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0430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0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清洁设备具有吸尘模式及排尘模式,清洁设备包括壳组件、第一负压产生件、尘量检测器及第一控制器,尘量检测器设置于壳组件的进尘通道内,用于在吸尘模式下采集经过进尘通道的垃圾信息;第一控制器与尘量检测器电连接,用于根据垃圾信息计算吸尘模式下进入第一集尘腔的垃圾的体积,在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值时,发出排尘指示。本申请实施例增设尘量检测器,对吸尘模式下进入第一集尘腔的垃圾的体积进行检测,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对垃圾的重量进行检测而言,更能够反映出第一集尘腔内是否还存在剩余的垃圾收纳空间,因此,能够使得排尘指示更加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清洁,尤其涉及一种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技术介绍

1、清洁通常是人们需要面对的日常事务,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人们一般会借助各种清洁设备来对地面等积尘区域进行清洁,例如:借助吸尘器、扫地机器人等清洁设备清除积尘区域上的碎屑、尘埃等垃圾杂物,并对垃圾杂物进行收集存放。

2、相关技术中,清洁设备通过重量来判断其尘杯内是否充满垃圾,并在充满垃圾时取出尘杯进行垃圾排放。然后,由于垃圾的种类多样,其密度存在差异,因此,通过重量判断尘杯内是否充满垃圾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通过重量判断尘杯内是否充满垃圾,误差较大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具有吸尘模式,所述清洁设备包括:

3、壳组件,形成有第一集尘腔及与所述第一集尘腔流体连通的进尘通道;

4、第一负压产生件,所述吸尘模式下,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与所述第一集尘腔流体连通,用于使所述第一集尘腔产生负压,以使垃圾能够由所述进尘通道进入所述第一集尘腔;

5、尘量检测器,设置于所述进尘通道处,用于在所述吸尘模式下采集经过所述进尘通道的垃圾信息;

6、第一控制器,与所述尘量检测器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尘量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垃圾信息,并根据所述垃圾信息计算所述吸尘模式下进入所述第一集尘腔的垃圾的体积,在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值时,发出排尘指示。p>

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尘量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垃圾信息包括垃圾中各颗粒的粒径及数量;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粒径将各所述颗粒划分为两个以上的颗粒单元,分别计算各所述颗粒单元中所有所述颗粒的体积并进行累加,以得到所述吸尘模式下进入所述第一集尘腔的垃圾的体积;其中,所述颗粒单元中所有所述颗粒的体积满足以下条件式:

8、v=(m*β*n)/(na*ρ)

9、式中,v为所述颗粒单元中所有所述颗粒的体积,单位为cm3;m为单个基准颗粒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β为所述颗粒单元中单个所述颗粒相对于单个所述基准颗粒的放大系数,n为所述颗粒单元中包含的所述颗粒的数量;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单位为mol-1;ρ为单个所述基准颗粒的密度,单位为g/cm3。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准颗粒的密度为2.2g/cm3,所述基准颗粒的摩尔质量为60g/mol;

11、两个以上的所述颗粒单元包括第一颗粒单元及第二颗粒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颗粒单元中单个所述颗粒的粒径小于1000um,所述第一颗粒单元中单个所述颗粒相对于单个所述基准颗粒的放大系数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25;所述第二颗粒单元中单个所述颗粒的粒径大于或等于1000um,所述第二颗粒单元中单个所述颗粒相对于单个所述基准颗粒的放大系数大于或等于34。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吸尘模式结束时更新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其中,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为所述吸尘模式下进入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与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原有垃圾体积的累加。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在识别到所述第一集尘腔内的垃圾排空时,由零开始重新记录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

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吸尘模式结束且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大于第二预值时,发出所述排尘指示,其中,所述第二预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值。

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尘量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垃圾信息,计算单位时间内进入所述进尘通道内垃圾的质量浓度,并根据所述质量浓度调整所述吸尘模式下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的工作功率。

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设备还具有排尘模式,所述排尘模式下,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通过基站的第二集尘腔与所述第一集尘腔连通,用于使所述第二集尘腔产生负压,以将所述第一集尘腔内的垃圾吸入所述第二集尘腔;或

17、所述清洁设备还具有排尘模式,所述排尘模式下,基站上的第二负压产生件通过所述基站的第二集尘腔与所述第一集尘腔连通,所述第二负压产生件用于使所述第二集尘腔产生负压,以将所述第一集尘腔内的垃圾吸入所述第二集尘腔。

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组件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集尘腔连通的吸尘口、出风口、脉冲口及排尘口,所述吸尘模式下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吸尘口打开,且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经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集尘腔流体连通;所述排尘模式下所述排尘口打开、所述出风口关闭、所述第二集尘腔经所述排尘口与所述第一集尘腔流体连通,且所述排尘模式下所述脉冲口以脉冲形式开闭。

19、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系统,包括:

20、上述的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还具有排尘模式;及

21、基站,所述排尘模式下所述基站的第二集尘腔与所述清洁设备的所述第一集尘腔连通,以在所述第二集尘腔产生负压时将所述第一集尘腔内的垃圾吸入所述第二集尘腔。

22、本申请的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增设尘量检测器,对吸尘模式下进入第一集尘腔的垃圾的体积进行检测,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对垃圾的重量进行检测而言,不受不同垃圾的密度差异的影响,检测结果更加可靠,且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相较于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重量而言,更能够反映出第一集尘腔内是否还存在剩余的垃圾收纳空间,因此,能够使得排尘指示更加准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吸尘模式,所述清洁设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尘量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垃圾信息包括垃圾中各颗粒的粒径及数量;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粒径将各所述颗粒划分为两个以上的颗粒单元,分别计算各所述颗粒单元中所有所述颗粒的体积并进行累加,以得到所述吸尘模式下进入所述第一集尘腔的垃圾的体积;其中,所述颗粒单元中所有所述颗粒的体积满足以下条件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颗粒的密度为2.2g/cm3,所述基准颗粒的摩尔质量为60g/mo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吸尘模式结束时更新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其中,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为所述吸尘模式下经所述进尘通道进入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与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原有垃圾体积的累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在识别到所述第一集尘腔内的垃圾排空时,由零开始重新记录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吸尘模式结束且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大于第二预值时,发出所述排尘指示,其中,所述第二预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尘量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垃圾信息,计算进入所述进尘通道内垃圾的质量浓度,并根据所述质量浓度调整所述吸尘模式下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的工作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还具有排尘模式,所述排尘模式下,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通过基站的第二集尘腔与所述第一集尘腔连通,用于使所述第二集尘腔产生负压,以将所述第一集尘腔内的垃圾吸入所述第二集尘腔;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组件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集尘腔连通的吸尘口、出风口、脉冲口及排尘口,所述吸尘模式下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吸尘口打开,且所述第一负压产生件经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集尘腔流体连通;所述排尘模式下所述排尘口打开、所述出风口关闭、所述第二集尘腔经所述排尘口与所述第一集尘腔流体连通,且所述排尘模式下所述脉冲口以脉冲形式开闭。

10.一种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吸尘模式,所述清洁设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尘量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垃圾信息包括垃圾中各颗粒的粒径及数量;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粒径将各所述颗粒划分为两个以上的颗粒单元,分别计算各所述颗粒单元中所有所述颗粒的体积并进行累加,以得到所述吸尘模式下进入所述第一集尘腔的垃圾的体积;其中,所述颗粒单元中所有所述颗粒的体积满足以下条件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颗粒的密度为2.2g/cm3,所述基准颗粒的摩尔质量为60g/mo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吸尘模式结束时更新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其中,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为所述吸尘模式下经所述进尘通道进入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与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原有垃圾体积的累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在识别到所述第一集尘腔内的垃圾排空时,由零开始重新记录所述第一集尘腔内垃圾的体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浩周杰陈益刚徐波
申请(专利权)人: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