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复合微生物制剂的土壤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油土壤的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复合微生物制剂的土壤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2018年以来,国家下发了系列土壤、地下水污染调查与防治相关文件,相关企业在油气田生产企业积极推动开展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调查与防治工作;所属企业对勘探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固体废弃物采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技术,使其得到妥善处置,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由于国内老油田勘探开发时间长,且开发初期环保管理模式粗放,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措施缺失,导致油田井场存在较大的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部分老油田自勘探开发已有近60年,油井分布在全国各地,且部分油井位于自然保护区内,大量井场广泛分布在城市建成区、自然保护区、陆地开采区、滩涂开采区等不同区域,污染源头、污染物组成和含量、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程度、水文地质条件、现场工程技术应用条件等各不相同,单一技术不能解决所有油区土壤问题。
[0003]例如:申请号为CN200610152986.X、公告号为CN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复合微生物制剂的土壤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现场调查分析土壤污染情况:包括土壤污染程度、污染物、污染范围及菌群;(2)菌群培养:根据步骤(1)的污染物的具体组成以及菌群分布情况,确定土壤净化菌群;以油田油井附近的污染土壤为筛选菌株的来源,通过室内于细菌富集培养基进行培养,筛选出包括细菌与真菌在内的土著优势功能菌;进一步通过液态扩大培养得到的微生物菌体,经过液体发酵,得到高密度菌液;高密度菌液与草炭混合并自然风干后得到复合菌剂;(3)营养液配制:根据步骤(1)分析结果确定营养液的使用方式并计算用量,营养液由以下原料及其所占质量百分比组成:磷酸盐占2%
‑
15%,铵盐占2%
‑
15%,复合氨基酸占1%
‑
8%,微量元素配合物占1%
‑
13%,葡萄糖占2%
‑
15%,水占49%
‑
91%;(4)生物表面活性剂配制:根据步骤(1)分析结果确定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用量,生物表面活性剂由以下原料及其所占质量百分比组成:烷基苯磺酸钠占2%
‑
15% ,水占85%
‑
98%;(5)菌棒制作:将步骤(2)得到的复合菌剂以木屑为培养基质通过培养制作菌棒;(6)菌群投放:将菌棒均匀倒入污染土壤中,根据土壤质量使菌棒占土壤的质量百分比为5%
‑
25%;取总质量3%
‑
20%的营养液喷洒于污染土壤中,翻耕土壤,使菌棒、营养液与污染土壤充分混合;(7)满负荷修复:菌群投放后,将剩余营养液和生物表面活性剂以(1
‑
2):1的比例均匀混合,每10天向污染土壤中均匀喷洒一次混合液,每次喷洒时,翻耕土壤;在修复过程中,对土壤pH值、温度、含水量、营养盐类浓度、微生物数量、油类浓度定期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8)土壤净化后进行修复评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微生物制剂的土壤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土壤净化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刚,孙恩呈,齐光峰,陈超,韩卓,席琦,王伟斌,牛余海,郑洪越,岩征,李媛,张亚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