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81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5
本申请公开了光伏组件,该光伏组件包括光伏板和支撑组件,该光伏板具有背光侧;支撑组件设置于背光侧,用于支撑光伏板;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间隔设置且各自连接于背光侧;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和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分别能够相对于背光侧转动,以使得支撑组件能够在支撑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在支撑状态时,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支撑于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或两端之间,以支撑光伏板;在收纳状态时,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和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均相较于支撑状态更靠近背光侧,以收纳于背光侧。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稳固支撑光伏板,且使得光伏组件易于收纳与组装。且使得光伏组件易于收纳与组装。且使得光伏组件易于收纳与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组件


[0001]本申请涉及太阳能光伏应用
,特别是涉及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太阳光伏系统是利用光伏半导体材料的光生伏打效应而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的设施,由于其在清洁、环保方面的尤为突出,因此太阳光伏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光伏设施的核心是光伏板,光伏板需要放置在户外且需要以立式角度支撑立于地面,但是目前的光伏板主要是采用一根或多根支撑板立于地面支撑的形式,其支撑结构不稳固,在风大时或者地面不平整时光伏板容易发生倒塌。而且支撑板通常使用伸缩带收缩收纳,操作复杂且不方便光伏板收纳与组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能够稳固支撑光伏板,使得光伏板不容易发生倒塌,而且易于收纳与组装。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包括:
[0005]光伏板,具有背光侧;
[0006]支撑组件,设置于背光侧,用于支撑光伏板;
[0007]其中,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间隔设置且各自连接于背光侧;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和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分别能够相对于背光侧转动,以使得支撑组件能够在支撑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
[0008]在支撑状态时,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支撑于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或两端之间,以支撑光伏板;在收纳状态时,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和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均相较于支撑状态更靠近背光侧,以收纳于背光侧。
[0009]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通过设置两个支撑件支撑光伏板,且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端间隔设置连接于光伏板且的背光侧,而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可以互相支撑,使得支撑组件在支撑光伏板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光伏板形成三角结构,以使得支撑组件可以稳定支撑光伏板,使得光伏板不易发生倒塌。且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可以在背光侧转动的设置可以使得支撑组件便于操作,方便收纳与组装支撑光伏板。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申请收线装置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申请收线装置实施例中光伏板位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申请收线装置实施例中光伏板位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本申请收线装置实施例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是本申请收线装置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支撑角度示意图
[0015]图6是图4所示本申请收线装置实施例的局部区域I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7]经长期研究发现,目前的光伏板主要是采用一根或多根支撑板立于地面支撑的形式,其支撑结构不稳固,在风大时或者地面不平整时光伏板容易发生倒塌。而且支撑板通常使用伸缩带收缩收纳支撑板,如此使得支撑板收纳操作复杂,不方便光伏板收纳与组装,而且光伏板在收纳后容易弹开,支撑板容易拍打光伏板导致光伏板损坏。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以下实施例。
[0018]以下为本申请光伏组件实施例对光伏组件的示例性描述。
[0019]如图1所示,光伏组件10包括光伏板100和支撑组件200。
[0020]其中,光伏板100具有背光侧110。支撑组件200设置于背光侧110,用于支撑光伏板100。
[0021]光伏板100为太阳能电池板,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光伏板100为多材料组成的复合板,其核心为半导体物料(例如硅)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在光伏板制作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地对薄身固体光伏电池采用环氧树脂进行封装将光伏板100制成为环氧板,以保护光伏板100的内部核心组件。
[0022]如图2所示,光伏板100具有与背光侧110相背设置的受光侧120,光伏板100核心半导体物料光伏电池设置于受光侧120。受光侧120用于收集光能,并将光能传输至光伏板100内部组件,光伏板100内部组件完成将光能转化为直流电的光电转化过程。可选地,在受光侧120压粘ETFE薄膜,ETFE薄膜用于保护受光侧120的光伏电池组件,在光伏板100的背光侧110压粘舞龙布,以增强光伏板100的耐磨防刮性能。
[0023]光伏板100在其延伸方向上呈可折叠设置。具体地,光伏板100沿延伸方向划分为至少两个板块,相邻的两个板块能够彼此相对翻转折叠。其中,将光伏板100分成多个板块并且可以通过相邻板块的翻转折叠,可以使得光伏板100易于收纳。并且相邻的两个板块的受光侧120可以在折叠后相互贴合,使得光伏板100在折叠收纳后暴露背光侧110而不会暴露受光侧120,减少光伏板100在收纳后受光侧120的组件受到损坏的情况发生。
[0024]光伏板100在延伸方向上的相背两端均设置有手提部130。手提部开设有手提孔131,手提孔131穿设于手提部130以及光伏板100。手提部130位于光伏板100在延伸方向上最外侧的两个板块上。
[0025]光伏板100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如图2和图3所示,图2展示了光伏组件10的光伏板100的展开状态,图3展示了光伏组件10的光伏板100的折叠状态。在展开状态时,位于光伏板100的相背两端的手提部130彼此远离。在折叠状态时,位于光伏板100的相背两端的手提部130彼此靠拢,以共同形成供用户握持的手提组合,两个手提部130的手提孔131彼此相对形成手提空间,用户可以通过手提部130的手提孔131将光伏板100提起,以便于光伏组件10的转移。
[0026]其中,支撑组件2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位于光伏板100在延伸方向上最外侧的两个板块各自设置至少一个支撑组件200,如此使得光伏组件10更加稳定。在本实施例中,光伏板100的板块数量为4个,支撑组件200的数量为3个,其中2个支撑组件200位于光伏板100的延伸方向上最外侧的两个板块的背光侧110,1个支撑组件200位于中间位置的板块的背光侧110,且位于该板块中靠近另一中间位置的板块的一侧,如此设置使得支撑组件200可以从光伏板100的两侧以及中间位置支撑光伏板100,以达到了更好的支撑效果。
[0027]其中,支撑组件200包括第一支撑件210和第二支撑件220。第一支撑件210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件220的第一端间隔设置且各自连接于背光侧110。第一支撑件210的第二端和第二支撑件220的第二端分别能够相对于背光侧110转动,以使得支撑组件200能够在支撑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
[0028]具体地,第一支撑件210和第二支撑件220均呈板状设置,使得支撑组件200增大彼此接触以及与光伏板100接触时的面积,以减少光伏板100较小的面积内受到的压力,以免光伏板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板,具有背光侧;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背光侧,用于支撑所述光伏板;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间隔设置且各自连接于所述背光侧;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分别能够相对于所述背光侧转动,以使得所述支撑组件能够在支撑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或两端之间,以支撑所述光伏板;在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均相较于所述支撑状态更靠近所述背光侧,以收纳于所述背光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止挡部;在所述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能够抵接并止挡于所述至少两个止挡部中的任一者,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的支撑角度可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每个所述止挡部均设置有所述第二磁吸件;在所述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止挡部抵接,且通过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磁吸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和所述止挡部共同设置有彼此配合的卡位匹配对;所述卡位匹配对在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止挡部抵接时彼此卡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呈板状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件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挡条;所述挡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呈夹角设置;所述挡条在所述第二支撑件朝向所述背光侧的一侧形成所述止挡部;所述第二磁吸件设置于所述挡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彼此靠拢且在所述背光侧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相较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更靠近所述背光侧,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
申请(专利权)人: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