)种植在芯吸土工织物(7)上方的浅层地表,将浅层地表的重金属离子吸收、固定在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渗
‑
芯吸织物
‑
植物联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芯吸土工织物(5)由导电纤维(17)和芯吸纤维(15)经纬编织而成,芯吸纤维(15)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芯吸纤维(15)表面具有多边形的轴向导水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渗
‑
芯吸织物
‑
植物联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吸土工织物(7)由高模量扁丝(16)和芯吸纤维(15)经纬编织而成,芯吸纤维(15)的轴线与导电芯吸土工织物(5)所在平面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渗
‑
芯吸织物
‑
植物联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芯吸土工织物(5)以不同的相邻间距A、B交错设置,相邻间距A取值3
‑
5cm,相邻间距B取值40
‑
70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渗
‑
芯吸织物
‑
植物联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芯吸土工织物(5)下端埋设深度超过污染深度,导电芯吸土工织物(5)上端处于植物(6)的平均根系深度范围内。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闯,张锋,李展赫,唐康为,王冠夫,史梁,冯德成,褚景英,王智远,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