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大米中糠粉的去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大米中糠粉的去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0346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厨房用具及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米中糠粉的去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转动柔性毛刷将米粒外表面附着的糠粉刷掉,糠粉受负压作用经半圆柱筒网被吸收至布袋筒内,布袋筒内设有升降旋转毛刷可防止堵塞;布袋筒底部糠粉堆积高度由布袋筒外的超声波传感器监测。圆柱网筒外设有AI图像识别传感器检测米中的糠粉清洗程度,实现家用自动无水洗米,保护米中营养成分,操作安全、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厨房用具及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大米中糠粉的去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人们蒸米饭前习惯用水反复清洗生米,欲将生米中的石块、杂草、尘土及糠粉等去除。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现人们使用的大米多是由专业厂家自动化清洗分选或抛光处理后经真空包装送达超市的,大米中没有了石块、杂草和尘土及绝大部分糠粉。现水洗大米的作用实质是去除大米表面残留的糠粉,此时再用水反复清洗会让大米中的很多营养成分流失,特别是遇水极易溶解的b族维生素和无机盐等。现还没有普遍适宜家庭用的无水洗米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米中糠粉的去除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实现对大米中糠粉的清除,经过该装置进行糠粉的去除后,在食用时,无需进行二次清洗,因此可以保留大米中的有益成分,促进人体健康。

2、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大米中糠粉的去除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用来支撑所有的部件;

4、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刷米仓,所述刷米仓的下部为水平圆柱筒结构,所述刷米仓的水平圆柱筒的左边是半圆柱筒,右边是半圆柱筒网,所述半圆柱筒的表面积大于半圆柱筒网的表面积,在水平圆柱筒中心设有水平轴,所述水平轴的左、右两边穿过刷米仓的垂直壁,所述水平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伺服电机b的输出轴相连;

5、所述水平轴的外径上设有毛刷固定区域,所述毛刷固定区域上设有柔性毛刷,每根柔性毛刷的垂直中心线都通过水平轴的中心线,所述柔性毛刷的端部距刷米仓水平圆柱筒内壁距离为3~6mm;

6、在所述半圆柱筒网的一侧设有可包容半圆柱筒网的锥筒,所述锥筒的大出口一端连接刷米仓,所述锥筒的小出口的一端连接引风机进口,所述引风机的出口和弯头相连,所述弯头的出口与布袋筒的侧部导通;

7、所述布袋筒内壁即位于弯头出口上方设有凸环,所述凸环的直径小于布袋筒的内径,所述凸环的上方设有升降旋转毛刷,所述升降旋转毛刷的刷毛为人造纤维尼龙丝,所述人造纤维尼龙丝的一端以螺旋形式垂直插固在刚性轻质杆上,总体构成风翅,所述风翅的外径与布袋筒的内径相同,当下方有风时升降旋转毛刷旋转上移,当下方无风时由于受自重和地心引力作用升降旋转毛刷旋转下移至凸环处停止,由此实现对布袋筒上部内壁附着物的清理以保证布袋筒的透气性;

8、所述布袋筒的下方和弯头的出口连通,所述布袋筒的下方即弯头的出口以下的布袋筒是糠粉尘落堆积的部分。

9、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在所述半圆柱筒网的外侧和引风机的进口之间,所述锥筒的内壁上安装有ai图像识别传感器。

10、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刷米仓的水平圆柱筒结构的上部设有大米进口,所述大米进口为梯形漏斗状并伸出壳体的顶面,所述大米进口上端设有进风盖,所述进风盖的中心设有手柄,在手柄的周围,所述进风盖上设有若干的小进风孔。

11、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在水平圆柱筒的底部设有下封盖,所述下封盖通过螺栓固定在转动板上,所述转动板安装固定在伺服电机a的输出轴上,所述伺服电机a通过螺栓固定在半圆柱筒的下部左边外壁上。

12、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水平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封盖,所述封盖通过螺栓固定在刷米仓的垂直壁的外侧;在封盖和刷米仓的垂直壁之间,所述水平轴上套设有密封圈。

13、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水平轴的另一端安装在轴承上,所述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上,所述轴承座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左侧的托板上,所述伺服电机b通过螺栓固定在右侧的托板上,所述左侧的托板焊接在壳体左侧壁上,所述右边的托板焊接在壳体右侧壁上。

14、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布袋筒顶部外中心设有挂环,所述挂环可挂置在挂钩上,所述挂钩与支架为一体,所述支架下部焊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固定在壳体的顶面上,所述支架下端通过两个固定卡垂直安装在壳体后侧壁上。

15、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在壳体后侧壁的外表面上安装有超声波传感器,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可对布袋筒内糠粉堆积的高度时实监控,当糠粉堆积达到一定高度时控制器会发出提示,可解开布袋筒捆扎口取出糠粉。

16、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在壳体的右侧壁上开设有侧门,所述侧门中上部设有门把手,所述侧门的下边缘安装两个合页,所述侧门为下开启结构;在侧门的上边缘内侧设有定位吸合作用的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通过螺钉固定在壳体的右侧壁的内壁上。

17、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在下封盖的下方设有盛米盒,所述盛米盒放置在壳体的底面上,所述盛米盒左右边为垂直面、前后边为开口倾斜面,所述盛米盒右端设有拉手;所述盛米盒的左右两侧设有定位导板,所述盛米盒沿两个定位导板夹持移动至端部定位板,所述端部定位板与盛米盒接触的部分设有接触开关,所述接触开关的作用是确保盛米盒与端部定位板接触到位,所述端部定位板和两定位导板均焊接在壳体的底面上,两个定位导板右端部设有喇叭口便于盛米盒插入。

18、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半圆柱筒的外壁焊有固定架a,所述固定架a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的正侧壁上。

19、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引风机通过固定座安装在壳体的后侧壁上。

20、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在壳体的正侧壁上通过固定装置安装有显示plc控制器,所述伺服电机a、ai图像识别传感器、引风机、超声波传感器、伺服电机b、微动开关和接触开关的电控导线均与显示plc控制器有线或无线连接,对plc控制器输入控制程序,图像分析和自学习自适应程序;

21、所述控制程序包括伺服电机b的转速变化、ai图像识别传感器的识别图像数据设定、超声波传感器测定糠粉堆积高度、伺服电机a和微动开关工作要求。

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所述大米中糠粉的去除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3、步骤s1、将待食用一定数量的米倒入大米进口,将进风盖盖在大米进口上;按动显示plc控制器中的清洗启动按钮,plc控制器控制各电控部件进入工作状态;伺服电机b开始工作,使得水平轴顺时针转动,柔性毛刷也同步转动,众多米粒在柔性毛刷内和柔性毛刷外及刷米仓的水平圆柱筒内壁之间运动;具体表现为:柔性毛刷顺时针转动,柔性毛刷内和外的米粒被抛向右上方,落下的米粒再次进入柔性毛刷内或外并经过半圆柱筒网,由于半圆柱筒网可以阻隔米粒使糠粉通过,所以米粒受柔性毛刷的作用继续曲线下移,米粒表面之间受相互摩擦和柔性毛刷及风压作用使米粒表面附着的糠粉与米粒脱离;

24、步骤s2、伺服电机b依据编程顺时针转动规定全数后再逆时针转动设定圈数,如此反复使糠粉穿过半圆柱筒网进入锥筒内,再经引风机和弯头进入布袋筒内,由于受风压作用糠粉先向上移动附着在布袋筒内壁,由于糠粉聚集和受地心引力和升降旋转毛刷作用,聚集的糠粉下落至布袋筒内下端形成堆积,其堆积高度由超声波传感器监控;

25、步骤s3、刷米仓中的米糠粉是否被清洗干净由ai图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米中糠粉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54),所述壳体(54)用来支撑所有的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米中糠粉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半圆柱筒网(20)的外侧和引风机(23)的进口之间,所述锥筒(21)的内壁上安装有AI图像识别传感器(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米中糠粉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米仓的水平圆柱筒结构的上部设有大米进口(17),所述大米进口(17)为梯形漏斗状并伸出壳体(54)的顶面(16),所述大米进口(17)上端设有进风盖(18),所述进风盖(18)的中心设有手柄(19),在手柄(19)的周围,所述进风盖(18)上设有若干的小进风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米中糠粉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轴(1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封盖(43),所述封盖(43)通过螺栓固定在刷米仓的垂直壁的外侧;在封盖(43)和刷米仓的垂直壁之间,所述水平轴(11)上套设有密封圈(4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米中糠粉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袋筒(31)顶部外中心设有挂环(28),所述挂环(28)可挂置在挂钩(27)上,所述挂钩(27)与支架(26)为一体,所述支架(26)下部焊有定位板(25),所述定位板(25)固定在壳体(54)的顶面(16)上,所述支架(26)下端通过两个固定卡(32)垂直安装在壳体(54)的后侧壁(35)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米中糠粉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轴(11)的另一端安装在轴承(47)上,所述轴承(47)安装在轴承座(46)上,所述轴承座(46)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左侧的托板(40)上,所述伺服电机B(41)通过螺栓固定在右侧的托板(40)上,所述左侧的托板(40)焊接在壳体(54)的左侧壁(39)上,所述右边的托板(40)焊接在壳体(54)右侧壁(45)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米中糠粉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壳体(54)的右侧壁(45)上开设有侧门(50),所述侧门(50)中上部设有门把手(49),所述侧门(50)的下边缘安装两个合页(52),所述侧门(50)为下开启结构;在侧门(50)的上边缘内侧设有定位吸合作用的微动开关(48),所述微动开关(48)通过螺钉固定在壳体(54)的右侧壁(45)的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米中糠粉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下封盖(2)的下方设有盛米盒(6),所述盛米盒(6)放置在壳体(54)的底面(1)上,所述盛米盒(6)左右边为垂直面、前后边为开口倾斜面,所述盛米盒(6)右端设有拉手(51);所述盛米盒(6)的左右两侧设有定位导板(5),所述盛米盒(6)沿两个定位导板(5)夹持移动至端部定位板(38),所述端部定位板(38)与盛米盒(6)接触的部分设有接触开关(53),所述接触开关(53)的作用是确保盛米盒(6)与端部定位板(38)接触到位,所述端部定位板(38)和两定位导板(5)均焊接在壳体(54)的底面(1)上,两个定位导板(5)右端部设有喇叭口便于盛米盒(6)插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米中糠粉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壳体(54)的正侧壁(13)上通过固定装置(15)安装有显示PLC控制器(14),所述伺服电机A(7)、AI图像识别传感器(22)、引风机(23)、超声波传感器(34)、伺服电机B(41)、微动开关(48)和接触开关(53)的电控导线均与显示PLC控制器(14)有线或无线连接,对PLC控制器(14)输入控制程序,图像分析和自学习自适应程序。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大米中糠粉的去除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米中糠粉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54),所述壳体(54)用来支撑所有的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米中糠粉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半圆柱筒网(20)的外侧和引风机(23)的进口之间,所述锥筒(21)的内壁上安装有ai图像识别传感器(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米中糠粉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米仓的水平圆柱筒结构的上部设有大米进口(17),所述大米进口(17)为梯形漏斗状并伸出壳体(54)的顶面(16),所述大米进口(17)上端设有进风盖(18),所述进风盖(18)的中心设有手柄(19),在手柄(19)的周围,所述进风盖(18)上设有若干的小进风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米中糠粉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轴(1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封盖(43),所述封盖(43)通过螺栓固定在刷米仓的垂直壁的外侧;在封盖(43)和刷米仓的垂直壁之间,所述水平轴(11)上套设有密封圈(4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米中糠粉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袋筒(31)顶部外中心设有挂环(28),所述挂环(28)可挂置在挂钩(27)上,所述挂钩(27)与支架(26)为一体,所述支架(26)下部焊有定位板(25),所述定位板(25)固定在壳体(54)的顶面(16)上,所述支架(26)下端通过两个固定卡(32)垂直安装在壳体(54)的后侧壁(35)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米中糠粉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轴(11)的另一端安装在轴承(47)上,所述轴承(47)安装在轴承座(46)上,所述轴承座(46)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左侧的托板(40)上,所述伺服电机b(41)通过螺栓固定在右侧的托板(40)上,所述左侧的托板(40)焊接在壳体(54)的左侧壁(39)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房帅张琦孙杰张隆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和富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