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虾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8749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养虾污水处理系统,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调节池、絮凝沉淀池、一级跌水坝、二级跌水坝和曝气生物滤池依次连接,调节池和絮凝沉淀池通过第一管路连接,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提升泵,絮凝沉淀池和污泥浓缩池通过第二管路连接,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提升泵,絮凝沉淀池、一级跌水坝、二级跌水坝、曝气生物滤池和调节池的设置高度依次降低,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池体、承重墙、填料层、曝气管、进水口、达标出水口、反冲洗组件和多个风机,填料层采用的填料是粒径为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养虾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养虾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养虾污水主要为饲料的残渣以及虾的排泄物,水量较大,污水的COD和SS的浓度较高,超过国家相关的排放标准,如不经理处理,污染很大。为了使污水达标排放,传统方法是采用厌氧+缺氧+好氧的处理系统,该系统有占地面积较大、投资高、能耗较多,生化污泥较多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养虾污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较小,投资较小,能耗较低,产生的生化污泥较少。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养虾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絮凝沉淀池、一级跌水坝、二级跌水坝、曝气生物滤池和污泥浓缩池,所述调节池、所述絮凝沉淀池、所述一级跌水坝、所述二级跌水坝和所述曝气生物滤池依次连接,所述调节池和所述絮凝沉淀池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提升泵,所述絮凝沉淀池和所述污泥浓缩池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提升泵,所述絮凝沉淀池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一级跌水坝的设置位置,所述一级跌水坝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二级跌水坝的设置位置,所述二级跌水坝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设置位置,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调节池的设置位置,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池体、承重墙、填料层、曝气管、进水口、达标出水口、反冲洗组件和多个风机,所述承重墙设置于所述池体内部的下端,所述承重墙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填料层设置于所述承重墙上,所述填料层采用的填料是粒径为20-30mm的建筑陶粒,所述曝气管设置于所述填料层中,所述风机用于向所述曝气管供气,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池体侧面的下端,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承重墙下方,所述达标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池体侧面的上端,所述达标出水口位于所述填料层上方。
[0006]优选地,所述反冲洗组件包括反洗出水口和反洗出水管,所述反洗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池体侧面的上端,且所述反洗出水口设置于所述达标出水口下方,所述反洗出水口上设置有反洗出水阀门,所述反洗出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反洗出水口和所述调节池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进水口和所述达标出水口分别设置于所述池体的两侧,所述反洗出水口和所述达标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池体的同一侧。
[0008]优选地,还包括第三管路、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所述絮凝沉淀池和所述一级跌水坝通过所述第三管路连接,所述一级跌水坝和所述二级跌水坝通过所述第四管路连接,所述二级跌水坝和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所述进水口通过所述第五管路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絮凝沉淀池和所述一级跌水坝之间的高度差为0.3-0.5m。
[0010]优选地,所述一级跌水坝和所述二级跌水坝之间的高度差为0.3-0.5m。
[0011]优选地,所述二级跌水坝和所述曝气生物滤池之间的高度差为0.3-0.5m。
[0012]优选地,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和所述调节池之间的高度差为2.5-3.0m。
[0013]优选地,所述填料层的厚度为2.5-3.5m。
[0014]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的养虾污水处理系统,絮凝沉淀池、一级跌水坝、二级跌水坝、曝气生物滤池和调节池的设置高度依次降低,调节池和絮凝沉淀池通过第一管路连接,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提升泵,絮凝沉淀池和污泥浓缩池通过第二管路连接,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提升泵。污水经一级跌水坝和二级跌水坝形成瀑布流,使空气中氧气被夹带至污水中,自然的为污水冲氧,不需要任何的能耗;污水能够在曝气生物滤池达到完全的生物处理而不需在下游设置二沉池进行污泥沉降,本技术中调节池+絮凝沉淀池+一级跌水坝+二级跌水坝+曝气生物滤池的处理系统与传统的厌氧+缺氧+好氧的处理系统相比,产生的生化污泥较少,减少占地面积;填料层采用粒径为20-30mm的建筑陶粒,该填料与传统的粒径为4-6mm陶粒相比价格低廉,不易板结堵塞,使得运行中不需要频繁地反洗,变相地减少了风机的开启时间,起到了降低能耗的作用,减少了投资成本。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养虾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曝气生物滤池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1、调节池;2、絮凝沉淀池;3、一级跌水坝;4、二级跌水坝;5、曝气生物滤池;51、池体;52、承重墙;53、填料层;54、曝气管;55、风机;56、进水口;57、达标出水口;58、反洗出水口;59、反洗出水阀门;6、污泥浓缩池;7、第一提升泵;8、第二提升泵;9、反洗出水管;10、第五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养虾污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较小,投资较小,能耗较低,产生的生化污泥较少。
[002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养虾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1、絮凝沉淀池2、一级跌水坝3、二级跌水坝4、曝气生物滤池5和污泥浓缩池6,调节池1、絮凝沉淀池2、一级跌水坝3、二级跌水坝4和曝气生物滤池5依次连接,调节池1和絮凝沉淀池2通过第一管路连接,
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提升泵7,絮凝沉淀池2和污泥浓缩池6通过第二管路连接,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提升泵8,絮凝沉淀池2的设置位置高于一级跌水坝3的设置位置,一级跌水坝3的设置位置高于二级跌水坝4的设置位置,二级跌水坝4的设置位置高于曝气生物滤池5的设置位置,曝气生物滤池5的设置位置高于调节池1的设置位置。
[0024]如图2所示,曝气生物滤池5包括池体51、承重墙52、填料层53、曝气管54、进水口56、达标出水口57、反冲洗组件和多个风机55,承重墙52设置于池体51内部的下端,承重墙52上设置有多个透水孔,填料层53设置于承重墙52上,填料层53采用的填料是粒径为20-30mm的建筑陶粒,曝气管54设置于填料层53中,风机55用于向曝气管54供气,进水口56设置于池体51侧面的下端,进水口56位于承重墙52下方,达标出水口57设置于池体51侧面的上端,达标出水口57位于填料层53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虾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絮凝沉淀池、一级跌水坝、二级跌水坝、曝气生物滤池和污泥浓缩池,所述调节池、所述絮凝沉淀池、所述一级跌水坝、所述二级跌水坝和所述曝气生物滤池依次连接,所述调节池和所述絮凝沉淀池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提升泵,所述絮凝沉淀池和所述污泥浓缩池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提升泵,所述絮凝沉淀池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一级跌水坝的设置位置,所述一级跌水坝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二级跌水坝的设置位置,所述二级跌水坝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设置位置,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调节池的设置位置,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池体、承重墙、填料层、曝气管、进水口、达标出水口、反冲洗组件和多个风机,所述承重墙设置于所述池体内部的下端,所述承重墙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填料层设置于所述承重墙上,所述填料层采用的填料是粒径为20-30mm的建筑陶粒,所述曝气管设置于所述填料层中,所述风机用于向所述曝气管供气,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池体侧面的下端,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承重墙下方,所述达标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池体侧面的上端,所述达标出水口位于所述填料层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虾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组件包括反洗出水口和反洗出水管,所述反洗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池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登华叶晟赵铭谭林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圣泰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